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发热恶寒为症状名[1]。即发热怕冷[1]。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系感冒、伤寒、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1]。一般先见恶寒,继而发热,发热后恶寒即减轻[1]。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为太阳表证的主要征象,治以解表为主[1]。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之一[1]。《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黄芪建中汤。”
参见发热:
发热为症状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3]。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2]。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属于实,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内伤多虚,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2]。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又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因发热时间不同,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因发热部位不同,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痰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2]。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3.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2.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2.
治疗发热恶寒的穴位
- 合谷
样凹陷,故名合谷。主治伤寒,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多汗,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急性...
- 天髎
痛,颈项强痛,肩关节周围炎,肩臂痛,热病无汗,发热恶寒,冈上肌肌腱炎,颈椎病,冈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
- 列缺
手阳明,如天际裂缝,故名列缺。主治感冒,外感,发热恶寒,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支气管哮喘,热病烦...
- 中枢
痛,胃痛,不欲食,腹胀满,腰背疼痛,不能俯仰,发热恶寒,腰背痛,寒热,感冒,腰背神经痛,视神经衰弱等...
- 风门热府
风门穴有疏散风寒、清热调肺之功,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特异性:风门穴...
- 更多治疗发热恶寒的穴位
治疗发热恶寒的方剂
- 藿香正气散
和中,理气之功效。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 破假汤
,半夏1钱。主治:春月伤风8-9日,如疟之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口不呕吐。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恶...
- 大青龙汤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治风寒表实,兼有里热,症见发热恶寒,身重或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或溢饮,四肢头...
- 普济消毒饮
此方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症见发热恶寒,头面腮颊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干口...
- 升麻发表汤
分,羌活1钱,川芎1钱。主治:冬月正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紧,无汗,头如斧劈,身如火炽者。用...
- 更多治疗发热恶寒的方剂
治疗发热恶寒的中成药
- 通宣理肺丸
禧光绪医方选议》之通宣理肺丸主治感冒风寒所致之发热恶寒,鼻塞不通,头痛无汗,四肢痠懒作疼。用法用量:...
- 搜风理肺丸
热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肺失宣降引起,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软,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
- 正柴胡饮颗粒
与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疫痛;...
-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一日3次。清热,宣肺,平喘。用于小儿外感引起的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乳蛾...
- 利咽解毒颗粒
外感风热所致的咽痛、咽干、喉核红肿、两腮肿痛、发热恶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 更多治疗发热恶寒的中成药
发热恶寒相关药物
- 金牡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 搜风理肺丸
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软,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
- 玉叶解毒颗粒
中成药。3.适用于风热感冒或兼挟暑湿者。症见:发热恶寒,汗出热不退,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身重...
- 鸢都感冒颗粒(冲剂)
】清热解表,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发热恶寒,咽痛咳嗽。【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
- 息喘丸
.服药期间,若患者哮喘又急性发作;或是出现外感发热恶寒,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均应停药,并...
- 更多发热恶寒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发热恶寒
- 《医述》:[卷三·伤寒提钩]伤寒
在表,邪未入腑,则小便如常,口亦不渴,但头疼,发热恶寒,脊项强,无汗,此邪在太阳之经,当发表之;邪传...
- 《伤寒大白》:[卷一]恶寒
别太阳病,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分别太阳...
-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太阳病
(发热恶寒恶风头痛项强身体痛)黄经曰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风寒不传经者固有之然而传者多矣如经言伤寒一...
-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
(发热恶寒恶风头痛项强身体痛)黄经曰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风寒不传经者固有之然而传者多矣如经言伤寒一...
- 《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千金翼。作而反汗之。痞。巢源。作否。)〔成〕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而反下之。则表中阳邪入里。结于胸...
- 更多古籍中的发热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