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犯罪动机的受阻 (最后修订于2011/3/21 16:08:13)[共242字]
摘要:犯罪动机的受阻亦称犯罪动机的未遂。就是在实施犯罪动机时,由于遇到外界阻力和困难,犯罪人被迫放弃原犯罪动机。动机的受阻,又可分为3种情况:(1)知难而退,被迫停止犯罪;(2)迅速转化为另一种犯罪动机。如行为人闯入私宅报复行凶,企图伤害事主,因事主不在家无法实现,但怒气未消,遂捣毁其家中物品,并刺伤其家属离去;(3)在实施犯罪动机时,罪犯突然被人抓获,从而使犯罪动机未能得逞。犯罪动机的受阻与行为人主动停止犯罪活动是有区别的,而是由外力作用的结果,并不表明其主观上有停止犯罪活动的意图。......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气囊导尿管拔管受阻的处理方法
目前,临床上行留置导尿时,普遍采用气囊导尿管。因为气囊导尿管的前端有一个可以注入空气和水的气囊,使留置的导尿管固定牢固,不易脱出,避免使用胶布固定时容易出现的易脱出、不舒适。临床使用以来受到普遍肯定。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拔管受阻的情况,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1年5月~2003年5月间共有102例病人行留置导尿,8例病人拔管受阻。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78岁,留置时间5h~1
- 血脑屏障中葡萄糖运输受阻会加剧老年痴呆症恶化
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小鼠的血脑屏障中的葡萄糖运输一旦受阻,其症状将会恶化,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如是说。 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为大脑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老年痴呆症在发病早期则是以葡萄糖运输的下降为主要特征,这种下降先前被认为与葡萄糖转运体GLUT1有关。但是,GLUT1对老年痴呆症产生影响的原理却一直不是很清楚。 BerislavZlokovic等人检查了体
- 全球首例干细胞人体试验受阻原因公开
全球首例人胚胎干细胞人体试验自今年1月经美国FDA批准后一直备受关注,时间过去了8个月,临床试验却迟迟没有开工,对此事一直讳莫如深的美国杰龙生物医药公司(GeronCorp)近日发表声明给出了临床试验受阻的理由。2009年1月23日,Geron公司宣布,FDA批准其开展全球首宗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当时Geron公司宣布将为8-10位脊柱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患者注射GRNOPC1。如果顺利,
- 补贴标准不确定英国生物燃料普及受阻
作为英国最大的燃煤电厂,Drax公司8月初宣称,如果英国政府能够确定增加生物燃料补贴,Drax公司可以从燃煤电厂转变为英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之一。然而,政府始终没有确定生物燃料的最终补贴标准。Drax公司认为,在当前的法规环境下,利用生物燃料发电不具备经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物燃料的普及受到影响。生物燃料发电不具备经济性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上半年,Drax公司在其约克郡发电厂通过燃烧稻
- 同仁堂旗下药品屡曝含毒:中药现代化受阻
门出台《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提出要在2010年争取2~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然而3年过去了,至今仍未见到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中成药在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受阻的消息反而屡见报端。 资料显示,2004年,欧盟颁布《传统草药药品注册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销售的中成药,都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性新法规的注册,否则不予销售。消息发布后,国内中成药企业
