风毒证

目录

1 拼音

fēng dú zhèng

2 英文参考

wind-toxicity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风毒证为病证名[1]。通常指风毒侵袭肌肤的一类病证[1]。以突然肌肤水肿、麻痒相兼,疼痛;或起●瘰风团;或肢体抽搐,牙关紧闭;或头面、口鼻、两眼焮红肿痛,脉浮数等为常见症[2]。《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故本证具有骤发多变、出没无常等“风”的特性;又具有红肿痛痒,或浸淫流水,缠绵难愈等属于“毒”的特点[2]

参见隐疹、浸淫疮:

隐疹又名风瘙瘾疹、风疹块[3]。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3]。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大如豆瓣,甚则成块成片,剧烈瘙痒,时隐时现[3]。如疹色红赤,灼热、舌红、脉浮数者,属风热;疹色淡白、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为气血亏虚[3]。风热者,内服消风散;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服当归饮子加减[3]。外用香樟木或蚕砂,1~2两,煎汤熏洗,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3]。相当于荨麻疹[3]

浸淫疮是一种瘙痒性湿疮[4]。出《金匮要略方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浅搔之曼延长不止,瘙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由心火脾湿,凝滞不散,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成[4]。初起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搔破流黄水、浸淫成片,甚者身热[4]。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内服升麻消毒饮或消风散[4]。外用黄连粉或青蛤散敷之[4]。相当于急性泛发性湿疹[4]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