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总量

目录

1 拼音

èr yǎng huà tàn zǒng liàng

2 英文参考

total carbon dioxide

3 概述

二氧化碳总量是指医学上指血液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总含量。记作TCO2。正常值为26±4mmol/L。TCO2增高可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TCO2降低可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总量即“TCO2”。

TCO2测定可在血气酸碱分析仪间接求得,简便可靠。以往传统的方法是根据Vansiyke设计的量积和量压法,必要时亦可采用,分析结果也是可靠的。现也有光度法,Conway微量扩散法及酶法。

4 检查名称

二氧化碳总量

5 别名

总二氧化碳量;T-CO2

6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气分析

7 二氧化碳总量的测定原理

量压测定法:利用量压式气体分析仪,在真空状态下,血浆样品中加入乳酸,与样品中的HCO3反应放出CO2,然后测其CO2的压力,再折算成CO2ml%或mmol/L。

8 试剂

(1)10%乳酸溶液:取85%浓乳酸(比重在1.20)1份,加蒸馏水7.5份稀释。煮沸除去溶解的CO2,或通入空气约10min。

(2)辛醇去除泡沫后用。

(3)5mol/L:NaOH。

9 操作方法

(1)用量压式气体分析仪,如图1。

(2)先用数毫升乳酸溶液及蒸馏水冲洗后再作真空试验。

(3)平衡球置于甲位使水银充满整个分析仪,包括活塞孔。关闭活塞(6),平衡球置回乙位。

(4)分析仪小杯中加辛醇2滴,缓慢转动活塞(6),只让一半辛醇进入活塞孔。

(5)加蒸馏水2.5ml于小杯中,水层下加血浆1ml,开活塞(6),让血浆1ml同蒸馏水2ml缓缓进入反应室。吸去小杯中多余的水,弃之。

(6)加乳酸溶液1ml于小杯中。转动活塞(6)让溶液0.5ml进入反应室。用水银封口。

(7)下移平衡球于丙位,使反应室内水银面下降50刻度处。关闭活塞(1),平衡球置于乙位。

(8)开动小马达将反应室振摇3min。

(9)开活塞(1)使水银进入反应室。当液面到达反应室上部狭小处,减慢上升速度,使液面达到2ml刻度时,关闭活塞(1)。

(10)读出气压表读数得P1。若CO2含量低时,可调整液面到0.5ml刻度测读P1

(11)再按下列两种方式进一步分析。

①简便法:将释出气体排出后测得P2,即慢慢开启活塞(1),上升平衡球使它的水银面略比反应室内高。开启活塞(6),将反应室内气体缓缓排出,保留液体,关闭活塞(6)。下降平衡球使液面停留在2ml刻度处,关闭活塞(1),平衡球恢复到乙位。测读P2。若2ml的刻度不准,要重新调整,重读P2。同时记录分析仪外套的水温。若CO2含量低时可将液面调到0.5ml刻度测读P2。但P1和P2必须在同样的容积(2.0或0.5)下测得。

②标准法:用碱液吸收CO2后测得P3。即于小杯中加5mol/L NaOH 0.5ml,先开活塞(1),后缓缓开活塞(6),使0.2ml碱液进入反应室,等待1min。调节气体容积到2或0.5ml刻度测读P3。同时记录外套的水温。

当标本是全血时,用1mol/L,氢氧化钠1.5ml置于小杯,慢慢引入1ml。此时应作空白测定,减C值以校正。空白测定以蒸馏水1ml代替血标本,同样操作,加碱液1ml的前后,两次气压读数之差为C值一般(C值在1~4mm之间)。

两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简便法:

CO2ml%=[(P1-P2)×f]-5

CO2mmol/L=[(P1-P2)×f']-2.2

标准法:

CO2ml%=(P1-P3)×f

CO2mmol/L=(P1-P3)×f'

如用1mol/L的氢氧化钠时则为;

CO2ml%=(P1-P3-C)×f

CO2mmol/L=(P1-P3-C)×f'

计算因数f、f'值请查表1。

10 正常值

血清测定

脐带血:   14~22mmol/L  (14~22mEq/L)

新生儿:   17~24mmol/L  (17~24mEq/L)

婴儿、儿童:20~28mmol/L (20~28mEq/L)

成人:     23~31mmol/L  (23~31mEq/L)

11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增高:CO2潴留,HCO3增多。

(2)降低:CO2减少,HCO3减少。

12 附注

(1)计算时f值必须查准确;样品用量不同(2ml或0.2ml)、反应液总体积不同(3.5ml或2ml)、测读气压时气体容积固定位置不同(2ml或0.5ml),查相应的f值。

(2)样品较少时可改用0.2ml血浆。操作基本相同,但引入蒸馏水1.6ml,乳酸溶液0.2ml,使反应液总量为S=2ml,a=0.5ml。计算时改用表1的0.2ml样品一项下的相应f值。

(3)用全血也可作CO2含量测定,其结果比血浆约低15%。

(4)血液抽出后应尽快进行测定。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