- 植物原料药进入欧盟受阻,业界紧张应对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对进口活性药物成分的监管条例(2011/62/EU)用以避免假冒伪劣药品成分进入供应链。这些规则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欧盟以外国家向欧盟出口植物原料药需要提供当地监管机构提供的关于其生产基地满足欧盟相应标准的书面证明,不管其是否已经获得EDQM或欧盟成员国监管机构的检查认证。然而,欧盟以外的“第三国”如果能证明他们的制造和检验标准是和欧州应用的相同的话,可以对这项规定要求豁免。从
- 没有这蛋白质,胚胎发育受阻
染色体22q11缺失综合征(又称作DiGeorge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缺失综合征,估计每4000个新生儿即有一个,它严重的程度不一,从先天性心脏缺损、免疫及内分泌失常、腭裂、肠胃道、以及神经异常都有。这种缺失综合征的病人几乎四分之三都有心脏缺损,有关造成这种疾病生物机制的研究已发现一个生物过程会参与先天性心脏疾病及早期的胚胎发育。在2010年五月份实验生物及医学(Experimental
- 中粮燃料乙醇项目陷“等政策”尴尬每年数亿吨秸秆利用受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根据专家的估计,每年可生成的秸秆高达9亿多吨,在全面禁烧政策出台之后,将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就成为了业内共识。在解决了技术问题之后,秸秆资源化利用依然面临一些现实障碍,比如收储运成本高企、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情况,国家级专家和地方业内人士纷纷对症下药,给出了解决方案。近日,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兴安盟)秸秆产业化大会”上,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介绍,去
- 北海国发淘金生物燃料受阻燃料乙醇未获批亏千万
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进军“新能源”屡见不鲜。一年前,在“新能源”热的吸引下,北海国发决定涉足“生物燃料”。而今,由于国家加强了燃料乙醇生产许可监管力度,该公司的淘金梦想也受到影响。 北海国发近日披露的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净利润为-3684万元,同比减了4676.89%。致使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广西国发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由于迟迟未获得国
- 苯海拉明在产程宫颈扩张活跃期受阻中的应用
【关键词】产程产程进展中宫口扩张的各阶段均可出现异常,宫口扩张活跃期的不同阶段扩张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首要任务需排除头盆不称,确诊头盆不称后给产妇及时恰当的处理可转化为顺产,反之出现难产。治疗方法中关于镇静剂的使用目前多应用安定。我院近两年来对头位阴道分娩出现宫颈扩张活跃期受阻的产妇,在排除头盆不称后静滴安定的同时肌注苯海拉明收到明显促进产程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来源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总论
治伤寒业擅专门,诚为重寄。论死生易如反掌,利莫苟图。杂证缓可取方,伤寒专在活法。原伤寒有《活人书》、《明理论》、《指掌图》、《伤寒论》。其中有论缺方者,有方失论者,有脉无证者,有证无法者,非仲景之全书。缘其历年已久,遗失颇多。王叔和以断简残篇而补方造论,成无己顺文注释而集成全书,所以遗祸至今而未已也。较今庸俗治伤寒一二日,不问属虚属实,而便用麻黄、桂枝之类汗之;三四日,不问在经在腑,而便用柴胡之类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论沉脉形状指法主病
