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

目录

1 拼音

tíng lì zǐ

2 英文参考

semen lepidii[朗道汉英字典]

semen tingli[朗道汉英字典]

drabae,seme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nsymustard see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1)Semen Lepidi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2)Semen Descurain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1)pepperweed see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2)tansymustard see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葶苈子

葶苈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 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 的干燥成熟种子[1]。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2]

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2]。归肺、膀胱经[2]。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2]。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2]。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2]。炒葶苈子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可用于实中挟虚的患者[2]。多用于咳嗽喘逆,腹水胀满[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1)Semen Lepid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2)Semen Descurain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1)pepperweed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2)tansymustard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辣菜。

7 葶苈子的处方用名

葶苈子、炒葶苈子[2]

8 来源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 Lepidum apetalum,Willd. 或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L.) Webb ex Prantl 的干燥成熟种子[2]。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2]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北美独行菜L. virginicum L.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的种子[3]

9 产地

葶苈子主产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江苏、山东、安徽等地[3]

10 原植物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茎直立,多分枝,具乳头状腺毛。基生叶狭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叶柄长1~2cm;上部叶线形,有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极不,萼片4,椭圆形;花瓣丝状;雄蕊2~4;雌蕊扁圆形,顶端微凹,柱头头状,子房2室。短角果,近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长约3mm,上部具极窄翅。种子小,淡红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沟边或山坡、田野。主产河北、辽宁、内蒙古。

11 采收与初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3]

12 生药性状

种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味微辛辣,粘性较强。

13 葶苈子的炮制

汉代有熬令黄色,捣末为丸(《金匮玉函经》),熬法即今之炒法,仍为当前主流方法[3]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凡使,以糯米相合,置于灶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单捣用”(《雷公炮炙论》)[3]

唐代有隔纸炒(《外台秘要》)[3]

宋代有“以水净过,日晒干,却用浆水禁一炊久,取出,又日晒干”(《太平圣惠方》)[3]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酒洗炒,酒浸炒;用黑枣拌匀,蒸用;“纸上炒令紫色,捣如膏,裹两瓦子合床脚下,漉去油”(《普济方》);蒸熟(《医学入门》)[3]

清代增加了醋炒(《串雅补》)。还论述了炒制作用,“不炒则不香,不能散,故必炒用”(《本草问答》)[3]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3]

13.1 炮制方法

13.1.1 葶苈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3]

13.1.2 炒葶苈子

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断面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用时捣碎[3]

13.2 成品性状

葶苈子呈扁卵形(北葶苈子)或长圆形略扁(南葶苈子)。表面棕黄色或棕红色,微有光泽。味微辛苦,略有黏性。[3]

炒葶苈子呈棕褐色,具香气,无黏性[3]

13.3 质量要求

称取本品约0.6g,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膨胀度测定法测定,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3[3]

13.4 炮制作用

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如治胸水和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喘急;又如用于腹水胀满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用于湿热中阻,水肿胀满的葶苈丸(《严氏济生方》)。[3]

葶苈子炒后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可用于实中挟虚的患者[3]。多用于咳嗽喘逆,腹水胀满[3]。如治痰饮喘咳胸闷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方论》);用于肺痈咳唾脓血的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3]。同时外壳破裂,酶被破坏,易于煎出药效,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3]

13.5 炮制研究

葶苈子含芥子苷、芥子碱及脂肪油等[3]

实验发现,炒后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2.73倍,可增强止咳效果[3]。且炒后杀酶保苷,提高煎出率,减少了有刺激性的芥子油的含量,故葶苈子炒用是有道理的[3]

13.6 贮存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3]

14 性味归经

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经[3]

15 葶苈子的功效及主治

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能。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3]

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3]。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如治胸水和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喘急;又如用于腹水胀满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用于湿热中阻,水肿胀满的葶苈丸(《严氏济生方》)[3]

炒葶苈子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可用于实中挟虚的患者[3]。多用于咳嗽喘逆,腹水胀满[3]。如治痰饮喘咳胸闷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方论》);用于肺痈咳唾脓血的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3]

葶苈子具有泻肺行水,祛痰定喘的功效,治痰涎壅肺,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近用于肺源性心脏病水肿[3]

16 葶苈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7 葶苈子的化学成分

葶苈子含芥子甙(sinigrin)、脂肪油、蛋白质、糖类。

葶苈子含芥子苷、芥子碱及脂肪油等[3]。实验发现,炒后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2.73倍,可增强止咳效果[3]。且炒后杀酶保苷,提高煎出率,减少了有刺激性的芥子油的含量[3]

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黑芥子苷(Sinigrin),并含有强心成分[3]

播娘蒿种子含挥发油,内有异硫氰酸苄酯、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等;又含脂肪油15%~20%,油中主要为亚油酸32.5%、油酸25.1%及芥酸等;还含强心苷,其中有七里香苷甲(Helveticoside)、毒毛旋花子苷元、葡萄糖糖芥苷(Erysimoside)、卫矛单糖苷(Evomonoside)、卫矛二糖苷(Evodiside)[3]

葶苈子醇提取物对动物的在体心脏及心肺制备标本均呈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降低传导速度,大量则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3]

葶苈子还有平喘及利尿作用[3]

播娘蒿种子醇提物有一定毒性反应如恶心、腹泻等[3][3]

18 葶苈子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葶苈子

Tinglizi

DESCURAINIAE SEMEN LEPIDII SEMEN

18.2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南葶苈子”,后者习称“北葶苈子”。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18.3 性状

18.3.1 南葶苈子

呈长圆形略扁,长约0.8~1.2mm,宽约0.5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种脐类白色,位于凹入端或平截处。气微,味微辛、苦,略带黏性。

18.3.2 北葶苈子

呈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种脐位于凹入端。味微辛辣,黏性较强。

18.4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较厚,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

(2)南葶苈子  粉末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断面观类方形,内壁增厚向外延伸成纤维素柱,纤维素柱长8~18μm,顶端钝圆、偏斜或平截,周围可见黏液质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为黄色,表面观呈长方多角形,直径15~42μm,壁厚5~8μm。

北葶苈子  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略呈类长方形,纤维素柱较长,长24~34μm,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多角形或类方形。

(3)南葶苈子  取本品粉末1g,加70%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加30%甲醇制成每lml含9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9.0%(附录Ⅸ H第一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K)。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 K)。

18.5.4 膨胀度

取本品0.6g,称定重量,照膨胀度测定法(附录ⅨO)测定。南葶苈子不得低于3,北葶苈子不得低于12。

18.6 含量测定

18.6.1 南葶苈子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0.1%醋酸溶液(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8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C33H40O22)不得少于0.075%。

18.7 葶苈子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葶苈子

除去杂质和灰屑。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7.1.2 炒葶苈子

取净葶苈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有爆声。

本品形如葶苈子,微鼓起,表面棕黄色。有油香气,不带黏性。

33H40O22)不得少于0.080%。

18.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18.7.4 用法与用量

3~10g,包煎。

18.7.5 贮藏

置干燥处。

18.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2-9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