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耳用软膏剂 (最后修订于2015/1/7 0:20:33)[共72字]
摘要:耳用软膏剂的定义耳用软膏剂系指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溶液型或混悬型膏状的耳用半固体制剂。耳用软膏剂为耳用半固体制剂的一种,参见耳用制剂。......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软膏剂
标题软膏剂附录序号附录Ⅰ内容全文 F.软膏剂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 软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材料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酯、高碳脂肪醇、聚乙二醇、淀粉甘油、甘油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蔗糖脂肪酸酯等。 二、供制软
- 软膏剂
标题软膏剂附录序号附录Ⅰ内容全文 R.软膏剂 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 软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材料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脂、高级脂肪醇、聚乙二醇、淀粉甘油、甘油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乳化剂等。
- 仙人掌软膏剂的研制及其治疗痤疮的效果
【摘要】目的仙人掌软膏剂的研制、质量控制及临床观察。方法采用硬脂酸等为基质将仙人掌制成软膏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软膏剂中仙人掌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72nm。且用此软膏剂外治痤疮,一天早晚2次外敷病灶,连用3~5天。结果仙人掌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2%,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制剂稳定性好,质量易于控制,用于痤疮治疗收到肯定疗效。 【关键词】仙人掌软膏剂;外敷;痤疮
-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等质量标准。方法对我院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我院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工艺一般为原药材—挑选—炮制加工—煎煮—过滤、浓缩—醇沉—回收乙醇、收膏—消毒—加入基质及辅料配制—分装—包装。结果根据此制备工艺所制得的中药软膏剂质量符合药典规定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该制备工艺确实为中药软膏剂有效、安全的工艺之一。关键词中药软膏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我
- 油剂、霜剂、软膏剂有什么不同?
皮肤科临床外用药经常用到油剂、霜剂和软膏剂,但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三者的区别,下面我们一一进行阐述: (1)油剂 是以植物油(豆油、麻油、花生油、蓖麻油)或矿物油(液体石蜡)为溶剂混入不溶性药粉(如氧化锌、滑石粉、炉甘石粉、某些中药药粉等)制成的剂型,具有清洁保护、润滑及消炎止痛的作用。 (2)霜剂 是油与水混合振荡再加入乳化剂、药物制成的半固体剂型,能够使一种液体较稳定地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
- 气相色谱法测定软膏剂中斑蟊素的含量
新疆药物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02 由斑蟊等味药制成的软膏剂,经临床应用,对各种外伤,有明显的止痛和促进愈合作用。本软膏剂基质由植物油、液体石腊等组成,而斑蟊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斑蟊素易溶于植物油[1],用常规萃取法无法将斑蟊素与植物油有效分离,给GC分析带来许多不便。本文应用硅胶小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用G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可靠、快速,对色谱分析干扰少,可作为同类剂型中斑蟊素的含量
- 节约成本依靠技术创——新天津达二药业完成某中药软膏剂铝管生产工艺和包装生产线技术改造
本报天津讯2005年底,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的两技改项目——对某中药软膏剂的铝管生产工艺技术改进和该药包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双双获得天津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该公司将该软膏剂由10克改为20克包装。对于承担着铝管生产的制管车间来说,从1984年引进制管生产设备后,只生产过覫16×10克一种规格的铝管,这次覫19×20克的生产规格的调整对制管车间也是一个严
- 节约成本依靠技术创——新天津达二药业完成某中药软膏剂铝管生产工艺和包装生产线技术改造
本报天津讯2005年底,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的两技改项目——对某中药软膏剂的铝管生产工艺技术改进和该药包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双双获得天津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该公司将该软膏剂由10克改为20克包装。对于承担着铝管生产的制管车间来说,从1984年引进制管生产设备后,只生产过覫16×10克一种规格的铝管,这次覫19×20克的生产规格的调整对制管车间也是一个严
- 《验方新编》:[卷一耳部]耳疳震耳缠耳停耳风耳
各症俱系耳内闷肿出脓,但脓色不一,而名各异∶耳疳则出黑色臭脓,震耳则出青脓,缠耳则出白脓,停耳则出黄脓,俱由胃湿与肝火相兼而成。惟风耳则出红脓,偏于肝经血热。俱宜用酱茄(不宜多)自然油滴之,俟脓浮出,再用核桃仁(又名胡桃)研细,押油去渣,每肺又方∶新鲜白鲞鱼脑中枕骨,烧红,候冷,每两加冰片一钱,共研细(如灰面细),先用又方∶用番木鳖,磨水滴耳内,即愈。又方∶大人、小儿耳内生疔,出毒之后,脓水久久
