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fā pào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blisteri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alanando[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esica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esiculation therap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中医药名词(2004)》·发疱疗法
发疱疗法为治法[1]。指将刺激性的药物贴在身体局部,使之发泡,以治疗疾病的方法[2]。
4 《中医大辞典》·发泡疗法
发疱疗法即发泡灸[1],包括化脓灸和药物发泡灸。指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1]。水疱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1]。适用于疟疾,头痛,黄疸,神经性皮炎等[1]。
化脓灸是直接灸法之一种[3]。又称瘢痕灸[3]。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3]。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3]。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灼伤皮肤后,局部组织发生异常变化,加强了机体自然的抗病能力和修复作用,所以疗效较其他灸法优异[3]。《针灸资生经》:“凡着艾得疱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化脓灸一般在灸后1周左右化脓,经4~6周结痂愈合,脱痂后留下永久性瘢痕,故亦称瘢痕灸[3]。本法适用于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患;并可用于防病保健[3]。
药物发泡灸为灸法之一[4]。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天灸[4]。指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处使其发泡的方法[4]。古称天灸[4]。运用本法时,应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掌握敷药时间,发泡后需注意防止感染[4]。临床上关节疼痛,敷贴疼痛部;哮喘,敷贴膻中、大椎、肺俞;疟疾,敷贴内关、大椎;扁桃体炎,敷贴合谷、鱼际;黄疸,敷贴外关;滞产,敷贴涌泉等[4]。常用的药物发泡灸有毛茛灸、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4]。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3.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3.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8.
有发疱疗法作用的方剂
- 玄灵散
卷四:组成:败龟版1个(去筋、黄蜡炙透)。主治:发背。用法用量:每服2钱,黄油冲下。制备方法:上为...
- 桑麻汤
济阳纲目》卷一○八:方名:桑麻汤组成:麻叶、桑叶。功效:长发。用法用量:上以泔煮,去滓。沐发7遍。...
- 桑白皮沐头方
:桑白皮沐头方组成:桑白皮2升(细切)。功效:安发生发润发。主治:脉极虚寒,鬓发堕落。用法用量:上...
- 妇女乌发丹
个。制法:上药捣烂,用滚水泡。功能主治:乌发,头发至老黑而不秃。主用法用量:待凉搽发,频年不断。摘...
- 川芎柴胡汤
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功能主治: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
- 更多有发疱疗法作用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