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冬瓜子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冬瓜子为胡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干燥成熟种子[2]。种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1~1.5cm,宽0.5~1cm厚约0.2cm。表面黄白色,略粗糙,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外缘各有1环纹(双边冬瓜子)。一端稍尖,有2个小突起,较大的突起上有珠孔,较小的为种脐,另一端圆钝。种皮稍硬而脆,剥去种皮,可见子叶2枚,白色,肥厚,胚根短小。体轻,富油性。气无,味微甜。以颗粒饱满、色白者为佳。
冬瓜子味甘,性寒。具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的功能。多用于肺热痰嗽,肺痈、肠痈初起。炒冬瓜子寒性缓和,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多用于湿热带下、白浊,常与黄柏、苍术、萆薢、芡实、椿根白皮等合用。
4 拉丁名
Semen Benincasae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waxgourd seed (《中医药学名词(2004)》)
9 冬瓜子的来源
冬瓜子为胡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干燥成熟种子。
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种子。
10 冬瓜子原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长约6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cm,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cm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郑须生于叶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辩论,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长25-60cm,径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中华本草》)
12 冬瓜子生药性状与鉴别
12.1 性状鉴别
种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1~1.5cm,宽0.5~1cm厚约0.2cm。表面黄白色,略粗糙,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外缘各有1环纹(双边冬瓜子)。一端稍尖,有2个小突起,较大的突起上有珠孔,较小的为种脐,另一端圆钝。种皮稍硬而脆,剥去种皮,可见子叶2枚,白色,肥厚,胚根短小。体轻,富油性。气无,味微甜。以颗粒饱满、色白者为佳。(《中华本草》)
12.2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1列,近栅状,壁稍厚,微木化;下皮层10余列薄壁细胞,壁微木化,具纹孔;内侧为2-3列石细胞;通气薄壁组织1列细胞,紧靠石细胞,细胞间隙较大;两端有维管束;内表皮1列细胞。珠心表皮1列细胞,外被角质层,内侧为残存的珠心及胚乳。中央有2枚子叶,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中华本草》)
12.3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煮沸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置带塞的试管中,激烈振摇,产生持久笥泡沫。(检查皂甙)(《中华本草》)
13 冬瓜子的炮制
宋代和清代用清炒法炮制(《太平圣惠方》、《得配本草》)。并有“(苦酒浸)令人肥悦,又明目”(《食疗本草》)和“炒食补中”(《得配本草》)的记载。
13.1 冬瓜子的炮制方法
13.1.1 冬瓜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13.1.2 炒冬瓜子
取净冬瓜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略呈黄色,稍有焦斑为度,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将冬瓜子筛净泥屑,炒至黄色,取出晾凉(《全国中草药汇编》)。
13.2 成品性状
冬瓜子呈扁平卵圆形或长卵形,一端钝圆,另一端尖。外表黄白色。质轻。味微甜。
炒冬瓜子稍鼓起,外表微黄色,略有焦斑,断面淡黄色,气微香。
13.3 炮制作用
冬瓜子具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的功能。多用于肺热痰嗽,肺痈、肠痈初起。如治肺痈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药方》);治肠痈初起的大黄牡丹皮汤(《金贵要略方论》)。
炒冬瓜子寒性缓和,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多用于湿热带下、白浊,常与黄柏、苍术、萆薢、芡实、椿根白皮等合用。
13.4 贮存方法
17 冬瓜子的化学成份
冬瓜子含油14%,其中酰甘油(triglyce-ride)的含量在72%-96%之间,所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以及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十八碳三烯酸(octdecatrienoic acid)等。又含脂类(lipid).内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磷脂酰已醇胺(pholphatidyl 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tyl inolitol),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脑苷脂(cerebroside)。还含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24-已基胆甾-7,25-二烯醇(24-ethylcholesta-7,25-dienol),24-已基胆甾-7,22,25-三烯醇(24-ethylcholesta-7,22,25-trienol),24-已基胆甾-7-烯醇(24-ethylcholesta-7-enlo),24-已基胆甾-7,22-二烯醇(24-ethy-lcholesta-7,22-dienol),24α-已基α-胆甾-8,22-二烯醇(24β-ethyl-5α-cholesta-8,22β-已基α胆甾-8,22,25(27)-三烯醇[24β-ethyl-5α-cholesta-8,22,25(27)-simiarenol]。又含三萜类化合物;粘霉烯醇(glutinol),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5,24-葫芦二烯醇(cucurbita-5,24-dienol)。去脂肪后的种子中含蛋白酷活力的组分以及硒、铬等无机元素。(《中华本草》)
18 冬瓜子的药理作用
18.1 免疫促进作用
冬瓜子热水提取后,经透析得透析内液,此液对小鼠淋巴细胞的致丝裂活性呈浓度依赖性。透析内液为B细胞致丝裂剂,有PBA(无性系B细胞激活剂)活性及佐剂活性,使PFC(宽斑形成细胞)数显着增高,呈现免疫促进作用。(《中华本草》)
18.2 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从冬瓜子中分离纯化出胰蛋白酶抑制剂,得到4个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的组分,其中两个组分属小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