沉,重手按至肌肉之下,筋骨之间,此为沉脉。亦有二焉,阴阳寒热在沉脉中分,无人知此,实秘诀耶。沉数有力,则为阳明之本,表证解而热入于里,恶寒头疼悉除,反觉怕热,欲揭衣被,扬手掷足,谵语狂妄,燥渴,或潮热自汗,五六日不大便,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承气选用。沉迟无力,为寒,外证无头疼,无身热,不渴,初起怕寒,厥冷蜷卧,兼或腹痛吐泻,或战栗,面如刀刮,或口吐白沫冷涎,皆是阴经自中真寒证,轻则理中汤,重则姜附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论浮脉形法主病
浮,初排指于皮肤之上,轻手按之便得,曰浮。此为寒邪初入太阳阳经,病在表之标,可发而去之。虽然,治之则有二焉∶寒伤荣则无汗恶寒,用麻黄汤;风伤卫则自汗恶风,用桂枝汤。一通一塞,不可同也。浮紧有力,无汗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此为伤寒在表,宜发散,冬时麻黄汤,春、夏、秋皆用羌活冲和汤。浮缓,有汗恶风,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此为伤风在表,冬时用桂枝汤,余三时用加减冲和汤。腹痛,小建中汤;痛甚者,桂枝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言证不言病论(详见琐言中)
言证不言病者,深有理哉!夫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且如妇证奸而赃证盗,刃证杀而病对证,不得辞而无逃其情矣。人之心、肝、脾、肺、肾,藏而不见,若夫耳、目、口、鼻、舌,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知之?盖有诸中,必形诸外。肝病则目不能视,心病舌不能言,脾病口不知味,肺病则鼻不闻香臭,肾病则耳不听声,以此言之,其证最亲切矣。其太阳经受病,证出头疼身热,恶寒。一或伤之,本经之证见矣。将此首经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正伤寒及温暑暴寒劳力感冒时疫治各不同论
夫伤寒二字,盖冬时天气严寒,以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实时病者,为正伤寒,乃有恶寒,头疼发热之证,故用麻黄、桂枝发散表中寒邪,自然热退身凉,有何变证?如或头疼恶寒表证皆除,而反见谵语怕热,燥渴大便闭者,以法下之,大便通而热愈,有何怪证?其余春、夏、秋三时,虽有恶寒身热,头疼,亦微,即为感冒非时暴寒之轻,非比冬时气正伤寒为重也。如冬感寒不即病,伏藏于肌肤,至春夏时,其伏寒各随时气改变为温,为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合病并病论
合病并病,世所难明,若非得其精专,焉能识此证哉!合病者,两经或三经齐病不传者,为合病。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之传者,为并病。若并而未尽,是传未过,尚有表证,法当汗之。若并之已尽,是为传过,法当下之。是知传则入腑,不传不入腑,言其有传受如此也。三阳互相合病,皆自下利,太阳阳明合病,主葛根汤;太阳少阳合病,主黄芩汤;少阳阳明合病,主承气汤。三阳合病无表证者,俱可下。但三阳经合病,仲景无背恶寒语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论风伤卫气寒伤荣血辩
盖风则伤卫气,寒则伤荣血者,缘气本属阳,风属阳,阳则从阳,故伤卫气。阳主开泄,皆令自汗,故用桂枝汤辛甘温之剂以实表。血本属阴,寒属阴,阴则从阴,故伤荣血。阴主闭藏,皆令无汗,故用麻黄汤轻扬之剂以发表。正所谓水流湿而火就燥,云从龙而风从虎,各从其类者是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潮热
潮热者,属正阳明胃腑,旺于未申,一日一发,日晡而作,如潮水之有信也,专主胃中实热,燥粪使然,宜下之。如热不潮,大便不实而脉浮,表证尚在者,未可与承气汤;候大便硬而燥渴,与夫自汗谵语,潮热者,急当下之无疑矣。《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治伤寒看证法则
