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独活细辛汤 (最后修订于2009/12/4 20:04:27)[共118字]
摘要:处方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功能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用法用量水煎服。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症因脉治》:[卷一头痛论]外感头痛
石膏川芎白芷葛根为细末。清空膏柴胡黄芩黄连甘草川芎羌活防风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去黄芩、黄连,加生姜、细辛;有暑,加石膏、黄连;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知母、石膏;火旺,加山栀、黄连。独活细辛汤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苍术除湿汤苍术白术浓朴白茯苓陈皮甘草半夏
-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2例
寒冷性荨麻疹系皮肤科常见病,患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32例患者中骑摩托车发病21例,3例从事冷藏工作,8例农民接触凉水发病。近2年来,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2例,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门诊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8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2年,平均1.1年;见冷风起风团者21例,见
- 浅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可知少阴病,当无热恶寒,而此处却“反发热。这是此汤证之立法准绳。“反发热者可知其既不能类同于太阴,也不类同于少阴,但又不能摒弃太阳和少阴之法。三阴之病必以温经之药为表,而方中麻黄解太阳、少阴之寒,细辛、附子温少阴之经。既可使深入之外邪外出,又可使内在之阳气不乘邪而外越。由此可知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
近6年来,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喉炎等疾病,多获佳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75岁,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半年余,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用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上述症状无明显变化。刻诊: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伴全身乏力、头晕,时有心悸,舌质淡紫,苔薄,脉弦迟。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 名方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阳气素弱,多有内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祛邪不伤正。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阳虚感冒、梅核气)
中华医药版与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合办《辨证论治》专栏,邀请本地中医师撰写临证心得,与读者及同业分享、交流。专栏逢隔周五刊出,公众假期顺延,敬请留意。《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肾阳虚之谓。「反」者,非常也。肾阳素虚之人,本不易发热。但内寒者易招外寒,肾阳素虚之底子再逢外寒入侵,则太阳少阴表里经同时受邪,而致发热。因少阴水脏,肾阳内虚,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l枚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阳虚外感的病因病机,遵仲景之法,随证加减治疗阳虚感寒的各种病症,获得显著效果。现举验案数例,以飨同道。1过敏性鼻炎女,35岁。2005一05—03初诊。患者素体虚弱,患过敏性鼻炎近10年,近年来每
-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 【组成】麻黄一两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之少阴篇。伤寒病传变至少阴,病位在心、肾两脏。少阴病有寒化和热化两端。《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其方为: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麻黄附子细辛汤,以附子为君,温阳固本;细辛辛热散寒
-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三则
少华,身重倦怠,少气懒言,口苦,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黄中根部厚而黏腻,脉沉细无力。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B超示:慢性胆囊炎。此属寒痹,治以蠲痹散寒,温经止痛,处方:麻黄、细辛、桂枝各10g,附片、独活、羌活各15g,淫羊霍30g,如桂枝汤法服之。4剂,水煎服。 药后感身暖,微汗出,身重乏力等症有减。上方稍事加减,更进20余剂而病愈出院。 按:本例首先惑于辅助检查,失治于胸脘痞闷,口苦苔腻。患
-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对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加8倍水,浸泡0.5h,水蒸气蒸馏;母液及残渣与处方中其它药材合并加8倍水,浸泡0.5h,水提取两次,1h/次,醇沉浓度为70%。关键词:独活寄生口服液; 正交法; 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0)07-0594-02Studiesonthe
- 独活寄生合剂
独活寄生合剂药品名称:独活寄生合剂生产企业: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Z-3584-(98)卫药准字ZF-009号规格:100ml/瓶,10ml/支剂型:合剂省份:重庆市申请编号:1999128公告号:25公告日期:2000-8-17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2000-7-14保护终止日:2006-2-14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2000181证书号:1999004-1保护品种号:ZYB20
- 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观察
部外伤,髌骨软骨面变薄或碎裂、脱落,日久发生退行性改变,晚期骨质受累增殖,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临床出现膝部疼痛,膝关节发软及不稳定,假绞锁,髌骨压痛,研磨痛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髌骨软化症5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1岁。 1.2影像资料经X线检查,
- 独活寄生合剂
独活寄生合剂药品名称:独活寄生合剂生产企业:四川绵阳一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Z-3584-川卫药准字(1995)011253号规格:100ml/瓶剂型:合剂省份:四川申请编号:98056公告号:19公告日期:1999-2-14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1999-2-14保护终止日:2006-2-14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99004证书号:99004保护品种号:ZYB20799004是否同品种:
- 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跟痛症8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治疗本病8例,观察疗效。结果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症状和功能改善明显。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防治足跟痛疗效确切。【关键词】跟痛症;独活寄生汤加味足跟痛是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病,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治疗也比较困难。常见原因有:(1)跟骨附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
自1993~2003年,我们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20~30岁6例,31~40岁36例,41~50岁38例,51~60岁14例,61岁以上4例;病程2周以内者21例,2周~1个月者36例,1~3个月者27例,3个月以上者14例。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L3~L4椎间盘突
- 独活
独活 独活 RadixAngelicaePubescentis (英) DoubleteethPubescentAngelicaRoot 别名 资丘独活、恩施独活、巴东独活。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带紫色,光滑,有槽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三角形,
