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dòng mài
2 英文参考
tremulous pul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rtery[朗道汉英字典]
a.[朗道汉英字典]
arteri-[朗道汉英字典]
arteria[朗道汉英字典]
arterio-[朗道汉英字典]
artery[朗道汉英字典]
3 中医·动脉
3.1 脉象之一·动脉
动脉为脉象之一[1][2]。指脉体短而在指下摇摆,滑数有力的脉象[3]。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动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短小,节律不匀[1][2]。见于惊恐及痛证[2]。《脉经》:“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
3.2 全身经脉搏动应手之处·动脉
动脉指全身经脉搏动应手之处[2]。《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
4 解剖学·动脉
动脉是从心脏运输血液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的总称。起于左、右心室的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为大动脉,管径约25毫米。动脉管径随其分支由大逐渐变小,按管径分大、中、小、微四级。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内膜最薄,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内皮邻管腔,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表面光滑,可减小血流阻力。内弹性膜下层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膜由弹力蛋白组成,膜上有小孔,称窗膜。中膜较厚,由环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外膜疏松,由结缔组织和少量弹性纤维组成,内含营养血管壁的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各类动脉的三层膜的厚度与组织成分的比例有很大差别,主要差别在中膜。大动脉的中膜最厚,主要由50~60层呈螺旋状排列的弹性纤维组成,其间夹有少量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平滑肌细胞,管厚而坚韧,富弹性,称弹性血管。中动脉的中膜较厚,主要由20~30层沿血管长轴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组成,其间夹有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又称肌性血管。小动脉、微动脉亦属肌性血管,其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层数随口径减小而减少。最小的微动脉,其中膜由单层平滑肌细胞组成,内膜仅由内皮细胞组成。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古籍中的动脉
- 《针灸易学》:[卷下三寻穴]十二经图十二经穴十二经补泻八法图
a.bmp中府∶云门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去胸中行各六寸。肺之募,(募犹结募也,...
-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九]孔穴主对法
也为经禁灸)入于尺泽,尺泽者水也。(在肘中约纹上动脉手太阴脉所入也为合秋月宜灸)少商(通按圣济总录少...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经穴起止
上气,胸胁彻背痛,不能举臂,余同上。天府腋下三寸动脉,举手以鼻取之。针入三分,禁灸。主泣出,目眩,瘿...
- 《医学纲目》:[卷之八·阴阳脏腑部]穴法下
,可灸二七壮。大迎二穴,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是,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 《医宗金鉴》:[卷三]四诊心法要诀
人之阴阳盛衰,自可见矣。脉为血腑,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注】经曰:脉者,血之腑也.周身血脉...
- 更多古籍中的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