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Ershiliuwei Tongjing San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WS3-BC-0162-95
2.4 处方
降香 50g 红花 50g 沙棘膏 50g 诃子 50g 毛诃子 25g 余甘子 50g 藏木香 50g 寒水石(制) 35g 藏紫草 50g 紫草茸 40g 藏茜草 40g 鬼箭锦鸡儿 75g 朱砂 10g 鬼臼 50g 硼砂 25g 羚羊角 20g 山矾叶 25g 蒺藜 30g 兔耳草 35g 甘青青兰 40g 假耧斗菜 50g 冬葵果 40g 小伞虎耳草 40g 巴夏嘎 40g 束花报春 25g 火硝 20g
2.5 制法
以上二十六味,除朱砂、羚羊角另研细粉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过筛, 加入朱砂、羚羊角细粉串研,混匀,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粉末;气微香,味苦、涩。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止血散瘀,调经活血。用于“木布病”,胃肠溃疡出血、肝血增 盛,月经不调,闭经,经血逆行,血瘀症瘕,胸背疼痛等。
2.9 用法与用量
一次 2g,一日2次。
2.10 规格
每袋装 20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二十六味通经散
- 《续名医类案》:[卷十]痞
内服参、托里,月余收口而愈。蒋仲芳治陈氏妇,年二十六,生痞块已十年,在脐上,月事先期,夜则五心发热...
- 《脉症治方》:[卷之四]医案
去半夏,加白术、当归、麦冬五六剂而安。一妇人年二十六七。因恼怒、火、攻、上颈耳头面俱肿、医家用防风...
- 更多古籍中的二十六味通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