凡看伤寒,先观两目,或赤或黄。赤为阳毒,六脉洪大有力,燥渴者,轻则三黄石膏汤,重则大承气。黄为疸证,如小水不利,或赤,兼小腹胀满,不痛,渴而大便实,脉来沉实有力者,为湿热发黄,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汤,分利小水,清白为愈,黄自退矣。劫法开在杀车槌方前。次看口舌有无苔状。如见滑白色者,邪未入里,属半表半里证,宜小柴胡和解。舌上黄苔者,胃腑有邪热也,宜下之,调胃承气汤。大便燥实,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急下急温论(与琐言互看)
急下,急温者,盖病势危笃,将有变也,非若常病可缓。如少阴口燥舌干而渴,因邪热内消,肾水将绝,固当急下,以救肾家将绝之水。少阴病,自利纯清水,心下硬痛,口燥渴者,急下之。少阴病,腹胀硬痛,或绕脐痛,不大便,土胜水也,急下之。阳明汗多热盛,恐胃汁干,急下以存津液。阳明病,腹满痛,为土实,急下之。热病目不明,热不止者,多死。目睛不明,肾水已竭,不能照物,则已危矣,急宜下之。五者俱大承气汤。少阴急温有二证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阴阳寒热二厥辩
阴阳二厥,治之一差,死证立判。夫阳厥者,先自三阳经气分,因感寒邪,起于头疼发热,恶寒,已后传进三阳血分,变出四肢厥冷,乍温,大便燥实,谵语发渴,扬手掷足,不恶寒反怕热,脉沉有力,此见传经热证,谓之阳厥。阳极发厥者,即阳证似阴,外虽有厥冷,内有热邪耳。盖因大便结实,失下,使血气不通,故手足乍冷乍温也。如火炼金,热极金反化水。水寒极而成冰,反能载物。厥微热亦微,四逆散;厥深热亦深,大承气。正谓亢则害其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痞
痞者,因太阳证当服麻黄汤而误用承气下之,而成痞满。此因虚邪留滞,若欲下之,必待表证罢而后可,宜小柴胡加枳桔汤。若恶寒汗出,痞满者,附子泻心汤。服后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表未解,心下妨闷者,曰支结,柴胡桂枝汤。表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心下痞硬,为表里俱病,桂枝人参汤为当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恶寒
恶寒者,乃寒邪客于荣卫,则洒淅恶寒。维一切属表,尚在腑,阴阳所分。若发热恶寒,兼之头疼脊强,脉浮紧者,邪入太阳,表证也,宜汗之,照时令用药。若无热恶寒,体倦,脉沉迟无力者,寒邪入足少阴,里证也,宜温之,四逆汤。经云∶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或有下证悉具而微恶寒者,大柴胡下之。其少阴病,恶寒而蜷,手足厥冷,烦躁,脉不至者,死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哕
哕即干呕之甚者,非比干呕,则有声浊恶而长,皆有声而无物也。盖因胃气本虚,因汗下太过,或恣饮冷水,水寒相搏,虚逆而成也。又有热气拥郁,上下不得通而哕者,轻则和解疏利,重则温散。哕而腹满,大便不利,先用半夏生姜汤,次用小承气;小便不利者,猪苓汤。哕不止者,干姜橘皮汤。温病有热,暴饮冷水作哕,茅根干葛汤。哕家,若不尿而哕者,则病笃矣。《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伏阴脉大论用药之误
夫病身不热,头不疼,初起怕寒,四肢厥冷,腹痛呕吐,泄泻,蜷卧,沉默不渴,脉来沉迟无力,人皆共知为阴证必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揭去衣被,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殊不知阴证不分热与不热,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伏阴,不可与凉药,服之必死,急与五积散一服,通解表里之寒,随手而愈。若内有沉寒,必须姜、附以温之,切忌发泄。脉虽洪大,按之无力,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谵语
谵语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胃中实热,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识昏迷,妄有所见而言也,轻则睡中呢喃,重则不睡亦语。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语言不休者,有言乱者,此数者,见其热之轻重也。大抵热入于胃,水涸粪燥,必发谵语,为实也。有被火劫取汗而谵语者,有亡阳谵语者,有下利清谷,不渴,谵语者,此为虚也。或脉来沉实,洪数有力,大便不通,小水赤,燥渴,谵语狂妄,腹中胀满硬痛,或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烦躁
