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僵

目录

1 拼音

dòng jiāng

2 英文参考

numbness

frozen stiff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意外低温

5 疾病分类

急诊科

6 疾病概述

冻僵又称意外低温,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而发生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寒冷早期患者体温≥35℃,可有头痛、不安、四肢关节僵硬、皮肤苍白冰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33℃时,出现昏迷、心跳呼吸减慢、脉搏细弱、感觉和反射迟钝。体温<26℃时,出现昏迷、心输出量明显降低、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低温还右以出现胃粘膜糜烂、出血及胰腺炎。冻僵恢复期可出现明显低血糖和高钾血症。可出现明显低血糖和高钾血症。

7 疾病描述

冻僵又称意外低温,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而发生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寒冷早期患者体温≥35℃,可有头痛、不安、四肢关节僵硬、皮肤苍白冰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33℃时,出现昏迷、心跳呼吸减慢、脉搏细弱、感觉和反射迟钝。体温<26℃时,出现昏迷、心输出量明显降低、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低温还可以出现胃粘膜糜烂、出血及胰腺炎。冻僵恢复期可出现明显低血糖和高钾血症。可出现明显低血糖和高钾血症。

8 症状体征

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注意神志,注意四肢皮温、肌肉关节僵硬程度、心肺及神经反射情况。冻僵恢复后,注意有无四肢血管内血栓和组织缺血性坏死。

9 疾病病因

注意寒冷环境中逗留时间长短、有无保暖措施和陷于积雪或浸于冰水情况,注意老人、婴儿、体质极度衰弱、饥饿、疲劳和酒后者更易诱发本病。

10 病理生理

寒冷刺激交感神经使体表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同时通过运动神经增加肌肉张力和抖动来发生热量。但增加热量是有限的,大约高于安静时的40%-60%。寒冷使心排出量和耗氧量增加,在5℃的环境中,其耗氧量增加3倍,心排出量增加95%。寒冷影响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对外界的反应性和工作效力。寒冷继续存在,使体温下降到35℃以下称为低温。低温影响脑和心功能,并妨碍葡萄糖等代谢。体温26-33℃时,寒冷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减慢和心律失常;17-26℃时,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使组织缺氧;12℃时,细胞膜钠通道阻断,使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肌纤维无应激反应,并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周围血管麻痹、扩张而导致失热,引起体温进一步降低。如低温持续时间较短,在体温回升后,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可以恢复。如果低温持续数小时,神经和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即使体温恢复正常后,其功能亦较难恢复。冻僵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解冻后血管内易形成血栓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

11 诊断检查

寒冷环境及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案

1.迅速将患者移至温暖处,搬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后引起骨折。在未获得确切死亡证据前,必须积极抢救。

2.复温应首先脱去湿冷衣服。患者体温在32~33℃,可用毛毯或被褥裹好身体,使患者在温暖条件下逐渐自行复温。体温<31℃时,应加用热风或用44℃热水袋温暖全身,或将患者浸泡于40~44℃水浴中,使其缓慢复温。

3.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室颤者,电击除颤,一般忌用肾上腺素。给予气管插管纠正缺氧。

4.其他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血栓形成、继发感染、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必要时行局部交感神经切断术,以解除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血管痉挛,改善局部供血。

13 预后及预防

注意防冻。

14 特别提示

急救措施:

1、迅速将患者移至温暖处,搬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后引起骨折。在未获得有确切的死亡证据前,必须积极抢救。

2、复温,首先脱去湿冷衣服。患者体温在32~33℃时,可用毛毯或被褥裹好身体。逐渐自行复温。体温<31℃时,应加用热风或用44℃热水袋温暖全身。更积极的方法是将患者浸泡于40~44℃或稍低温度的水浴中,使其缓慢复温。心跳停止或有心室颤动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或除颤。一般忌用盐酸肾上腺素,以避免发生心室颤动。体温<12℃时,复温后肢体有红、肿、痛,神经和肌肉的功能需要数周或数月后才能恢复,理疗可缩短恢复期。

3、对症处理,主要是心、肺复苏。积极纠正缺氧、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和预防血栓形成、继发感染、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