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骶髂关节半脱位系指骶骨的髂骨关节面与髂骨的骶骨关节面发生微小移位而引起功能障碍者。多发于青壮年。因女性的骶髂关节韧带比男性松弛,尤其在妊娠晚期和产后初期更为松动,故患骶髂关节半脱位较男性多。
从高处坠下,单侧足部或臀部着地; 肩负重物,失足坠坑; 急剧外力迫使单侧下肢后伸; 女性的妊娠晚期或产后初期,由于体位不正或上身急剧扭转; 或直接暴力作用于髂骨后上缘时引起髂骨向上向内(脊柱)变位,少数向下变位。变位后,由于周围韧带的紧张,将关节面交锁在异常位置上不能自行复位。久之可累及周围韧带松弛,关节不稳,继而发生骶髂关节松动、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骶髂关节劳损等。
骶髂关节半脱位,一般有明显外伤史,伤后骶髂关节疼痛,以负重时明显,仰卧、弯腰、下蹲等活动都使疼痛增加,严重者,患肢不敢负重,或可引起腰腿痛。俯卧位检查时可见到患侧髂后下棘处微肿并有骨性突起,局部压痛、叩击痛,下肢向后伸展时疼痛加剧,作挤压和分离骨盆、屈髋和髋关节内收、外展时疼痛。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两侧骶髂关节不对称,患侧关节间隙增宽和髂骨上移。
3 治疗
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不需麻醉。以髂骨向上半脱位为例,介绍几种常用复位方法:
(1)患者俯卧,医者立于患侧足部下方,双手握住患肢踝上,用一足跟蹬在患者健侧的坐骨结节上,嘱患者配合放松肌肉,医者手足同时用力拉蹬,操作2~3次,即可复位。然后医者改立于患侧骨盆部位,面向患者下肢,双手交叉放在患者的两侧髂后上棘处,由内向外用力推按2~3次,以稳定关节。
(2) 根据上法机理,亦可改用双人复位。患者俯卧,医者立于患侧,两手重叠放在髂嵴后方,准备向下推,助手一人,立于健侧,面向医者,两手重叠放在坐骨结节上,准备向上推,嘱患者放松肌肉,乘其不备,二人相对用力推之,操作2~3次,即可复位。
(3) 患者侧卧,医者立于背后,一手推臀部一手握患腿后伸,由于髋关节过伸而髂骨在骶骨上向后旋转,有弹响声时表示已复位。然后患者仰卧,将髋关节屈曲,使该关节后面软组织牵髂骨向前旋转。最后牵拉患侧下肢,使髋骨下移,复位即告完毕。亦可在复位前在其腰部及臀部作滚揉、按摩等手法,并在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等穴点穴,以舒通经脉,调和气血,然后再行复位。对症状轻者,复位后即可行走,对重者,复位后宜卧床2周。
药物治疗,初期宜活血舒筋,可用舒筋养血汤等加减。中后期宜补养肝肾、舒筋止痛,用当归鸡血藤汤、补肾壮筋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