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槐角丸

目录

1 拼音

dì yú huái jiǎo wán

2 英文参考

diyu huaijiao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地榆槐角丸为方名,出《增补万病回春》卷四。

中成药地榆槐角丸的主要成分为地榆、槐花(炒)、槐角(蜜炙)、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麸炒)[1]。具有疏风凉血,泻热润燥的功效。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地榆槐角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地榆槐角丸的药典标准。

4 《增补万病回春》卷四之地榆槐角丸

4.1 组成

当归(酒洗)2两,川芎1两,白芍(酒炒)1两,生地黄2两,黄连(酒炒)1两,条芩(酒洗)1两,黄柏(酒炒)1两,栀子(炒)1两,连翘1两,地榆2两,槐角1两半,防风1两,荆芥5钱,枳壳(去瓤)2两,茜根5钱,侧柏叶5钱,茯神5钱,陈皮5钱。

4.2 主治

《增补万病回春》卷四之地榆槐角丸主治便血。

4.3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白滚水送下,或加细茶亦可。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地榆槐角丸的药典标准

5.1 品名

地榆槐角丸

Diyu Huaijiao Wan

5.2 处方

地榆炭72g、蜜槐角108g、炒槐花72g、大黄36g、黄芩72g、地黄72g、当归36g、赤芍36g、红花9g、防风36g、荆芥穗36g、麸炒枳壳36g

5.3 制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或加炼蜜30~40g及适量水制成水蜜丸,干燥,即得。

5.4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或水蜜丸;气微,味苦、涩。

5.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栅状细胞1列,长100~190μm(蜜槐角)。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地黄)。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当归)。花冠碎片黄色,有红棕色或黄棕色管道状分泌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3~66μm,外壁有刺,具3个萌发孔(红花)。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荆芥穗)。

(2)取本品大蜜丸1g,剪碎,加硅藻土0.5g,研匀,或取水蜜丸0.5g,研碎,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冷浸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尽溶剂,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0.5ml使溶解,加在聚酰胺柱(40目,2g,内径为1cm)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洗脱液,再用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大蜜丸3g,剪碎,加硅藻土1.5g,研匀,或取水蜜丸2g,研碎,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20ml,密塞,冷浸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0:1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大蜜丸10g,剪碎,加硅藻土5g,研匀,或取水蜜丸5g,研碎,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中性氧化铝适量,拌匀,蒸干,加在中性氧化铝柱(200目,2g,内径为1cm)上,用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11:10: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槐角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槐角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槐角苷25μg的溶液,即得。

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碎,取0.3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取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蜜槐角以槐角苷(C21H20O10)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0mg。

5.8 功能与主治

疏风凉血,泻热润燥。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5.9 用法与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5g,一日2次。

5.10 注意

忌食辛辣。孕妇忌服。

5.11 规格

(1)大蜜丸  每丸重9g(2)水蜜丸  每100丸重10g

5.12 贮藏

密闭,防潮。

5.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 地榆槐角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6.1 拼音名

DiYu Huaijiao Wan

6.2 标准编号

WS3-B-0064-86

6.3 处方

地榆(炭)   72g   槐角(蜜炙)  108g   槐花(炒)    72g                      大黄         36g   黄芩           72g   地黄          72g                      当归         36g   赤芍           36g   红花           9g                      防风         36g   荆芥穗         36g   枳壳(麸炒)  36

6.4 性状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40~ 16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6.5 制法

本品为黑色大蜜丸;气微,味苦、涩。

6.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栅状细胞一列,有色或淡棕色。内果皮 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薄 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花冠碎片黄色,有红棕色或黄棕色 分泌管;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3~66μm,外壁具短刺,有萌发孔。薄壁组织 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6.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6.8 功能与主治

疏风凉血,泻热润燥。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肠风便血,痔 疮漏疮,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6.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6.10 注意

忌食辛辣。孕妇忌服。

6.11 规格

每丸重 9g

6.12 贮藏

密闭,防潮。

7 地榆槐角丸药品说明书

7.1 药品名称

地榆槐角丸

7.2 药品汉语拼音

Diyu Huaijiao Wan

7.3 剂型

(1)大蜜丸  每丸重9g(2)水蜜丸  每100丸重10g

7.4 性状

地榆槐角丸为黑色的大蜜丸或水蜜丸;气微,味苦、涩。

7.5 地榆槐角丸的主要成份

地榆炭、蜜槐角、炒槐花、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麸炒枳壳

7.6 地榆槐角丸的药理作用

地榆、槐角、槐花苦寒沉降,入肝与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之功;大黄、黄芩、地黄、枳壳泻热通腑,滋阴润燥以清大肠实热;当归、赤芍、红花活血消肿止痛并可使苦寒凉血止血之品,凉而不滞,止而不瘀;防风、荆芥穗善解血中之风热。诸药相合,共奏疏风凉血,泻热润燥,活血止痛之功。

7.7 地榆槐角丸的功能主治

1.疏风凉血,泻热润燥。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痔,症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并见大便秘结不通,肛门肿痛,或兼见肛门部皮肤皲裂瘙痒,瘀血肿痛。肛门镜检查:齿线上直肠粘膜隆起,表面充血或糜烂,有出血点。

2.应用指征:地榆槐角丸辨证要点是热伤肠络,肠燥津枯,气血瘀滞。主要见症为大便带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与大便不相混,大便秘结,肛门肿痛。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数。

7.8 地榆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5g,一日2次。

7.9 地榆槐角丸的禁忌

孕妇忌服。

7.10 注意事项

1.忌食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三岁以下儿童慎用。

3.失血过多,身体虚弱者禁用。

4.痔疮便血,发炎肿痛严重和便血呈喷射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5.未明确诊断的便血,必须去医院就诊。

6.对地榆槐角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地榆槐角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地榆槐角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地榆槐角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1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2 专家点评

地榆槐角丸主用于血热风盛证之痔疮与便血等,有较好的疗效。

7.13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