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板固定术

目录

1 拼音

dìng bǎn gù dìng shù

2 英文参考

nail-plate fixation

3 手术名称

钉板固定术

4 分类

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股骨颈骨折固定术

5 ICD编码

79.3502

6 概述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因老人体弱,骨折后久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心衰、血栓形成、肾盂肾炎等。

股骨颈骨折后,局部承受剪应力大,不易稳定。更可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被吸收和骨不连,给治疗带来困难和复杂性。

股骨颈的解剖特点与其致伤和治疗有密切关系(图3.5.2.3-0-1)。股骨颈与干构成颈干角,正常125°~130°股骨颈长轴与股骨额状面形成前倾角,正常10°~15°。骨折后,角度可有改变,治疗均需予以恢复正常(图3.5.2.3-0-2)。

股骨颈的血液供给有以下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中心动脉随年龄逐渐退变,成年后可能即消失;②滋养动脉升支供给股骨颈的基部;③旋股内外动脉分支供给关节囊;④滑液。

此型血管分布及血液供给表明越靠近股骨头处血供越少,将影响愈合(图3.5.2.3-0-3)。

髋关节由关节囊及韧带包绕,内上及后侧由关节囊与髂坐韧带覆盖,股骨颈后外下方则在囊外,故头下及颈中部骨折属囊内型,颈基底部骨折属囊外型(图3.5.2.3-0-4)。囊内型由于血供较囊外型差,愈合也受影响。

由于肌肉牵拉与应力作用,股骨颈骨折后,患肢短缩外旋,将造成整复与固定的困难。

一般按骨折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头下、经颈(颈中)及基底骨折。前二型血运损伤大,不稳定,愈合困难。按受伤时姿式及外力方向则分为外展及内收两种类型,前者多无移位或有嵌入,后者有移位,患肢外旋,血运破坏大,愈合难,股骨头易坏死(图3.5.2.3-0-5)。

外展型及囊外骨折多较稳定,移位少,可行非手术法处理。但内收型及囊内骨折,由于移位及血运障碍,易发生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长期卧床也易发生并发症。故如无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物不易维持牢固、神经系病变等禁忌情况外,宜早期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争取解剖对位,促进骨愈合(图3.5.2.3-0-6~3.5.2.3-0-11)。

7 适应症

钉板固定术适用于:

1.骨折处剪应力存在时,单纯三棱钉不易固定牢固者。

2.老年骨质疏松明显者。

3.股骨颈粉碎性骨折。

4.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5.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上1/3骨折。

8 麻醉和体位

仰卧位。

9 手术步骤

1.股骨大粗隆部入路。

2.骨折复位  内收型骨折中,头内翻后倾,在后方常发现不同程度骨皮质粉碎与其下海绵质骨压缩。此时如简单地解剖复位与内固定,多不稳定。由于粉碎与嵌压造成的后方缺损,骨块接触小。故最好整复到外翻和轻度前倾位。在此位置嵌入,内收型骨折可转变为稳定的外展型,剪应力变为压应力,接触面增宽。

整复使股骨颈断端互相嵌入后,可用130°角度钢板固定。在复位前用测角器测出与股骨干呈130°的方向,将座凿插入股骨颈并超过骨折线,用作杠杆控制远端骨块。外展内旋位下使复位并嵌入。座凿前端即穿入股骨头的下半。

3.取出座凿,插入一四孔130°角钢板,叩击打入。钉板经股骨~颈~头下部。股骨颈骨小梁张力线与压力线系统交叉处,是股骨颈骨小梁最致密部位,此处穿入钉板固定最稳妥。

4.将钉板的钢板贴于股骨外皮质。用4枚螺钉固定之(图3.5.2.3-1)。

10 术后处理

1.用抗外旋靴或石膏靴维持髋关节中立位1~2周。

2.尽早主动肌肉收缩锻炼,但不做伸腿抬高及侧方活动。

3.骨愈合坚实后,3~6个月方可负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