烦为扰乱而烦,躁为愤怒而躁,谓先烦渐生躁也。有阴阳虚寒之别。心热则烦,阳实阴虚,肾热则躁,阴实阳虚。烦为热轻,躁为热重。所谓烦躁者,先发烦而渐至躁。所谓躁烦者,先发躁而复发烦也。太阳中风,不得汗,烦躁者,此邪在表而烦躁也,羌活冲和汤。大便不通,六七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而渴者,此为燥屎,乃邪气在里而烦躁也,大承气汤。太阳不得汗,医以火劫取汗,火热入胃,此劫令烦躁也,小柴胡加牡蛎汤。阳微发汗,躁不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身体痛
身体痛者,虽曰太阳表邪未解,又有温经发汗不同。如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脉浮紧者,表未解也,冬月麻黄汤,余月羌活冲和汤汗之。或下利脉沉,身痛如被杖者,为阴寒证,宜四逆汤温之。发汗后身痛,脉沉迟,桂枝芍药人参汤。下利烦满,身疼痛,先温其里,四逆汤,后攻其表,桂枝汤。一身尽痛,发热面黄,七八日,热结在里,有瘀血也,桃仁承气汤下之。如身重痛者,属阳明,有风也,葛根汤主治之。《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无汗
无汗者,寒邪中经,腠理固密,津液内渗而无汗也。风、暑、湿皆令有汗,惟寒邪独不汗出。太阳证,无汗者,冬用麻黄汤,春秋羌活冲和汤,夏月神术汤。项背强KTKT、无汗者,葛根汤。阳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脉弱无力,难作汗者,血虚也,黄建中加术附汤。刚无汗,自有本条。若夫当汗之证,与麻黄汤二三剂,汗不出者,此为难治矣。《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气逆
气逆者,气自腹中时逆上冲也。因太阳病下之,表邪乘虚传里,里不受邪,则气逆上行而邪在表也,当汗之,桂枝汤;不上冲者,勿与之。厥阴客热上冲,此热在里而气上也,大柴胡汤下之。病缓虚羸少气,气逆上冲欲吐者,竹叶石膏汤。有动气,因发汗而气上,李根汤。二者皆正气虚而邪气逆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胸胁满
胸满者,膈间气塞满闷也,非心下满。胁满者,胁肋下胀满也,非腹中满。盖表邪传里,必先胸以至心腹入胃,是以胸满多带表证,宜微汗。惟胁满多带半表半里,小柴胡加枳、桔和之。胸中痰实者,涌之。如胸中结实,燥渴,大便秘者,下之,大陷胸汤可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不仁
不仁者,谓不柔和,痛痒不知,针火不知是也。诸虚乘寒,为郁冒不仁。血气虚弱,不能周流于一身,于是正气为邪气所伏,故肢体顽麻不仁,厥如死尸,用桂麻各半汤;不愈者,补中益气汤入姜汁。设或身体如油汗不休,喘而直视,水浆不入者,此为命绝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头痛
头痛者,寒邪入足太阳经,上攻于头,此表证也。头痛,脉浮紧,无汗恶寒,可发汗。头痛,脉浮缓,有汗恶寒,宜解肌,照前时令用药。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五六日不大便,胃实燥渴,热气上攻于头目,脉实者,调胃承气下之。少阳头痛者,小柴胡和之。湿家鼻塞头痛者,瓜蒂散搐鼻,黄水出即愈。痰涎头痛,胸满寒热者,瓜蒂散吐之。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三阳虽有头疼,不若太阳专主也。三阴无头痛,惟厥阴有头痛者,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湿温
湿温,寸濡而弱,尺小而急,素伤于湿,因时中暑,湿与热搏,即为湿温。其状胸腹满,目痛,壮热妄言,自汗,两胫疼,倦怠恶寒。若发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聋,不知痛处,其身青,面色变,是医杀人耳。湿温在太阴,苍术白虎汤加桂。湿气胜,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尽快,五苓散加茵陈。脏虚自利,附子理中汤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呕吐