- 独活寄生汤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观察
常见。如在腰部,可仅有腰痛,或并发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如在颈部,可仅有颈痛,或肩痛,或颈肩臂均疼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等均可引起。笔者多年来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上述疾病,有一定疗效。兹将有随访的100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4例,女46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5岁,多数年龄30~50岁。所治疾病均经X线
- 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腰腿痛168例体会
要表现为腰、背、髋、下肢麻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甚则脊柱、关节强直僵硬,其病程缠绵、病变复杂,每每终成畸形残废,治疗棘手。针对其病情特点,近几年来应用具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除寒凝、止痹痛作用的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168例,药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男112例,女5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6个月~14年。 2方法 2.1药物组成药用桑寄生2
- 独活寄生汤、穴位注射、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穴位注射针刀疗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病理基础,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近年来,笔者采用口服中药独活寄生汤、穴位注射、针刀疗法治疗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病程1~18年,平均5.6年。临床表现为:膝关
- 独活
中药名称独活拼音名Duhuo英文名RADIXANGELICAEPUBESENTIS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干燥根。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性状本品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较多,长10~30cm。 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
- 羌活独活联用风寒湿痹妙对
:“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眼喎斜遍身疮痹血癞。入煎剂内服6~9g。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可致呕吐。 独活,辛、温、微苦,归肝、肾、膀胱经。功能祛除风湿,散寒解表。主治风湿痹痛、风寒表症兼有湿邪者。《本草正义》:“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之痹于肌肉,
- 独活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细锉,拌淫羊藿,?二日后,曝干,去淫羊藿用。免烦人心。作者:
- HPLC测定独活药材及配方颗粒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独活配方颗粒以独活饮片为原料,经水提取、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的颗粒,临床供配方用。文献报道,独活含有萜类及蛇床子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其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报道较多,而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报道较少。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比较繁琐,重现性差。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活药材及配方颗粒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无干扰,取得满意效果。1仪器与试药:Water
- 正交法探讨独活寄生口服液提取工艺
tateis70percent.Keywords:DuhuoJishengoralliquid; Orthogonaldesign; Abstractiontechnology 独活寄生口服液是在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方)基础上研制成的新制剂,由独活、寄生、当归、党参、防风、白芍、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等功能。在工艺研究时,我们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探讨最
- 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痛
所伤。”指出了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均可致慢性腰痛,尤以40岁以上的人更易患此病。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李良业教授将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痛分为瘀血型、肾虚型和寒湿型三种,并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根据不同病情辨证加减治疗。 腰部长期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甚则腰痛如刺,俯仰活动不便,证属瘀血型者,加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土鳖虫,去秦艽、防风、细辛。腰痛酸软,喜揉喜按,腿膝
- 独活寄生汤加味内服并灌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摘要】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味内服并灌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00例,运用活血、散寒、补肾、壮腰为主兼用灌肠的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B组80例以西药消炎镇痛、肌肉松弛等药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98.00%,B组为6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内服并灌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轻神
- 独活栽培技术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及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的干燥根。前者商品药材习称“川独活”,后者习称“香独活”。两者均性微温,味苦、辛。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重齿毛当归产于湖北、四川等省。毛当归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西、新疆等省区。 (-)形态特征 重齿毛
- 李引刚临证用独活寄生汤经验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引刚主任医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五更腰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加柴胡治疗五更腰痛王某,女,38岁,会计,2007年3月2日初诊。五更腰痛1年,加重1月。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腰痛,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自行贴膏药后稍有缓解,近一月来又感疼痛加重。平日自感乏力,白天
- 独活寄生汤联合维生素D3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骨性关节炎(OA),亦称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组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口服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的治疗方案目前日益得到临床重视。笔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维生素D3(阿法D3)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如下:(1)临床标准:①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痛;②关节活动时响声;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活寄生丸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活寄生丸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ODS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68: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22nm。结果 蛇床子素在0.0279~0.251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9%(n=6),RSD=1.23%。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稳定、
