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器质性遗粪症

目录

1 拼音

fēi qì zhì xìng yí fèn zhèng

2 概述

非器质性遗粪症又称功能性遗粪症是指儿童在 4 岁以后仍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不自主排出正常粪便的异常状态,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1]

本症以男孩多见,患病率是女孩的 5 倍[1]。4~12 岁儿童的患病率为 3%[1]。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1]

3 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可能的因素包括:自幼排便习惯不良、母婴关系不良、遭遇精神创伤、父母过分严厉和(或)追求完美以及强制性训练,儿童排便时疼痛、对排便恐惧,婴儿早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肌肉力量不够或不协调、肠道动力不足等。[1]

4 临床特征

4.1 原发性遗粪症

儿童从未养成控制大便能力,5 岁以后每月至少有 1 次遗粪[1]。原发性遗粪儿童多伴有遗尿和其他发育迟缓现象;多数患儿共病功能性便秘;常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1]

4.2 继发性遗粪症

儿童 4 岁前已养成控制排便能力,以后再次出现遗粪。多发生于 10 岁以后,往往伴有遗尿症。主要特征包括反复随意或不随意地在当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不允许场合下解大便,最常见是拉在内裤里。大便性状一般正常,多在白天遗粪,尤其在学校发生者为多数。患儿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智力正常,无其他精神疾病。[1]

5 临床评估

仔细了解有关患儿排便情况的病史,进行认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依据病史、临床特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及培养)、X 线钡剂灌肠、直肠活检等方法协助评估、综合分析。[1]

6 诊断要点

[1]

(1)4 岁及以上儿童反复不自主或有意在不恰当的地方(如衣服上、地板上)大便。

(2)每月至少有一次遗粪,症状至少持续 3 个月。

(3)没有器质性病变。

7 鉴别诊断

[1]

(1)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泻。如急性或慢性肠炎、痢疾所致的腹泻。患儿也可出现大便失禁,但一般伴有腹痛或其他全身症状,大便常规化验有异常,腹泻控制后,大便失禁现象即消失,有助于鉴别。

(2)肛周疾患。肛门检查及指检可有异常发现。

(3)先天性巨结肠。可有慢性便秘及遗粪,但同时伴腹胀、呕吐、肠梗阻等表现,肛门指检拔出手指时常有大量粪便、气体排出,腹胀随之减轻。有特殊的 X 线改变,可资鉴别。

(4)严重的躯体疾病、意识障碍及癫痫。阳性体查发现、意识改变以及癫痫发作特征性表现等可资鉴别。

(5)重性精神病或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及智力低下的表现。

8 治疗

8.1 治疗原则

以消除诱因、改变饮食习惯、训练排便习惯和行为治疗为主,适当的药物干预为辅[1]

8.2 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

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最佳训练时期是 1~2岁。及时治愈腹泻、便秘等躯体疾病[1]

8.3 改变饮食习惯

有规律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同时要规律增加户外活动[1]

8.4 心理和行为治疗

可采用操作性行为疗法[1]

8.5 药物治疗

可试用丙咪嗪每日 25~50 mg,但应注意副作用,并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对伴有便秘的遗粪症,采用轻泻药和灌肠剂治疗,80%~90%有效。[1]

9 疾病管理

本症预后较好。应培养儿童每天定时排便,并到允许排便的场所、马桶等处排便。避免精神创伤,对于预防本症的发生均有意义。总之,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为家庭提供支持和教育,并为患儿提供个性化肠道管理等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

10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Z].2020-11-2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