呕者,声物俱有而旋出。吐者,无声有物而顿出。有声无物,为干呕也。较之轻重,则呕甚于吐矣。盖表邪传里,里气上逆,则为呕也。大抵邪在半表半里,则多呕,及里热而呕者,俱用小柴胡汤。故经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攻之为逆。若太阳少阳合病而呕者,黄芩加半夏汤。太阳阳明合病,当自利,若不利而呕者,葛根半夏汤。三阳发热而呕,俱用小柴胡汤。先呕后渴,此为欲解,当与水解。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赤茯苓汤。若阳明证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霍乱
霍乱者,上吐下利,挥霍扰乱也,乃邪气饮食所伤。邪在中焦,既吐且利。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俱用正气散加半夏、生姜汁治之。如吐利不止者,理中汤。如其上下不通,腹痛甚而头疼发热者,桂枝大黄汤。此为干霍乱,死者多因其所伤之邪不得出,拥塞正气,阴阳隔绝,先用吐法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口干
口干者,邪热聚胃,消耗津液,故少阴证,口燥咽干,急下之。口干漱水不欲咽者,若见表证,鼻衄,为邪热在经。缘阳明血气俱多,经中热甚,迫血妄行,犀角地黄汤。口干,身大热,背恶寒者,人参白虎汤。若无表证,加之胸腹满,如狂者,又为蓄血证,桃仁承气汤。少阳口干,小柴胡和之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发狂
发狂者,重阳而狂,热毒所深,并入于心,遂使神不宁志不定。始得少卧不饥,谵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皆独阳亢盛,不大下之,何能止也?若因当汗不汗,瘀热在里,下焦蓄血如狂者,小便必自利,大便黑,虽时如狂,未至于狂耳,须桃仁承气下之。重阳即阳毒,脉洪大,面赤咽痛,潮热,发斑如锦纹,或下利黄赤,阳毒升麻汤;不效者,三黄石膏汤;大便实者,调胃承气汤下之。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小便不通
小便不利者,邪气聚于下焦,结而不散,甚则小腹硬满而痛,此小便不通也。大抵有所不利者,行之,取其渗利也。若引饮过多,下焦多热,或中湿发黄,水饮停滞,皆以利小便为先。惟汗后亡津液,胃中干,与阳明汗多者,则以利小便为戒。设或小水不利,而见头汗出者,乃阳脱关格之病笃矣。引饮过多,小便不利,下焦蓄热,浮者,五苓散;沉脉,猪苓汤。太阳病,身黄,脉沉,小腹硬,小水不利者,知无血也,与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小便自利
小便自利者,为津液偏渗,大便必硬,宜药下之。太阴当发身黄,其小便自利者,则湿热内泄,不能发黄。惟血证,小腹急而如狂,小水自利者,肾与膀胱虚而不能约制水液,桃仁承气下之。若自汗,小便数者,虽有表证,不可用桂枝,谓其走津液也。若误服之得厥者,以甘草干姜为治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狐惑
狐惑者,犹豫不决,进退之义也。有湿,皆虫证。腹中有热,食入无多,肠胃空虚,三虫求食而食人五脏。其候四肢沉重,恶闻食气,默默欲眠,目闭,舌白齿晦,面目间赤、白、黑色变易无常。虫食下部为狐,下唇有疮,其咽干。虫食脏为惑,其声哑。二者通用黄连犀角地黄汤加桃仁,越人望而畏之。厥阴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既曰胃寒,复有消渴。盖热在上焦,而中下焦则但寒而无热。又有大便实证,并用理中汤加大黄,蜜少许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三阴无传经论
凡伤寒,邪热自三阳传至三阴脏腑,入里为尽,无所复传,故言无传经也。如再传者,足传手经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两感伤寒误治论(与琐言同)
伤寒两感者,阴阳双传也,虽为必死之证,犹有可救之理。盖用药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活人书》先救里以四逆汤,后攻表以桂枝汤。殊不知仲景云∶太阳与少阴病,头疼恶寒,邪在表;口干而渴,邪在里。阳明与太阴病,身热目痛,邪在表;不欲食,腹满,邪在里。少阳与厥阴病,耳聋胁痛,寒热而呕,邪在表;烦满囊缩,邪在里。三阳之头痛,身热,耳聋胁痛,恶寒而呕,在表者,已自不可下之。其三阴之腹满,口渴,囊缩谵语,在里者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用药寒温辩