- 中耳结构及中耳病变的虚拟耳镜表现
2005年05月09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Vol.40No.1P.18-21(北京)为了探讨基于高分辨率CT数据的虚拟耳镜显示听骨链及颞骨重要解剖结构的能力,研究者选取50例患者行颞骨薄层CT检查,其中17例中耳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螺旋CT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软件三维重建后,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中耳等结构。结果虚拟耳镜能够清晰显示听小骨、面隐窝、圆窗龛、面神经嵴等正常鼓室各壁的精细结
- 以左耳耳鸣为首发症状的右耳突发性耳聋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医生。于2004年6月26日晨起后出现左耳耳鸣,伴有回声,未觉听力下降,来我科就诊。查:BP130/70mmHg,听力检查[1]:林纳试验(RT)-左耳气导骨导,右耳气导=骨导;韦伯试验(WT)-偏向左侧;施瓦巴赫试验(ST)-左耳骨导正常,右耳骨导缩短。纯音听力测试示左耳正常,右耳听力曲线呈渐降型。考虑右耳突发性耳聋,立即给予治疗: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mg,
- 第四篇 耳疾病--第八章 外耳疾病--第一节 先生性耳前瘘管
第四篇 耳疾病第八章 外耳疾病第一节 先生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auralfistul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 临床表现 耳前瘘管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还可呈分枝状。瘘管多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管腔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故挤压时有少
- 高负压吸引法加中耳内置氯霉素耳丸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00例分析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尤以天热游泳时、发病增多,如不积极治疗,使患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均感不便,有些可引起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我科近几年来,应用简易高负压吸引法加中耳内置氯霉素耳丸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数千例,疗效满意,现将有复查记录的100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者100例(154耳),
- 耳之玄府闭塞与耳聋耳鸣治疗体会
【摘要】熊大经教授认为,神机运转失常,是耳之玄府郁闭的重要病理改变。开通耳户玄府窍通,以畅通精气,耳窍得濡,则耳聋、耳鸣自止矣。【关键词】耳科玄府;闭塞;通窍 玄府学说[1]认为:“玄府是人身之中极细小难见的通道。它的作用刘河间指出[2]:乃“气液、血脉、荣卫、精神,“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可见只有玄府通利,精气流行才能正常,“人之眼耳鼻舌意神识,皆
- 右耳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耳后骨膜下脓肿、乙状窦脓肿1例
中耳乳突感染的病人,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最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同时应引起我们临床医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医疗条件差,偏远落后贫穷的农村,更应高度重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于2003后5月17日下午16时以“右慢性中耳乳突炎”急诊入院,右耳间断性流脓水六年余,加重半个月,伴右耳后肿痛,头晕、恶心和视物晃动。检查:T:37.7℃,颈强(-),
- 第五篇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异物--第一节 外耳道异物
第五篇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异物第一节 外耳道异物 病因及异物种类 外耳道异物(foreignbodyinexternalauditorymeatus)常见于儿童将豆类、小珠粒、火柴棒头等各种小物塞入外耳道。成人可因创伤、弹片、泥土、木块等,或耳病治疗时误留棉花、小纱条于外耳道。其它如夏季昆虫可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形成异物。 临床表现 因异物种类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而无阻塞、
- 二院耳鼻喉科等用牙科材料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反复发作”
,二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利用口腔修复材料研制开发出了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反复发作的新型“固定器”。目前运用该项新技术已成功治愈耳廓假性囊肿反复发作患者七十余例,临床效果十分显著。那么口腔修复材料是如何运用在耳部疾病上的呢?近日,家住双城的小李终于摆脱了一直困扰着他的反复发作的耳廓假性囊肿。六个月前小李发现自己的左耳上长出了蚕豆粒大小的肿块,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耳廓假性囊肿。医生为他做了引流术,并用绷带加压
- 二院耳鼻喉科等用牙科材料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反复发作”