- 髌骨外翻独活寄生汤疗效好
更厉害,甚至常常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再走。经中医药治疗后,膝盖疼痛明显好转。 髌骨外翻属中医学的痹证、鹤膝风范畴,起病多因外伤或先天性畸形,病机为经络受阻、气血凝滞,治法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用独活寄生汤内服并外用,能有效治疗髌骨外翻。内服汤剂可标本兼顾,使气血足、肝肾强;药渣熏洗患处,通过热敷的作用,可改善关节周围的微循环,促进关节内炎症渗出液吸收,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 方剂组成独活、桑
-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腿痛35例分析
笔者多年来以独活寄生汤加减辨证治风、寒、湿邪侵袭后,肝肾亏损、气血两虚致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症治验,现举例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0~50岁12例、50~60岁15例、60~73岁8例,起病至来诊时,病程4个月以下4例,4~8个月13例,8个月~3年18例,全组所有病例都经过西药治疗,用止痛片并激素等。效果并不显著。 本组病例一般都有关节病、
- 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9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求中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方法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90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6.7%。结论用本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独活寄生汤;活络效灵丹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属中医“痹症范畴。病理变化主要为风寒湿邪杂至入侵,使脉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失常,日久导致肝肾虚损,气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35.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
- 《医方集解》:[发表之剂第二]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少阴证,脉微细,但欲寐是也。太阳膀胱,与非两麻黄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此足少阴药也。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今发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赵嗣真曰∶仲景太阳篇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当救
- 《伤寒寻源》:[下集]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经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按少阴病不当发热。今始得之而反发热。则邪始入少阴。犹兼表邪矣。发热脉浮者。当从太阳解肌发汗之例。今脉沉。则谛实少阴病无疑。少阴本有发汗之禁。以其始得发热。故借细辛为向导。引麻黄入散少阴之邪。而亟亟加附子温经助阳
- 《伤寒括要》:[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细辛附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此汤主之。按太阳病。发热头痛。其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脉而病似太阳。所以皆谓之反。而治之不同也。均是脉沉。发热。以其有头痛。故为太阳病。阳姜生附。亦能发汗。假使里不虚寒。则脉必浮。而正属太阳麻黄症矣。均是脉沉。发热。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病。阴病当不热。今反发热。则寒邪在表。未传于里。但以皮腠。郁闭为热。而在里无热。故用麻黄细辛。以发表间之热。附子以温少阴之
- 《退思集类方歌注》:[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无汗恶寒,头不痛,但欲寐,反发热脉沉者。麻黄(去节)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炮)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无汗恶寒(与太阳同)头不痛,脉沉欲寐(俱少阴证)少阴殃。若无发热当温补,(用附子汤)反热邪犹连太阳。故用麻辛兼发表,温经熟附恐亡阳。(少阴主里,应无表证,今始受风寒,即便发热,则邪犹连太阳,未尽入
- 《伤寒论类方》:[卷一麻黄汤类·二]麻黄附子细辛汤(五)
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三字,所该者广,必从少阴诸现症,细细详审,然后反发热,知为少阴之发热,否则何以知其非太阳阳明之发热耶?又必候其脉象之沉,然后益知其为少阴无疑也,凡审症皆当如此。附子、细辛,为少阴温经之药,夫人知之。用
- 《时方妙用》:[卷四少阴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去节。)细辛(各三钱)附子(一钱五分)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按近医惑于细辛用不过一钱之邪《时方妙用》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普济本事方》:[卷第二肺肾经病]细辛汤
治肺虚实不调,鼻塞多涕,咽中有涎而喘,项强筋急或痛。细辛(去叶)半夏曲茯苓(去皮)桔梗(炒,各四钱)桂枝(去皮,不见火,三钱)甘草(二钱,炙)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四片,蜜半匙,同煎至七分,温服,日三服。《普济本事方》南宋许叔微公元1132年
- 《长沙方歌括》:[卷五少阴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此方主之。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歌曰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蔚按。少阴病始得之。是当无热。而反发热。为太阳标阳外呈。脉沉为少阴之生气不升。恐阴阳内外不相接。故以熟附子助太阳之表阳而内合于少阴。麻黄、细辛启少阴之水阴而外合于太阳。须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四伤寒证治]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伤寒,口中和,而背恶寒,反发热倦怠,自汗而渴,其脉尺寸俱沉而紧者。麻黄(去节)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上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手足厥冷者,去麻黄、细辛,加干姜半两、甘草一分。或口燥舌干而渴,宜急下之。足厥阴肝经伤寒,烦满,发热恶寒,往来如疟,或囊缩,小腹急痛。其脉流注,与伤风同。(本论用小建中汤,方见九痛门,去远志即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古今名医方论》:[卷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水饮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柯韵伯曰∶水饮者,少阴所主。心下者,太阳之部。心下有水气,至于坚大如盘,是五脏之则气之;草、一汗而为阴,人凡遇胜道哉!故用硝、故于桂枝下之而《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公元1644-1911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七肺]五味细辛汤
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伤寒缵论》:[正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缵论》清张璐公元1644-1911年
- 《绛雪园古方选注》:[上卷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法〕,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少阴得太阳之热而病者,用麻黄发太阳之表汗,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欲其引麻黄肾根《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公元1644-1911年
- 《祖剂》:[卷之一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即前方去甘草加细辛治少阴病如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脉沉小属少阴者《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麻黄一两 附子(炮)一枚 细辛二两.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注】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