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

目录

1 拼音

è lù

2 英文参考

loch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och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恶露:1.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2.养胎之血。

4 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恶露

《中医药学名词》(2004):恶露(lochia[1])是指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1]

《中医药学名词》(2010):恶露(lochia[2])是指产妇分娩后胞宫排出的瘀血浊液[2]

一般于产后二至三周内恶露应完全排尽。如果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排出或多或少均属病态[3]

4.1 关于恶露不下

恶露不下指产后恶露滞留不下或排出很少而言[4]

4.1.1 病因病机

多因产后外感受寒凉或内伤生冷,寒邪乘虚侵袭胞脉,瘀阻冲任[4]。或因气血虚弱,产后益虚无血可下所致[4]

4.1.2 辨证论治

寒袭胞脉者,兼有小腹胀满,刺痛无时,治宜散寒活血化瘀,生化汤加减;中气虚弱者,兼见小腹乍痛乍止,或绵绵作痛,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炮姜、肉桂[4]。血虚者,兼见面色苍白,神疲畏寒,心悸头晕等症[5]

4.1.3 针灸治疗

4.1.3.1 体针

取气海、中极、三阴交、合谷等穴为主[5]。气滞者加太冲、间使;血瘀者加气冲、地机;血虚者加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5]

4.1.3.2 耳针

取子宫、肝、肾、屏间、神门等穴,强刺激[5]

4.2 关于恶露不绝

恶露不绝为病名,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6]。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6]

4.2.1 病因病机

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新血不安;或因营阴耗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6]

4.3 症状

气虚者症见恶露色淡,质清稀,量多,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6]。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症与子宫复旧不良、宫内残留胎盘胎膜及感染有关[7]。临床上,气虚者,症见恶露量多色淡,质清稀而无臭味,伴神疲懒言、面色苍白、少腹空坠等症;血热妄行者,症见恶露量多色红、质稠而有臭秽气,兼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症;血瘀者,症见恶露量少、淋沥不爽或夹血块,伴少腹疼痛等症[7]

4.3.1 辨证论治

治宜补气摄血,方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恶露量少,淋沥涩滞不爽,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疼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当归益母汤加减(当归、川芎、益母草,炮姜,延胡索,红花);血热者,恶露量多,色红,质稠黏,有臭味等,面色潮红,治宜养阴清热,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减(白芍、续断、旱莲草、阿胶、黄芩、生地、乌贼骨、黄柏)[7]

4.3.2 针灸治疗

4.3.2.1 体针

取气海、中极、血海、三阴交等穴为主[7]。气虚者加关元、足三里;血热者加中都、阴谷;血瘀者加石门、地机[7]

4.3.2.2 耳针

酌取子宫、神门、下脚端、屏间、脑、脾、肾、肝等穴。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7]

5 养胎之血·恶露

恶露指养胎之血[7]。见戴武承《女科指南集》。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1.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6.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2.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