,二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利用口腔修复材料研制开发出了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反复发作的新型“固定器”。目前运用该项新技术已成功治愈耳廓假性囊肿反复发作患者七十余例,临床效果十分显著。那么口腔修复材料是如何运用在耳部疾病上的呢?近日,家住双城的小李终于摆脱了一直困扰着他的反复发作的耳廓假性囊肿。六个月前小李发现自己的左耳上长出了蚕豆粒大小的肿块,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耳廓假性囊肿。医生为他做了引流术,并用绷带作者
- 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成功举办第九届颞骨解剖及耳显微外科培训班
5月22日—26日,由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办的第九届颞骨解剖及耳显微外科培训班在该院岭南楼26楼成功举行。来自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区25个医疗单位的学员参加了本期学习班。本次学习班由我科自办,采用美国Hours耳研所的执教方法,特邀请在耳科领域久负盛名的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Müller教授亲临现场授课并进行颞骨解剖及耳科手术示教,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带教,安
- 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易感性
2008年08月11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1期-58-61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8月11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研究大鼠内耳拟老化模型对卡那霉素的易感性。方法采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半乳糖组,14只)5%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150mg·kg^-1·d^-1),共8周,继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d;B组(半乳糖加卡那霉素组,14只)皮下注
- 外伤性耳廓缺损耳后乳突区皮瓣耳廓再造10例分析
【摘要】目的修复耳廓缺损,恢复良好外形。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皮瓣设计,耳软骨支架包埋成形,在同侧耳后乳突区设计一个蒂在乳突区较缺损略宽的推进皮瓣,向前方推进后覆盖软骨支架,并与缺损周缘皮肤缝合。第二期,皮瓣断蒂,耳廓成形。3~4周后断蒂,连同软骨一并掀起,折叠缝合。乳突区皮肤缺损,小的可直接拉拢缝合,缺损大的行全厚皮游离移植,耳廓术后7天拆线,耳后供皮区植皮后10~12天拆线。结果10例
- 耳内镜显示系统下中耳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摘要】目的应用耳内镜技术提高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恢复或改善患儿听力。方法对54例(98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耳内镜显示系统导引下行鼓膜切开置管。结果54例患儿随访0.5~2年,41例(76%)听力明显改善,纯音听阈,声阻抗基本恢复正常,13例患儿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率100%。结论耳内镜显示系统下中耳置管术具有显微镜下手术同等优点,且具有简单、易掌握等优点,对分泌性中耳炎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底耳,耳内有脓。麝香(少许,另研)桑螵蛸(一个,火炙八分,烧存性)上研极细,每用半字,先以绵杖子拭去脓,以药掺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上以刀两口,于耳上相击作声,虫即走出。《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受内障耳聋之患。服此令人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矣。黄柏(酒制,炒)芍药(各半钱)蔓荆子(一钱)升麻葛根(各一钱半)人参黄甘草(各二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临卧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密陀僧(一钱)轻粉(半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先以绵拭耳内脓,却掺药。《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虚耳聋。方见风门。《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毒壅热,心胸痰滞,两耳虚聋,头重目眩。犀角屑前胡(去芦)甘菊花石菖蒲枳壳生地黄泽泻木通羌活(各半两)麦门冬(去心,一两)甘草(炙,一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温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桃叶心(二七枚)胡麻(一升,炒令香)上先以桃叶心塞耳中,其虫必死。未出,将胡麻以葛袋盛,枕耳边,虫自出。《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入耳,虚鸣。白芷苍术陈皮石菖蒲(炒)细辛浓朴(制)半夏(制)紫苏茎叶辣桂木通甘草(炙,各一钱)川芎(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葱白二根,煎一盅,食后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热上壅,耳内聋闭,肿掣痛,脓血流出。犀角(镑)木通石菖蒲甘菊花(去枝根)玄参赤芍药赤小豆(炒,各二钱)甘草(炙,一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上用甘遂半寸,绵裹插两耳中,却将甘草口中嚼,自然听。