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钩虫病

目录

1 概述

钩虫感染遍及全球,约10亿以上人口有钩虫感染。感染高度流行区(感染率在80%以上)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比较落后的农村有利于本病的流行。钩虫虫卵经过脱皮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丝状蚴,从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钩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肺,并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引起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其肺部病理改变与肺蛔虫病相似,重症感染可形成肺小叶实变及支气管炎。

患者接触污染物的手、足部位常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小疱疹,甚痒,即钩蚴性皮炎,或有低热、咽痒、疼痛、干咳,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气急、胸闷、喘息等哮喘样发作症状。

钩蚴性皮炎,可用2%~4%碘酒、15%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软膏或悬剂加0.1%地塞米松局部涂敷。药物驱虫治疗可选用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奥苯达唑(Oxibendazole)等。一般预后良好。

2 疾病名称

肺部钩虫病

3 英文名称

ancylostomiasis of lung

4 别名

pulmonary ancylostomiasis;肺钩虫病;肺钩口线虫病;肺十二指肠虫病

5 分类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 肺寄生虫病

6 ICD号

B76.8

7 流行病学

钩虫感染遍及全球,约10亿以上人口有钩虫感染。感染高度流行区(感染率在80%以上)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比较落后的农村有利于本病的流行。我国广大农村除西藏高原地区外几乎均有钩虫病流行,钩虫感染率一般为5%~30%。

8 病因

钩虫虫卵经过脱皮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丝状蚴,从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

9 发病机制

钩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肺,并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引起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其肺部病理改变与肺蛔虫病相似,重症感染可形成肺小叶实变及支气管炎。

10 肺部钩虫病的临床表现

患者接触污染物的手、足部位常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小疱疹,甚痒,即钩蚴性皮炎,或有低热、咽痒、疼痛、干咳,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气急、胸闷、喘息等哮喘样发作症状。体检或可有散在干或湿啰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甚至有类白血病反应,嗜酸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痰检或可找到丝状蚴。X线胸片随病情轻重不同可出现肺门阴影模糊或增大、肺纹理增多、片状或小结节状阴影等改变,肺部X线表现多在半至1个月消失。

11 肺部钩虫病的并发症

肺部钩虫病可合并贫血。

12 实验室检查

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甚至有类白血病反应。嗜酸粒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痰检或可找到丝状蚴。

13 辅助检查

X线胸片随病情轻重不同可出现肺门阴影模糊或增大、肺纹理增多、片状或小结节状阴影等改变,肺部X线表现多在半至1个月消失。

14 肺部钩虫病的诊断

在流行区有赤足下田和粪毒史、贫血等表现应疑诊钩虫病,通过粪便检查可明确诊断。

15 鉴别诊断

肺钩虫病需与细菌性肺炎、肺部肿瘤相鉴别。

16 肺部钩虫病的治疗

16.1 钩蚴性皮炎的治疗

钩蚴性皮炎,可用2%~4%碘酒、15%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软膏或悬剂加0.1%地塞米松局部涂敷。

16.2 驱虫治疗

药物驱虫治疗可选用:

1.阿苯达唑(肠虫清)  对肠道线虫有选择性及不可逆性抑制葡萄糖摄取,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且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ATP产生,引起虫体死亡。本药口服后吸收良好,2.5~3.0h血药浓度达峰,半衰期约8.5h。驱钩虫成人每天剂量400mg,顿服,连服3天。驱虫率达97%,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2.左旋咪唑  本品抗虫活性为四咪唑的2倍,选择性抑制虫体肌肉的琥珀酸脱氢酶,使虫体麻痹,随肠蠕动排出。成人驱钩虫剂量100~200mg,饭后1h顿服,连服2~3天。

3.奥苯达唑(Oxibendazole)  成人剂量为10mg/kg(每片100mg),半空腹顿服,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达56%~100%。不良反应少、程度轻、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17 预后

肺部钩虫病一般良好。

18 肺部钩虫病的预防

肺部钩虫病预防的重点是加强卫生宣传,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改革施肥与耕作方法,在流行区定期进行普查普治。

19 相关药品

噻苯达唑、地塞米松、阿苯达唑、葡萄糖、左旋咪唑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