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中毒

目录

1 拼音

dú mó gū zhòng dú

2 概述

[1]

蘑菇,是一类真菌,但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大多数属胆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的。现已知约有3250种,蘑菇的正式名称应叫菌菇。菌菇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 几乎在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种类的菌菇。草原、树林中菌菇生长较为集中。蘑菇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以每年的8和9月份最为多见。毒蘑菇又称毒蕈,在我国,毒蘑菇有100种左右,但多数种类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蘑菇味道鲜美,由于某些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蘑菇相似, 较难区别,常因误食而中毒,多散在发于高温多雨季节,误食者死亡率高。

蘑菇的毒性主要是由其含有的毒素所致,毒蘑菇含有的毒素,很多还不清楚,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多种毒蕈也可含有一种毒素。毒素的形成和含量常受环境影响。中毒程度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3 毒蘑菇中毒

蘑菇的毒性主要是由其含有的毒素所致,毒蘑菇含有的毒素,很多还不清楚,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多种毒蕈也可含有一种毒素。毒素的形成和含量常受环境影响。中毒程度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3.1 主要毒素的分类

主要的毒素有以下几类[2] :

3.1.1 1.胃肠毒素 

含有胃肠毒素的毒蘑菇很多,其中有的中毒表现很严重,偶可致死,如土生红褶菇、内缘菌、变黑蜡伞、毒红菇、虎斑菇、橙红毒伞等。有的中毒表现较重,但无死亡,如褐盖粉褶菇、臭黄菇。还有一些中毒表现较轻微的,如毛头乳菇、红褐乳菇、白乳菇等。

3.2 2.神经、精神毒素

一般可分为四类:

(1)毒蝇碱:毒蝇伞、豹斑毒伞、红网牛肝、白霜杯伞、毒杯伞等都含有毒蝇碱。毒蝇碱具有拮抗阿托品的作用,其毒理类似毛果芸香碱。经消化吸收后,能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快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引起呕吐和腹泻;使汗腺、唾液腺和泪腺及各种黏液、胰液、胆汁的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还能引起子宫及膀胱收缩,支气管收缩出现呼吸困难。

(2)异恶唑衍生物:近年来认为,毒蝇伞的毒蝇物质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恶唑衍生物,即毒蝇母和碏子树酸等。毒蝇碱和异恶唑衍生物之间有拮抗作用,纯品毒蝇母可引起精神错乱、幻觉和色觉紊乱。

(3)色胺类化合物:包括蟾蜍素和光盖伞素。柠檬黄伞、褐云斑伞、毒蝇伞、豹斑毒伞等都含有蟾蜍素,主要作用是产生明显的色幻视。花褶伞、钟形花褶伞中含有光盖伞素,可产生明显的幻觉、听觉和味觉错觉,还可以出现欣快与焦虑,淡漠与紧张相交替的情绪变化, 狂笑;此外,可引起瞳孔散大、心跳过速、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4)致幻素:橘黄裸伞含有致幻素。食后可出现手舞足蹈、狂笑、行动不稳、幻觉、谵语、意识障碍等。

3.2.1 3.血液毒素 

鹿花菌中含有血液毒素,可使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急性溶血,如贫血, 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大等。

3.2.2 4.原浆毒素 

主要有毒伞肽和毒肽两大类。毒伞、白毒伞、黑褶伞等含有毒伞肽和毒肽。毒伞肽类能损害心、肝、肾、脑等实质器官,尤其以肝、肾功能损害为主;毒肽主要作用于肝。

3.2.3 5.类光过敏毒素  

胶陀螺可出现类似植物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3.2.4 6.其他毒素 

如吃了墨汁鬼伞同时喝酒,可有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心悸等中毒表现,其中含有毒素尚不清楚。

3.3 临床表现

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型[3] :

3.3.1 1.胃肠炎型 

此型患者一般在进食蘑菇后10min到2h发病,少数患者的潜伏期有6h的。表现为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恢复较快,预后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毒粉褶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种类尚不清楚,预后较好。

3.3.2 2.神经精神型 

进食后10余分钟至6h发病,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多由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由误食角鳞次伞菌及臭黄菇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外,多有幻觉(矮小幻视)、谵妄等症状。部分病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此型多预后良好。

3.3.3 3.溶血型 

潜伏期6~12h.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此型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多为误食鹿花蕈所致。

3.3.4 4.多脏器损伤型 

进食后10~30h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死亡率极高。多为误食毒伞、自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此型中毒的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

(1)潜伏期:在食后数小时至30h,一般无任何症状。

(2)胃肠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1d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患者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可有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大、出血倾向等表现。死亡病例的肝脏多显著缩小,切面呈槟榔状,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支架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星状细胞增生或有肝细胞脂肪性变等。少数病例有心律失常、少尿、尿闭等表现。

(5)精神症状期:部分患者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性脑病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周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3.3.5 5.类植物日光性皮炎型

误食胶陀螺(猪嘴蘑)中毒时,身体露出部分,如颜面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此外,还有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等,少有胃肠炎型。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1~5d内死亡。

3.4 实验室检查

从剩余食物或胃内容物中检出毒蘑菇。对食入的毒蘑菇进行形态学鉴定,有条件地进行含毒成分检验或动物试验。对毒蘑菇的鉴定不能以颜色是否鲜艳,菌盖是否长疣子,长不长虫子,有否腥、辣、苦、酸、臭味,折断后有无乳汁流出,以及使银器是否变黑为依据。只能根据蘑菇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鉴别有毒蘑菇,才是科学的。[4]

3.5 诊断

毒蘑菇中毒的诊断要点为[4] :

1.详细了解进食史,这对诊断毒蘑菇中毒和急救治疗非常重要。

2.毒蘑菇中毒表现多种多样,有人将潜伏期较短的毒蘑菇中毒称为速发型毒蘑菇中毒;潜伏期较长的称为迟发型毒蘑菇中毒。迟发型毒蘑菇中毒时,常于吐泻缓解后出现假愈期,过后出现多个脏器的损害。对同时进食而未发病者,也应视为患者来对待,以免发生意外。

3.6 治疗

毒蘑菇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

1.因为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长,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状一旦出现就会迅速恶化,所以进食可疑有毒蘑菇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对曾进食可疑有毒蘑菇的患者,接诊医生不能麻痹,应尽快求助专业机构,判定蘑菇种类,以利救治。

2.加快毒物排出:进食后要及时催吐,到医院后要尽快给予洗胃。洗胃后成人口服药用炭50~100g,用水调服,并予硫酸镁导泻。

3.阿托品:用于神经精神型中毒患者。可根据病情轻重,采用0.5~1mg皮下注射,每30min至6h一次。必要时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尚可用于缓解腹痛、吐泻等胃肠道症状。对因中毒性心肌炎而致房室传导阻滞亦有作用。

4.巯基解毒药:对毒伞、白毒伞等引起肝脏及(或)多功能脏器损伤的患者,可应用巯基解毒药,用法为:二巯丁二钠(Na-DMS)0.5g~1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6h一次,首剂加倍,症状缓解后改为2/d注射,5~7d为一疗程;或二巯丙磺酸钠5%溶液5ml肌肉注射,每6h一次,症状缓解后改为2/d注射,5~7d为一疗程。

5.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溶血型毒蕈中毒及其他重症中毒病例,特别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严重的肝损害及有出血倾向的病例皆可应用。

6.对症与支持治疗:对各型中毒的肠胃炎型症状,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

4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16.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16-317.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17-318.
  4. ^ [4]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18.
  5. ^ [5]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18-31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