《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气虚生风,耳内痛与头相连,脓血流出。赤芍药白芍药川芎木鳖子当归大黄甘草(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虚耳聋。杜仲(去粗皮,炙黄)黄(锉,各半两)磁石(五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绵裹悬煎,不得到铛底)羊肾(一只,去脂膜,切)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去皮,炙干)上以水三大碗,先煮磁石取汁二大碗,下杜仲等,又煎一盏半,去滓,入羊肾梗米一合,葱白姜椒盐醋一如作羹法,空心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聋。全蝎(一枚)地龙(二条)土狗(二枚)明矾(半生半)雄黄(各半两)麝香(一字)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葱白蘸药,引入耳中,闭气面壁坐一时,三日一次。《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出脓及黄水。白矾(粘,一钱)胭脂(一字)麝香(少许)上为细末,先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水尽,另用绵杖子送药入耳中,令到底掺之。一方加黄丹龙骨。《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聋久不闻者。磁石(用紧者,如豆大一块)穿山甲(烧存性为末,一字)上二味,用新绵子裹了,塞所患耳内,口中衔少生铁,觉耳内如风雨声,即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肾虚耳聋。磁石(火醋淬七次,研细,水飞)巴戟川椒(开口者,各一两)石菖蒲沉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猪肾一只,细切,和以葱白少盐并药,湿纸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细嚼,温酒送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气壅,头目不清,耳常重听。甘菊花白僵蚕(炒,各半两)羌活荆芥穗木通川芎防风(各四两)木香(一钱)石菖蒲甘草(各一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聋。雄黄防风矾石石菖蒲乌头(去皮脐)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分)大枣核(十枚)上为末,以香炉中安艾,一弹子大,次着黄柏末半钱匕于艾上,复以药二钱匕着艾上,火燃,向耳熏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聋。蓖麻子(去壳)松脂黄蜡杏仁(去皮双仁,炒,各半两)乳香食盐巴豆(去皮,炒,各一分)上捣烂如膏,捻如枣核样,如小拇指大,以黄蜡薄卷之,大针扎两三眼子,两头透,用塞耳,经宿当闻钟声,黄水出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上用生菖蒲裂汁滴耳中,即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肾虚耳聋。巴戟(去心)干姜(炮)芍药山茱萸桂心远志(去心)细辛菟丝子(酒浸)泽泻石斛黄干地黄当归蛇床子牡丹皮肉苁蓉(酒浸)人参附子(炮)甘草(以上各二两)石菖蒲(一两)茯苓(去皮,半两)防风(一两半)羊肾(二枚)上为细末,以羊肾研烂细,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上用《和剂》流气饮,加石菖蒲生姜三片,葱白三根同煎,食后温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上用鸡一只,去毛足,以油煎令黄,箸穿作孔,枕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虚耳聋。辣桂川芎当归石菖蒲细辛木通木香白蒺藜(炒,去刺)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一钱)白芷梢天南星(煨裂,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葱白二根,紫苏五叶,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一方加全蝎去毒一钱。《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内热,耳出脓汁。蔓荆子赤芍药生地黄桑白皮(炒)甘菊花赤茯苓川升麻麦门冬(去心)木通前胡甘草(炙,各一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后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耳。苦竹蛀末白矾(枯,各二钱)干胭脂(半钱)麝香(一钱)上研极细,以绵杖子卷之,却以鹅毛管,轻吹一字入耳。《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外科心法要诀》:[卷五耳部]耳痔、耳蕈、耳挺
耳痔蕈挺耳窍生,肝肾胃火凝结成,微肿闷疼皮损破,塞久令人必重听。【注】此三证皆生耳内,耳痔形如樱桃,亦有形如羊奶者;耳蕈形类初生蘑菇,头大蒂小;耳挺形若枣核,细条而长,努出耳外。俱由肝经怒火、肾经相火、胃经积火凝结而成。微肿闷疼,色红皮破,不当触犯偶犯之,痛引脑巅。皆宜服栀子清肝汤,外用砂散点之,渐渐消化。\r耳部六证图\p04-34a105.bmp\r栀子清肝汤栀子(生研)川芎当归柴胡白芍(酒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邪之气干于脑,或入于耳,久而不散,经络痞塞,不能宣利,使人耳中然,或作旋运。磁石(五两,捣碎,水淘去赤汁)山茱萸天雄(炮,去皮脐,各二两)木通防风薯蓣菖蒲远志(去心)川芎细辛蔓荆子白茯苓干姜(炮)肉桂甘菊花(各一两)熟地黄(三两)上细锉和匀,以生绢袋盛,以酒二斗浸,七日后,每日任性饮之,以瘥为度。《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八耳鸣耳聋门(附论)]耳鸣耳聋通治方
治风虚,耳聋无闻。磁石(火醋淬七次)防风(去芦)羌活(去芦)黄(去芦,盐水浸,焙)木通(去皮)白芍药桂心(不见火,各一两)人参(去芦,半两)上为细末,用羊肾一对,切去脂膜捣烂,打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