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细胞瘤切除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鼓室体瘤切除术

2 别名

颈静脉球瘤切除术;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细胞瘤切除术;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切除术

3 分类

耳鼻喉科/内耳及听神经、面神经手术/耳肿瘤与感音性聋的手术/颈静脉球体瘤手术

4 ICD编码

38.6201

5 适应症

鼓室体瘤切除术适用于鼓室体瘤局限于鼓岬部、下鼓室或鼓室乳突区(A和B期)。

6 禁忌症

肿瘤超过鼓室乳突区,侵犯面神经或岩锥以外者。

7 相关解剖

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lare tumors)也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或化学受体瘤(receptoma)和鼓室体瘤(tympanic body tumor)等。颈静脉体是和颈动脉体或主动脉体相同的微小组织结构,约为0.5mm×0.5mm×0.25mm大小,呈扁平或卵圆形,常为1个,偶有2个以上,多长在颈静脉球外膜处,或沿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至鼓室或在中耳鼓岬黏膜和骨质。其功能与动脉体相似,对氧和二氧化碳分压有灵敏的感受作用。也可能与某种内分泌有关。

肿瘤生长主要是按解剖通道扩张,如颈静脉孔、外耳道等,也可侵入哈弗骨管破坏骨质和压迫邻近组织、神经等。生长速度可快可慢。肿瘤似血管性肉芽组织,无明显包膜,略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血管极丰富,血管壁无收缩功能,触之极易出血。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上分为鼓室体瘤和颈静脉球体瘤两类,肿瘤初期症状不同,但肿瘤扩大后二者在临床上不易区别(图9.3.5.2.1-0-1~9.3.5.2.1-0-4)。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女男之比为5∶1。主要症状为单侧搏动性耳鸣,压迫颈总动脉耳鸣可消失,传音性聋。如肿瘤长到外耳道可有出血,迷路受侵可出现眩晕,侵犯到神经可出现周围性面瘫,第Ⅸ、Ⅹ、Ⅺ、Ⅻ脑神经瘫痪和Horner综合征。

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须行X线平片、断层、CT、MRI及血管造影(最好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血供等情况。

Fisch(1979)把发生在颞骨内的球体瘤按CT检查所见及术时发现分为4期:A期——局限于中耳腔;B期——局限于鼓室乳突区,无骨质破坏;C期——肿瘤侵犯迷路下区和岩锥(C1为肿瘤侵犯颈静脉孔骨质和颈静脉球为主,颈内动脉管只有轻度受侵;C2以迷路和颈动脉管垂直段的破坏为主;C3有迷路下区、岩锥和颈动脉管水平段的破坏);D期——肿瘤侵犯颅内(D1表示侵入颅内部分的直径<2cm,可一次性切除,D2的直径>2cm,可分二期切除,D3为肿瘤已不能手术)。C期指肿瘤仍在脑膜外,而D期是指侵入脑膜内的肿瘤。

本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应以肿瘤全部切除为原则。根据肿瘤部位与扩展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A和B期肿瘤应用鼓室成形技术和保护中耳功能,C1~3肿瘤切除要进行面神经鼓室段向前移位方法。

1.鼓室切开术(tympanotomy),方法与“鼓室探查术”相同。作外耳道内半圆形切口,剥离外耳道皮瓣,掀起鼓环,暴露鼓室,切除肿瘤(A期)。

2.下鼓室切开术(hypotympanotomy),方法同上,同时去除鼓沟下骨质,暴露下鼓室(A期)。

3.乳突根治性凿除术 与“乳突根治术”基本相同,注意保护面神经(B期)。

4.颞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 与“次全颞骨切除术”和“全颞骨切除术”节基本类似(C和D期)。由于肿瘤大,已侵入颈静脉孔、岩锥或颅内,采取暴露颈静脉孔和岩锥的颞下窝进路手术。

8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情,如有典型的搏动性耳鸣。

2.行X线平片、断层片、CT和MRI检查,确定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

3.术前1d剃发与中耳乳突手术相同。

4.作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

5.普鲁卡因及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9 麻醉和体位

1.麻醉  局麻或全麻。

2.体位  仰卧偏头位,患耳向上。

10 手术步骤

1.切口  局限于鼓室采取耳内切口,肿瘤侵入乳突时采取耳后切口(图9.3.5.2.1-1)。

2.鼓室型者分离外耳道皮瓣,开放鼓室,去除肿瘤(图9.3.5.2.1-2A、B)。

3.鼓室乳突型者于乳突表面电钻磨除外壁进入乳突,去除外耳道后壁,形成乳突根治腔,去除肿瘤,保护好面神经(图9.3.5.2.1-3,9.3.5.2.1-4)。

4.彻底止血,有条件者行鼓室成形术;无条件者即形成乳突根治腔,腔内植皮,压以碘仿纱条缝合切口,包扎。

5.如肿瘤主要在颈静脉球,须做乙状窦结扎和颈内静脉结扎,肿瘤连同颈静脉球去除。岩下窦口用肌块填塞(图9.3.5.2.1-5~9.3.5.2.1-7)。

11 术中注意要点

1.术中注意保护听骨链和面神经。

2.电凝去除肿瘤可减少出血,但切勿接触面神经管和圆窗膜。

3.肿瘤侵犯的骨面要用钻石钻磨平。

12 术后处理

1.注意术后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如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检查眼震方向、振幅、类型,并予服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2.5mg,3/d,苯巴比妥(鲁米那)0.03g,3/d。若术中无损伤,可能因术腔纱条填塞过紧,宜及时松动耳内纱条。

2.术腔植皮者,给予抗生素5~7d。

3.术后每日更换耳外部敷料,观察耳内渗出物情况、切口有无红肿。术后第5~7天拆线。

4.术后第10~14天抽出耳内碘仿纱条,观察外耳道皮瓣及植片生长情况、创面肉芽面是否平滑。如渗出物多,可填入渗抗生素液纱条,每日或隔日换取。如分泌物不多,可不填塞。

13 述评

术中有可能损伤面神经和中耳、内耳结构,引起面瘫、眩晕和耳聋。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