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

目录

1 拼音

dīng xiāng yóu

2 英文参考

clove oi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leum caryophyll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ugenia oil[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oil of clove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丁香油为中药名。出自清《百草镜》。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 [Syzygium aromaticumL. Merr. et Perry]干燥花蕾经蒸馏分离得到的挥发油。甘、辛,大热。暖胃,温肾,散寒,止痛。[1]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消化不良,疝痛。内服:1~2滴,入汤剂或和酒饮。[1]治风湿痹痛,涂擦患处;牙痛,以棉球蘸少许嵌入龋孔内。丁香油少量滴人龋齿腔,除发挥消毒作用外,并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1]丁香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及肺炎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表皮真菌也能抑制。丁香油口服有驱蛔作用,但转阴率低。[2]

4 拼音名

dīng xiāng yóu[3]

5 出处

《药性考》

6 丁香油药材基原

丁香油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 phyllataThunb.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et Perry]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古代多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3] 。

7 丁香油的原植物形态

丁香为常绿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 cm,宽2.5~5 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变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 cm,直径5~8 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丁香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4]

丁香(图出《中药大辞典》)

8 丁香油的产地

丁香油Oleum Syzygii Aromatici 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多进口。[5]

9 丁香油药材性状

丁香油为淡黄或无色的澄明油状体,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气。露置空气中或贮存日久,则渐浓厚而色变棕黄。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或冰醋酸中。相对密度为1.038~1.060。

10 丁香油药理作用

10.1 抗菌作用

丁香油树脂对食品常见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汉逊酵母、黑曲霉、青霉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6] 。对真菌也有一定拮抗作用[7] 。

10.2 其他作用

丁香油能促进裸鼠5-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8] ,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9] 。

11 丁香油的性味

《纲目拾遗》:“气味甘、辛,性大热。”

12 丁香油的功效及主治

《中药大辞典》(2版):“丁香油具有暖胃,降逆,温肾,止痛之功效。主治胃寒胀痛,呃逆,吐泻,疝痛,痹痛,牙痛,口臭。”[9]

《药性考》:“壮阳暖肾,治疝痛阴寒。”

王殿翔《生药学》:“用于肠胃多气,绞痛,消化不良,恶心与呕吐;风湿痛,神经痛,牙痛。”

13 丁香油的用法用量

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和酒饮。外用:涂擦患处。[9]

14 宜忌

实火、阴虚火旺者禁服。[9]

15 选方

1.治胃寒痛 滴少许丁香油入煎药,或和好酒服,或以丁香油涂脐上痛处。(《纲目拾遗》)

2.治胃寒呃逆呕吐甚者 丁香油,擦透中脘。(《纲目拾遗》引金御乘方)

3.暖丹田,除水泻 丁香油涂暖脐膏贴。(《纲目拾遗》)

4.散臌痞 丁香油涂脐。(《纲目拾遗》)

5.治痛痹 丁香油擦痛处。(《纲目拾遗》引金御乘方)

6.治口臭 丁香油揩牙。(《纲目拾遗》)

7.解蟹毒 丁香油一滴,同姜汤服。(《纲目拾遗》)

8.治虫蛀牙痛(非炎症性牙痛):丁香油少许,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内。(江苏)

16 临床报道

16.1 治口腔溃疡

治疗组36例,用适量蒙脱石加丁香油搅拌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4~6次。对照组35例,用适量冰硼散或碘甘油局部涂抹,每日4~6次。全部病例均口服维生素B2。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1.43%。两组疗效差异显著[10] 。

16.2 治干槽症

先清除坏死腐败组织,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然后置丁香油棉球于拔牙创内,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230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当日可明显减轻疼痛,3d后主诉无明显疼痛者219例(占95%),治疗后检查拔牙创骨壁无明显触痛,无腐败物覆盖及臭味,余11例1星期后均治愈[11] 。

16.3 致口腔黏膜过敏

多因牙病局部用丁香油棉球或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后出现口腔黏膜烧灼感,牙龈胀疼,黏膜充血,水肿,或出现水泡等。做丁香油斑贴试验为阳性[12][13]  。

17 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引《祝穆试效方》:“丁香油治瘰疬,化核膏用之,取其香烈直透经络,辛以散结滞耳。”

《纲目拾遗》:“丁香油,透关窍,祛寒,力速于丁香。”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
  3. ^ [3]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
  4. ^ [4]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5. ^ [5]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
  6. ^ [6] 吴传茂,等.湖北农业科学,2001,(6):78.
  7. ^ [7] 李俭,等.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 9(3):31.
  8. ^ [8] 沈琦,等.中草药,1999, 30(8):601.
  9. ^ [9] 谭廷华,等,西北药学杂志,1996,11(1):30.
  10. ^ [10] 杨常春.宁夏医学杂志, 2002,(10):628.
  11. ^ [11] 牟永炉.广东牙病防治, 1999,7(增刊):362.
  12. ^ [12] 翟润华,等.武警医学, 2001, 12(6):380.
  13. ^ [13] 新建村, 等, 口腔医学2001, 21(3):15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