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

目录

1 拼音

ěr sè

ěr sāi

2 英文参考

ear plu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arplug[朗道汉英字典]

Politzer’s plug[朗道汉英字典]

an earplug[朗道汉英字典]

ear-plug(s)[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3 概述

耳塞:1.病名;2.剂型;3.听力防护用品。

4 病名·耳塞

耳塞为病名[1]。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雍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烂。”治疗应根据各病之症状,辨证用药。

4.1 耳痔

耳痔为病名[1]。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多由肝、肾、胃三经湿火结聚而成[1]。生耳孔内,或形如鼠乳,红肿微痛,不作脓,外无壅肿,但耳窍不通[1]。治宜泻火除湿[1]。可选用栀子清肝汤加减[1]。或硇砂散水调成糊状,用棉签蘸药点痔上[1]。本病类今之外耳道乳头状瘤[1]

4.2 耳蕈

耳蕈为病名[1]。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1]。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1]。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1]。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1]。外用硇砂散点耳蕈上[1]

4.3 耳塞

耳塞为病名[1]。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雍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烂。”

4.4 耳烂 

耳烂为病名[2]。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湿热郁结,上攻于耳所致[2]。症见耳轮生疮,赤烂难敛,此愈彼发,缠绵难愈[2]。治宜清热除湿、消肿解毒[2]。《疡医大全》卷十三:“耳轮赤烂,桑、枣、槐、柳、桃嫩枝摘来煎汤,日洗三次。又方:贝母、轻粉研匀干掺。”治宜清热除湿,内服龙胆泻肝汤[2]。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调搽[2]。亦可用黄连、枯矾各等份研末敷之[2]。治宜解毒清热[3]。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3]

5 剂型·耳塞

耳塞系指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用于塞入外耳道的耳用固体制剂[4]。耳塞为半固体耳用制剂的一种,参见耳用制剂。

6 听力防护用品·耳塞

耳塞(ear-plug(s))是指插入外耳道内或置于外耳道口处的防噪声护品。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2.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1.
  4. ^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