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耳

目录

1 拼音

dīng ěr

2 英文参考

ceruminal ea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otitis med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mpacted cerume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耵耳(impacted cerumen)为病名[1]。又称耵聍栓塞[2]。是指以耳内耵聍堵塞,耳闷、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耳病[3]。耵即耵聍,俗称耳垢、耳屎。耵聍是耳道之正常分泌物,多可自行脱出,不发生堵塞和引起症状[3]。若凝结成核,阻塞耳道致管窍不通,则成耵耳[3]

4 耵耳的症状

耵耳患者耳内耵聍堵塞,耳闷、听力下降[3]

耵核如不完全阻塞耳道者,无明显症状,若耵核较大或当耵核遇水膨胀而致完全阻塞耳道者,则有耳窍闷塞感,听力减退[3]

若压迫耳膜,可引起耳鸣、眩晕症状[3]

耵聍压迫损伤耳道肌肤,可引起耳道肿脓、疼痛、糜烂[3]

检查耳道,可见黑褐色聍核,堵塞耳道,有的质软如蜡,也有坚硬如石者[3]

5 耵的耳病因病机

耳中津液结聚,而成耵聍[3]。正常时,耵聍随下颌关节运动,向外排除脱落[3]。若因风热邪毒外犯耳窍,与耵聍结纽,集结成块,阻塞耳道内,以致耳窍不通而为病[3]。亦有因耳道狭窄,或有肿物等影响耵聍排出,堆积而成[3]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耳耵聍者,耳里津液结聚所成,人耳皆有之,轻者不能为患,若加以风热乘之,则结𩊅成丸核,塞耳也令暴聋。”

《仁斋直指方》:“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或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

6 证候分析

风热邪毒外侵,与耵聍搏结成核,堵塞耳窍,清窍被堵,故出现耳闭、耳聋、耳鸣、眩晕等症[3]

压迫耳道肌肤,妨碍血脉流通,邪毒乘隙入侵,遂致肿胀,疼痛,糜烂[3]

7 耵耳的治疗

7.1 外治

耵耳宜取出之,或滴耳油润后取出[3]

耵聍取出后,则诸症亦随之而愈[3]

如耵核小而松动,可用耳镊、耳钩取出;若耵核大而坚硬,难于取出者,先用无刺激性的香油或白酒或其他植物油、3%皂角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等,滴入耳内,每日4~5次,泡浸之,1~2天后待其软化,再行取出[3]。或用冲洗法,将其冲出。

取出后,用黄连膏薄薄涂擦一遍,并注意干净清洁[3]

7.2 内治

若耳道皮肤损伤,红肿、糜烂、焮痛,可内服栀子清肝汤,或龙胆泻肝汤,以清热消肿止痛[3]

8 耵耳患者日常保健

戒除挖耳习惯,如自知有耵聍,务需到医院请医生取出,不要自己动手挖耳,以免损伤,或将耵聍推向深部[3]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2.
  2. ^ [2]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3.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