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地杨梅
2.1 出处
《本草抬遗》
2.2 拼音名
Dì Yánɡ Méi
2.3 来源
2.4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有白色长毛;叶鞘闭合包于茎上。花轴自叶丛抽出,高约20厘米,密生小花,排列成头状的穗状花序;花赤褐色带黑,花被6片,广披针形,先端尖;雄蕊6枚;子房1室。蒴果开裂,具种子3粒。花果期春、夏。
2.5 生境分布
2.6 化学成份
本属多种植物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灰分中含硅、铁、锰较多。种子的脂肪油中含亚油酸28~48%,亚麻酸0~0.6%。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主赤白痢,取茎、子煎服。"
2.9 地杨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2.10 备注
此外,尚有多花地杨梅,其花序伞状,由多个头状小花序构成。生于山坡、林下或原野。分布我国东部、西南及东北等地。它的全草或果实亦同等入药。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地杨梅的方剂
- 洗杨梅疮方
地骨皮5钱,荆芥5钱,苦参5钱,细辛5钱。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煎汤,先蒸,后洗。遍身出汗为效。如...
- 百花膏
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豨莶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蓼、大小...
- 紫银茶
紫银茶组成:牛蒡子、忍冬藤、紫花地丁草、白甘菊各等分。主治:杨梅结毒,恶疮复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五根汤
根1两,槐根1两,地骨皮1两,土茯苓1两。主治:杨梅疳疮生于下半身者。用法用量:煎水,先熏后洗。《幼...
- 猪蹄子汤
分,牙消1分半,土茯苓4两,雄猪前蹄1只。主治:杨梅漏。用法用量:水3碗,同药煮熟。听食,汤亦尽吃,...
- 更多用到中药地杨梅的方剂
用到中药地杨梅的中成药
- 百花膏
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豨莶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蓼、大小...
- 千紫红胶囊
00g大红袍200g钻地风200g紫地榆200g杨梅根200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浸渍30分钟后,煎...
- 千紫红颗粒
处方:大红袍200g紫地榆200g千里光200g杨梅根200g钻地风200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浸渍...
- 止泻利颗粒
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
- 川贝枇杷露
甲酸8钱8分,尼泊金6分,杏仁香精17.5ml,杨梅香精12.5ml。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主治...
- 更多用到中药地杨梅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地杨梅
-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下赤痢白痢
再述此。卫生者幸详择焉。治赤白痢。(出本草)取地杨梅茎子煎服。治赤白久痢。(出本草)以茅膏菜。煮服...
-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治风门
肺中寒,大升肺气。少用,过服损目。款冬花为使。地杨梅四五月有子,似杨梅,苗如蓑草。味辛平。无毒。治...
-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砂仁嚼敷亦好。延平方槐枝、柳枝、桃枝、榔机草、地杨梅各一把,锉碎,注水一锅,熬至半锅,去渣,入盐一...
- 《解围元薮》:卷四
骨草忍冬藤蒲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藜大小青薄荷叶灵芝草鱼...
-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痈、疽
廉马鞭草漏芦荷根鸭跖草续断大蓟根薇衔火炭母泽兰地杨梅地蜈蚣姜黄蒲公英蓼实紫河车半夏天南星王不留行(...
- 更多古籍中的地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