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方之地榆汤
-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地榆汤
- 6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地榆汤
- 7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地榆汤
- 8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方之地榆汤
- 9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之地榆汤
- 1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地榆汤
- 11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方之地榆汤
- 1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地榆汤
- 13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方之地榆汤
- 14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之地榆汤
- 15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之地榆汤
- 16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方之地榆汤
- 17 《宜明论方》卷一方之地榆汤
- 18 《证治宝鉴》卷八方之地榆汤
- 19 《千金翼方》卷八方之地榆汤
- 20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地榆汤
- 21 《保命集》卷中方之地榆汤
- 22 《百一选方》卷十四方之地榆汤
- 23 参考资料
- 附:
3 概述
地榆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九首。
4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方之地榆汤
4.1 组成
地榆、犀角(镑)、炒黄连、侧柏叶(微炒)、炙黄柏、当归(微炒)、黄芩、生地黄、赤地榆各半两[1]。
4.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4.3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方之地榆汤主治蛊痢下血,如鸡肝片,腹痛烦闷[1]。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地榆汤
5.1 组成
地榆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木香半两,白术1分半,甘草(炙,锉)1分,阿胶(炙燥)1分。
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地榆汤主治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毒气上攻,咽喉疼痛,下痢不止。
5.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6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地榆汤
6.1 处方
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屑1两,升麻半两,茜根半两。
6.2 制法
上药为粗末。
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地榆汤主治疟痢挟热,下血腹痛。
6.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7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地榆汤
7.1 组成
地榆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当归(切,焙)3分,艾叶(炒)半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半两,高良姜半两。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地榆汤主治肠胃受风,飧泄无度,或下黄水,腹胁痛闷。
7.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8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方之地榆汤
8.1 地榆汤的别名
8.2 处方
地榆1两,樗皮(去粗皮,炙)1两,黄连(去须,炒)1两,当归(切,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桔梗(炒)3分,大腹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
8.3 制法
上药为粗末。
8.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方之地榆汤主治一切痢疾。气痢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下赤白。
8.5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地榆饮(原书卷七十七)。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榆散”。
8.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9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之地榆汤
9.1 组成
地榆2两,甘草(炙,锉)半两。
9.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之地榆汤主治血痢不止。
9.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2次,夜1次。
1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地榆汤
10.1 地榆汤的别名
10.2 处方
地榆(粗老,锉)4两,甘草(半生半负,并锉)3两。
10.3 制法
上药为末。
10.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地榆汤主治结阴下血。
10.5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地榆甘草汤(《杂病源流犀浊》卷十七)。
10.6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结阴者,阴气自结,不和于阳也,结则下瘀血,若瘀血去尽而再结再下,三结三下,断续不绝,亦危证也。地榆身能止血,稍能行血;甘草生用能行肝胃二经污浊之血,炙之入阴而温散血中之结;煎时另入缩砂仁,香而能窜,内醒脏气,引领二味,止血开结。此之征乎内者,从里解也。
10.7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11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方之地榆汤
11.1 处方
地榆1两半,艾叶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黄耆(锉)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龙骨1两半,桑耳1两半。
11.2 制法
上药为粗末。
1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方之地榆汤主治痔疮下血。
11.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地黄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11.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1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地榆汤
12.1 组成
地榆(锉)1两,柏叶(去枝)1两,蒲黄酸1两,石榴皮(锉)1两,甘草(炙)1两,生熟地黄(焙)1两。
1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2.3 功能主治
12.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13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方之地榆汤
13.1 处方
地榆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阿胶(炙燥)1两半,黄耆(锉)1两半,艾叶3分,龙骨(碎)2两。
13.2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1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方之地榆汤主治妇人经血暴下,兼带下积久不愈,面目萎黄,困倦羸瘦。
13.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14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之地榆汤
14.1 处方
地榆(去苗,刮净,锉细)1两,当归(炙,焙,切碎)2两,生姜(去皮,切碎,阴干者)半两,艾叶(捣为末)半两,赤石脂1两。
14.2 制法
上药为粗末。
1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之地榆汤主治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形体虚羸。
14.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新竹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5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之地榆汤
15.1 组成
地榆3分,芍药3分,木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干姜(炮裂)1分。
1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之地榆汤主治产后血痢不止,脐腹 (疒丂)痛。
15.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16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方之地榆汤
16.1 处方
地榆(锉)1两半,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马蔺子(微炙)半两,茜根(锉)1两。
16.2 制法
上药为粗末。
1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方之地榆汤主治小儿血痢。
16.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1片,同煎至3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1日2次。
1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17 《宜明论方》卷一方之地榆汤
17.1 地榆汤的别名
地榆甘草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17.2 处方
地榆120克 炙甘草90克
17.3 制法
上药为末。
17.4 功能主治
《宜明论方》卷一方之地榆汤主治便血。
17.5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入砂仁末3克,煎至200毫升,分为二服。
17.6 摘录
《宜明论方》卷一
18 《证治宝鉴》卷八方之地榆汤
18.1 处方
地榆、甘草、干姜、干葛、粟壳、当归、芍药、茯苓。
18.2 功能主治
《证治宝鉴》卷八方之地榆汤主治滑痢,冷热不调者。
18.3 摘录
《证治宝鉴》卷八
19 《千金翼方》卷八方之地榆汤
19.1 处方
地榆根8两,柏叶8两,蟹爪1升,竹茹1升,漏芦3两,茯苓1两,蒲黄3合,伏龙肝半斤,干姜2两,芍药2两,当归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
19.2 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八方之地榆汤主治妇人崩中漏血不绝。
19.3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地榆根,减3升,纳诸药,更煮取4升。分服,日3次,夜1次。
19.4 摘录
《千金翼方》卷八
20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地榆汤
20.1 组成
地榆半两(微炙,锉),厚朴3分(生姜汁制,炒),诃子半两(煨,去核)。
20.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
20.3 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地榆汤主治小儿下痢赤白,脐腹撮痛,日夜频并,羸困烦渴,全不入食。
20.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21 《保命集》卷中方之地榆汤
21.1 组成
苍术去皮(4两),地榆2两。
21.2 功能主治
21.3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1盏,煎至7分,食前多服除根。
22 《百一选方》卷十四方之地榆汤
22.1 地榆汤的别名
地榆散
22.2 组成
22.3 功能主治
《百一选方》卷十四方之地榆汤主治下血远年不愈。
22.4 地榆汤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两,水1碗,以砂瓶子煮数10沸,通口服,不拘时候。
22.5 附注
地榆散(《医方类聚》卷一四一)。
23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地榆汤
- 《金匮翼》:[卷二大便下血统论]结阴便血
姜枣煎,空心服。一方无香附,有附子,益智仁。胃风汤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及下血,或下清血,...
- 《医宗金鉴》:[卷五失血门]便血
盛不痛者,以平胃地榆汤和之,肠风亦宜槐花散主之,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升阳和血汤和之,继以人参养...
- 《幼科心法要诀》:[卷六失血门]便血
盛不痛者,以平胃地榆汤和之。肠风亦宜以槐花散主之。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升阳和血汤和之,继以人参养...
- 《普济方》:[卷三十八大肠腑门]脏毒下血
山栀子仁(炒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三盏。连须地榆汤(出宣明论方)治结阴。下血不止。渐渐极多。腹痛...
- 《普济方》:[卷二百九泄痢门]濡泻
宜苍术地榆汤。苍术地榆汤(出保命集)苍术(二两)地榆(一两)上锉同前煎服。以上证如心下痞。每服各加枳...
- 更多古籍中的地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