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卫生总微》卷十六:二姜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煎杨柳汤,空心送下。
2.5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六
3 《百一》卷五引姚医方:二姜丸
3.1 处方
3.2 制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暖脾胃,散寒气。主
3.4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生姜汤送下。
3.5 摘录
《百一》卷五引姚医方
4 《魏氏家藏方》卷七:二姜丸
4.1 处方
良姜(薄切片,炒)1两,干姜(炮,洗,刮去皮)1两,乌梅肉半两。
4.2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稀陈米粥为丸,如绿豆大,候干。
4.3 功能主治
脏寒,大便血作。
4.4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前温水饮送下。
4.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七
5 《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二姜丸
5.1 处方
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
5.2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进美饮食。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伤。
5.4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橘皮汤送下。
5.5 注意
妊娠妇人不宜服。
5.6 摘录
《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6 《医学启源》卷十一
6.1 组成
良姜3两,干姜(炮)3两。
6.2 主治
6.3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5 各家论述
《医方考》:腹痛之由有数种,今日脉迟,则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滞,热可以散寒,不滞不寒,痛斯失矣。
7 《朱氏集验方》卷二
7.1 组成
7.2 主治
虚疟。
7.3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遇发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8 《鸡峰》卷十八
8.1 组成
良姜1两,干姜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
8.2 功效
温胃破痰。
8.3 二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二姜丸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泻痢证候
子理中丸、理中丸、四柱散、已寒丸、温中良姜丸、二姜丸、火轮散、朝真丹、正元散、金液丹、二气丹(以上...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五诸气]诸气方论
。此为水饮,消饮丸、倍术丸、(方并见水饮类。)二姜丸夹和用之。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 《普济方》:[卷二十三脾脏门]脾胃虚冷水谷不化
粗皮)丁香木香五味子白豆蔻(去皮)匕。煨生姜、二姜丸(出卫生宝鉴方)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
-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七痰饮门]寒痰(附论)
两)白术(焙二两)上为末。姜汁强中丸(一名强中二姜丸出三因方)治胃脘虚寒。冷痰留滞。痞塞不通。气不...
- 《活幼心书》:[卷中·明本论]疟疾
有寒多热少经久不愈,致脾胃弱,饮食减,神色慢,二姜丸主之,及清脾汤为治。每见治疟不明理者,多取草药...
- 更多古籍中的二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