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肺肾气虚证

目录

1 拼音

fèi zhàng ·fèi shèn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lung dis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kidne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肺胀·肺肾气虚证(lung distension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kidney[1])是指肺肾两脏,阳气亏虚,以胸满短气,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1]

4 肺胀·肺肾气虚证的症状

患者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声低气怯,形寒汗出,面色晦黯,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后余沥,或咳则小便自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2][3]

5 证候分析

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3]

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故呼吸浅短,声低气怯,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寒饮伏肺,肾虚水泛则咳痰色白如沫,咯吐不利;肺病及心,心气虚弱,故心慌动悸,形寒,汗出;肺失治节,气不帅血,气滞血瘀,则见舌淡或黯紫,脉沉细虚数或结代。[3]

6 肺胀·肺肾气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肺胀·肺肾气虚证治宜补肺纳肾,降气平喘[3][3]

6.2 方药治疗

肺胀·肺肾气虚证可用平喘固本汤[备注]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附院验方》):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坎脐、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补肺汤[备注]补肺汤(《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加减治疗。前方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后方功在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药用党参(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肺;冬虫夏草、熟地、胡桃肉、坎脐益肾;五味子敛肺气;灵磁石、沉香纳气归元;紫菀、款冬、苏子、法半夏、橘红化痰降气。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肉桂、干姜、钟乳石;兼有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生地;气虚瘀阻,颈脉动甚,面唇紫绀明显,加当归、丹参、苏木活血通脉。如见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备注]参附汤(《妇人良方》):人参、熟附子、姜、枣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备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硫黄、川楝子、葫芦巴、木香、炮附子、肉豆蔻、阳起石、沉香、茴香、肉桂、补骨脂补气纳肾,回阳固脱。病情稳定阶段,可常服皱肺丸[备注]皱肺丸(《是斋百一选方》):五味子、人参、桂枝、款冬花、紫菀、白石英、羯羊肺、杏仁[3]

6.3 食疗方法

6.3.1 推荐食材

肺胀·肺肾气虚证患者建议食用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补骨脂、黄芪、人参等[3]

6.3.2 推荐食疗方

[3]

1.蛤蚧冬虫散(《哮喘病调治与生活宜忌》):蛤蚧1对,去头足,研粉;冬虫夏草15g,贝母30g,黄精30g,陈皮15g,均研粉;白蜜或饴糖500g。将上药充分和匀后装瓶待用。每次5g,每日2~3次,服用时以蜂蜜或饴糖调和。

2.冬虫夏草炖胎盘(《秘传中华药膳宝典》):冬虫夏草10g,鲜紫河车1个。将冬虫夏草洗净,鲜紫河车挑去血丝,用水反复漂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水少许,隔水炖熟服食。连服数次即显效。

3.参芪粥(《呼吸病调养与康复》):党参、黄芪、怀山药各30g,半夏10g,大米100g。黄芪切片,与半夏煎汤2次,共取药汁约2碗,混合后分2份,早晚各用1份,与大米、党参、山药加水同煮成粥,调入白糖少许。

7 关于肺胀

肺胀(lung-distention[4]、lung distention[4])为病证名[5]。是指肺叶久胀不敛,以胸中胀闷,咳嗽咯痰,气短而喘,唇舌紫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5]。胀病之一[5]。《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病久可见面唇紫绀,身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危重证候。根据其症状表现与咳喘、痰饮、心悸、水肿、喘厥等证有关。[5]

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病程中且可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标本虚实常相兼夹或互为影响。最后因邪盛正虚,而致发生气不摄血,痰蒙神窍,或喘脱等严重变端。[5]

治疗肺胀当根据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正虚的不同,有侧重地分别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法[5]

临床常见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五个证候。各证常可互相兼夹转化。临证既需掌握其辨证常规,又要根据其错杂表现灵活施治,其中以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尤为危重,如不及时控制则预后不良。[5]

肺胀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病理演变复杂多端,还当与咳嗽、痰饮(支饮、溢饮)等互参。注意与心悸、水肿(喘肿)、喘厥等病证的联系。老年、久病体虚的后期患者,每因感邪使病情恶化,但因正气衰竭,无力抗邪,正邪交争之象可不显著,故凡近期内咳喘突然加剧,痰色变黄,舌质变红,虽无发热恶寒表证,亦要考虚有外邪的存在,应注意痰的色、质、量等变化,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5]

详见肺胀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1-75.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37-41.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