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菱克栓酶

目录

1 拼音

dōng líng kè shuān méi

2 巴曲酶说明书

2.1 药品名称

巴曲酶

2.2 英文名称

Batroxobin

2.3 别名

东菱克栓酶;东菱精纯克栓酶;Defribrase;Defibrin

2.4 分类

血液系统药物 > 纤维蛋白溶解药

2.5 剂型

5U,10U;

2.注射剂(冻干粉):1 KU。

2.6 巴曲酶的药理作用

巴曲巴曲酶是一种由巴西洞蝮蛇蛇毒提取的不含毒性成分的酶性止血剂,具有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巴曲酶能促进出血部位(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后者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是由释放的PF3引起,与血液中凝血激酶依靠PF3激活类似,当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从而促进血管破损部位局部的凝血过程。巴曲酶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内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因子ⅩⅢ),因此,它促进的由纤维蛋白Ⅰ单体形成的复合物,易在体内被降解而不致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此外,巴曲酶含血小板素,能增强血小板功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2.7 巴曲酶的药代动力学

巴曲酶静脉注射后5~10min起效,药效持续24h;肌内或皮下注射后20~30min起效,药效持续48h,主要经胆汁从粪便排出。

2.8 巴曲酶的适应证

1.急性脑梗死,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

2.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3.四肢血管病,包括股动脉栓塞,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现象(雷诺氏病)。

4.血液呈高黏状态、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突发性聋和肺栓塞。

5.用于治疗和防止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如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创伤及手术出血、消化道出血、大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伴出血症等。

6.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

7.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

8.用于慢性动脉闭塞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伴缺血症和末梢循环障碍等。

2.9 巴曲酶的禁忌证

正使用抗凝药物及抑制血小板药物者、正使用抗纤溶制剂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妇女、儿童禁用,有血栓或栓塞史者以及DIC导致的出血时禁用。

2.10 注意事项

1.(1)过敏体质;(2)有消化道溃疡史;(3)70岁以上老年患者;(4)血栓高危人群(高龄,肥胖、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肿瘤患者);(5)血管病介入治疗、心脏病手术者。

2.药物对妊娠哺乳的影响:除非发生紧急出血,妊娠初期3个月内应权衡利弊慎用巴曲酶;哺乳妇女用巴曲酶时应停止哺乳。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用巴曲酶1~3天后,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减少,优球蛋白溶解试验时间缩短,全血黏度下降,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停药3~12天左右可恢复正常。

4.巴曲酶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引起出血或凝血延迟,故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监测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并注意出血倾向,必要时应终止给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5.用药前应做皮试。方法为:将巴曲酶注射剂0.1ml用0.9%氯化钠注射剂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15min后观察,注射局部丘疹直径小于1cm、伪足在3个以下者为阴性。

6.巴曲酶注射剂每支含1KU的冻干粉,配备1支灭菌水(1ml)溶解后,加入0.9%氯化钠注射剂中(100ml以上)稀释。

7.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现象,除立即停药外,还需加用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或氢化可的松等)进行处理。

8.用药后5~10天内应少活动,以防意外创伤。

9.单位换算:1 KU(克氏单位,KlobusitzkyUnit)相当于0.04 NIH凝血酶单位;1 KU相当于0.3国际单位(U)的凝血酶;1巴曲酶单位(BU)相当于0.17NIH凝血酶单位。

10.用药次数视情况而定,每天总量不超过8KU。

11.正常人受创伤致动脉及大静脉破损的喷射性出血时,需进行加压包扎及手术处理,同时使用巴曲酶减少出血量。

12.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引起病理性出血时,巴曲酶的作用减弱,宜补充所缺凝血因子后再用巴曲酶。

13.在原发性纤溶系统亢进的情况下,宜与抗纤溶酶药物合用。

14.治疗新生儿出血,宜与维生素K合用。

2.11 巴曲酶的不良反应

1.偶有心绞痛发生。

2.中枢神经系统:可见头痛、头晕。

3.消化系统:偶有恶心、腹泻。

4.其他:可有注射部位或创面出血,偶可发生荨麻疹或全身性皮疹。

2.12 巴曲酶的用法用量

1.急性出血时,每次给药2KU。

2.肌内注射:非急性出血或防止出血时,每次1~2KU。

3.皮下注射:用量同“肌内注射”。

4.局部外用:巴曲酶溶液可直接以注射器喷射于清除血块的创面局部并酌情以敷料压迫(如拔牙、鼻出血等)。静脉滴注: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用量,首次剂量为10BU,以后维持量为5 BU,隔日1次,每次用100~25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在1~1.5h内滴完;若给药前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在4.0g/L以上者,则首次剂量为20BU,以后维持量可减至5~10BU。1个疗程给药3次。

5.突发性耳聋: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必要时治疗可延长至3周,在延长期每次剂量为5BU,隔日1次。

6.慢性动脉闭塞症和振动病: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必要时治疗可延长至6周,在延长期每次剂量为5BU,隔日1次。

2.13 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巴曲酶应避免与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合用。抗凝血药可加强巴曲酶作用,引起意外出血,抗纤溶药可抵消巴曲酶作用,禁止联用。

2.14 专家点评

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因而巴曲酶对血液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另外巴曲酶不被纤维蛋白吸收,也不受肝素和免疫型抗凝血酶的干扰或抑制,较强降纤维蛋白原(Fg)作用,如降至800mg/L以下或有出血倾向者停止用药。巴曲酶静脉给药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适用于胃肠道出血、泌尿系出血、手术前后出血、肿瘤出血、拔牙出血、新生儿出血症等。鉴于巴曲酶属异性蛋白,对高度过敏体质患者有可能出现过敏,应作抗过敏治疗,很快恢复。巴曲酶是由巴西矛头蛇的亚种蛇毒中分离精制的一种巴曲酶,主要为丝氨酸蛋白酶。其作用是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诱发t-PA的释放,减弱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因子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栓形成,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突发性耳聋、慢性动脉闭塞症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