夫发表之药用温,攻里之药用寒,温里之药用热者,表既有邪,则为阳虚阴盛,温之,乃所以为阳,阳有所助而长,则阴邪所由以消,故用辛甘温之剂。发散为阳,此指发表之药用温者明矣。里既有邪,则为阴虚阳盛,寒之,乃所以助阴而抑阳,阳受其抑则微,而真阴所由以长,故用酸苦之剂。泻涌为阴,此指攻里之药用寒者明矣。阴经自受寒邪,则为脏病,主阳不足而阴有余,故用辛热之剂以助阳抑阴,此指温经之药用热者明矣。表有邪不汗之,其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手足汗
手足汗者,手足乃诸阳之本,热聚于胃腑,则津液旁达于四肢也。蕴热,则燥屎谵语,手足汗出者,大承气汤下之。挟寒,则水谷不分,手足汗出者,理中汤温之。是有承气理中之不同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标本论
夫伤寒标本不明,如瞽者夜行,无路可见也。原标者,病之稍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标本相传,先以治其急者,此良法也。假如先起头痛恶寒,就为本,已后发热,就为标,此受病之标本也。将此一件推之,余皆仿此。又脉之标本者,假如浮沉为本,虚实为标,此脉之标本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自汗
自汗者,卫为邪干,不能固密,腠理疏而汗出,为有表里虚实之分。若恶风寒,自汗出者,皆因太阳表证未解,冬用桂枝汤,余月加减冲和汤。若汗后恶风寒,皆为表虚,汗不止,黄建中汤。与夫太阳证,发汗,遂漏不止,为亡阳,术附汤。若自汗出,不恶风寒,则为表证罢而里证实也,承气汤下之。若小便自利,汗出者,津液少也,急下之。汗出而渴,小便难者,五苓散利之。后或汗出如油,贯珠不流,喘而不休者,卫气绝矣,皆不治也。《伤寒六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似疟
似疟者,一名疟状,作止有时,非若寒热往来之无定也。太阳证,似疟,脉浮洪,桂枝汤;不呕,清便,一日二三发,属厥阴,脉浮缓,囊不缩,为自愈;如脉不浮,及面赤色有热者,以其不能得小汗,身必痒,用桂麻各半汤。阳明似疟,烦热汗出,日晡发热,脉浮,桂枝汤;脉实者,承气汤。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如疟者,小柴胡汤;热多寒少,尺脉迟者,建中汤;候尺脉不迟,小柴胡和之。湿疟脉和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汤加桂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头汗
头汗者,邪搏诸阳之者,则汗见于头,至颈而还也。若遍身自汗出,谓之热越。今热不得越而阳气上腾,津液上凑,故汗出于头。夫里虚不可下,内涸不可汗,既头有汗,不可再汗也。其或实热在内,小便利而大便黑,为蓄血,头汗出者,轻则犀角地黄汤,重则桃仁承气汤选用。热入血室,有半表里证,头汗出者,小柴胡汤。发黄,头汗出,小便难,渴引水浆者,湿也,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大黄汤。水结胸,心下怔忡,满而微热,头汗,与其误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喘
喘者,有邪在表而喘,有邪在里而喘,有水气而喘。在表者,心腹濡而不坚,外证无汗,法当汗之。在里者,心腹胀满,外证有汗,法当下之。水气喘者,心下怔忡,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太阳阳明合病,脉促,有汗而喘者,葛根黄芩汤治之。经云∶喘而汗出,宜利之。汗不出而喘,宜发之。其或直视谵语,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死证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咳逆
咳逆者,俗谓吃忒是也,才发声于咽喉则遽止,轧然连续数声,然而短促不长,古谓之哕,非也。哕与干呕无异,但其声浊恶而长,比之吃忒,大有径庭矣。若将吃忒紊为哕与咳逆,误人多矣。若便实,脉本有力者,少与承气汤微利之。因当下失下,热气入胸干肺故耳。若便软,脉来无力,泻心汤。因胃气而冲逆故耳。脉微者,难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