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对口为病名[1]。出《外科正宗》卷二。即脑疽[1]。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2]。出《集验背疽方》。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其虚证又称为脑烁[2]。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2]。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2]。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3]。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疮面大,腐肉难脱,则应手术切除,腐去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3]。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若气血双虚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3]。有的文献记载本证患部忌灸及热烘法[2]。但当急灸足三里穴5壮,气海穴3~7壮,仍服凉血化毒药;或以骑竹马灸法灸之[2]。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4.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6.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2.
治疗对口的方剂
- 梅花丹
油)7钱,蜈蚣5条,寒水石3钱。主治:一切痈肿,对口疮。用法用量:每服1分半,多至3分。研末,又能敷...
- 对口仙方
拼音:duìkǒuxiānfāng别名:对口背痈仙方处方:鲫鱼1个(去鳞、肠)。功能主治:对口。用法...
- 去腐万金丹
拼音:qùfǔwànjīndān《发背对口治诀论》:组成:巴豆不拘多少。主治:发背对口有坏肉者。用法...
- 黄金碧玉膏
,化开和匀成膏。功能主治:长肉生肌止痛。主发背、对口,腐肉已净,久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凡毒久不收不长...
- 六神丸
主治时邪疠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疔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小...
- 更多治疗对口的方剂
治疗对口的穴位
- 阳白
常,额纹对称,两眉平齐,眼裂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口角无呙斜,鼓腮不漏气),治愈率达100%。阳白、...
- 承浆
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水沟”、“承浆”对镇痛起着积极作用,在麻醉的大鼠体上,记录了中缝背...
- 垂浆
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水沟”、“承浆”对镇痛起着积极作用,在麻醉的大鼠体上,记录了中缝背...
- 悬浆
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水沟”、“承浆”对镇痛起着积极作用,在麻醉的大鼠体上,记录了中缝背...
- 兑端
大成》:主眼瞤动不止。研究进展:针麻:电针颧髎穴对额部切口的开颅手术,具有较好的针麻效果。镇痛作用...
- 更多治疗对口的穴位
治疗对口的中成药
- 六神丸
主治时邪疠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疔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小...
- 飞龙夺命丸
,消肿止痛。用于血瘀化腐成毒引起;痈疽疔毒,脑疽对口,搭背恶疮,乳痈乳癌,溃烂不愈。用法与用量:葱白...
- 黑虎散
贴膏药,一日更换1次。注意:本品专供外用,不可入口。贮藏:密封。《百一》卷十一:方名:黑虎散组成:...
- 保安万灵丹
18克研细为衣,瓷罐收贮。功能主治主痈疽、疗毒、对口、发颐、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瘫右痪,...
- 麝香回阳膏
瘀、排脓、生肌及杀菌防腐。用于腰痛,搭背,偏口,对口,伤手,痈疮,烫伤,黄水疮,一切疔毒,恶疮等症。...
- 更多治疗对口的中成药
对口相关药物
- 泛影葡胺注射液
胸壁,如无效,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及人工呼吸(口对口,正压给氧,如可能行气管插管)。心内注射奥西那林...
- 地喹氯铵含片
抗菌作用,对口腔和咽喉部的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感染有效。【适应症】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
- 地喹氯铵含片
作用】本品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口腔和咽喉部的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感染有效。【贮藏】...
- 复方地喹氯铵含片
中地喹氯铵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口腔和咽喉部的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感染有效。短杆菌素...
- 复方硼砂含漱液
本品中硼砂与低浓度液化酚具有消毒防腐作用;甘油除对口腔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与硼砂、碳酸氢钠发生反...
- 更多对口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对口
- 《验方新编》:[卷十一痈毒杂治]痈毒诸方
逼五脏而危矣。隔蜡灸法∶治一切痈疽、肿毒、发背、对口等疮甚效;先看毒聚处,水调面作圈,根据肿处大小围...
-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脑背部]对口门主论
申斗垣曰∶对口生于风府门穴。(风府一名舌本,入项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项大筋内宛宛中。门在风府后...
- 《发背对口治诀论》:附∶对口方
)、苍术(流注及诸般湿证皆用,发背勿用)、乳香(对口初起用,又消一切无名肿毒并止痛)、没药(功同乳香...
-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疔疮部]对口疮方
并与卷一颈项部对口方合看。初起用水仙花根捣烂敷四围,中留一孔,未成即消,已成或出脓少许立愈。又,鲫鱼...
- 《发背对口治诀论》:总论
对口、发背不拘偏正,只谓形色。色忌晦滞,贵淡红明润;形忌歪邪平塌,要尖圆高突。所以高为阳,下为阴;红...
- 更多古籍中的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