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阿胶珠为阿胶的炮制品。阿胶的炮制汉代已有,见《金匮玉函经》。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innaeus.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1]。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阿胶生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温燥伤肺,干咳无痰[1]。蛤粉炒后呈圆球形,质松泡,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内部呈蜂窝状,气微香,味微甘[1]。蒲黄炒后外表呈棕褐色,其余同蛤粉炒[1]。炒制后降低了滋腻之性,同时也矫正了不良气味[1]。蛤粉阿胶珠善于益肺润燥,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1]。蒲黄阿胶珠以止血安络力强,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1]。
3 阿胶珠的炮制方法
汉代有炙令尽沸(《金匮玉函经》)[1]。
宋代增加了蛤粉炒(《全生指迷方》)、炒黄(《太平圣惠方》)、米炒(《圣济总录》)、麸炒(《产育宝庆集》)、水浸蒸(《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方法[1]。
明、清增加了草灰炒(《普济方》)、面炒(《本草纲目》)、蒲黄炒、牡蛎粉炒(《本草述钩元》)、酒蒸(《得配本草》)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蛤粉炒、蒲黄炒等[1]。
蛤粉阿胶珠的炮制方法为:取蛤粉适量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1]。
每100kg阿胶丁,用蛤粉30~50kg[1]。
蒲黄阿胶珠的炮制方法为:将蒲黄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稍微变色,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蒲黄,放凉[1]。
4 阿胶珠的性状
阿胶为长方块或小方块,呈黑褐色,具光泽,断面光亮,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质硬脆,气微腥,味微甘[1]。
蛤粉炒后呈圆球形,质松泡,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内部呈蜂窝状,气微香,味微甘[1]。
蒲黄炒后外表呈棕褐色,其余同蛤粉炒[1]。
5 阿胶珠的炮制作用
阿胶生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温燥伤肺,干咳无痰[1]。如治阴虚火旺,心烦失眠的黄连阿胶汤(《注解伤寒论》);治疗温燥伤肺,干咳无痰,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的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1]。
炒制后降低了滋腻之性,同时也矫正了不良气味[1]。
蛤粉阿胶珠善于益肺润燥[1]。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1]。如治肺虚火盛,咳喘咽于痰少,或痰中带血的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1]。
蒲黄阿胶珠以止血安络力强[1]。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1]。如治脾阳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吐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的黄土汤(《金贵要略方论》);治冲任不固,崩中漏下,妊娠下血的胶艾汤(《金贵要略方论》)[1]。
6 阿胶的炮制研究
阿胶多由骨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总氮量为16%,含17种氨基酸、糖胺聚糖类-硫酸皮肤素及钙、硫等18种无机元素等[1]。炮制对其成分有一定的影响[1]。
6.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阿胶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表明,阿胶含甘氨酸最多,其次为脯氨酸,不同的产地含量不一[1]。炮制后某些氨基酸含量稍有下降,某些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对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基本无影响,微量元素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明显差异[1]。
炒阿胶与阿胶丁的比较研究表明,相同条件处理的水解液,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所含氨基酸,两者均含相同种类的氨基酸,但阿胶丁氨基酸总量为63.55%,炒阿胶氨基酸总量为73.13%[1]。炒阿胶较阿胶丁含量高,是因经烫珠后水分大大降低,同时烫珠温度可达140℃,肽键易断裂,亦使氨基酸含量提高[1]。而烫炒受热时间短,氨基酸种类并无变化[1]。阿胶烫珠后,可入汤剂煎煮,而且易于粉碎制备丸、散等制剂[1]。
对阿胶丁、烤炒阿胶、烫炒阿胶进行了总氨基酸测定,以及烊化速率、溶出度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量三者无明显差异,但阿胶丁溶出慢,烫炒阿胶因表面部分蛋白质焦化、变质,含量略低,而烤炒阿胶质量较好[1]。
6.2 工艺研究
(1)实验证明,阿胶的烫制条件与蛤粉温度和烫制时间呈函数关系[1]。蛤粉温度在145℃~160℃之间,时间在3~5分钟时,炮制品质量较好[1]。
(2)将阿胶块在80℃烘箱内烘10分钟,取出切“阿胶丁”[1]。在专用烤盘内装适量蛤粉(或滑石粉)铺平(约5cm厚),放入烤箱内预热,待预热到150℃,取出烤盘,放入阿胶丁,再置烘箱内烤制10分钟,取出,筛去蛤粉(或滑石粉)[1]。
7 阿胶珠的贮存方法
8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阿胶珠
-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二妊娠诸疾门]安胎
猪肉橹圣功散食之。仍服神功散解热毒。如治漏胎。加阿胶、百草霜。桑寄生汤治妊娠胎动不安。桑上寄生(锉)...
-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四妊娠诸疾门]诸血
胎动。腹痛下血宜服。保胎安定神思。桑寄生汤(一名阿胶散出圣惠方)治妊娠胎动。时有下血。腹胁疼痛。桑寄...
- 《张聿青医案》:[卷八]肝火肝阳
(蜜水炒二钱)干橘叶(一钱五分)煨磁石(三钱)阿胶珠(二钱)胡(右)诸恙较前稍轻,而阳气化风,鼓动...
- 《张聿青医案》:[卷六]吐血
生白芍(二钱)丹皮炭(一钱五分)蒲黄炭(八分)阿胶珠(三钱)又滋肾水以制木火,血已止住,而呛咳仍然...
- 《医学正传》:[卷之七]妇人科中·胎前
、黄柏,入糯米五、七十粒,煎服。血虚不安者,加阿胶珠。胎气痛者,加缩砂。安胎饮孕成之后,觉胎气不安...
- 更多古籍中的阿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