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地黄鹿茸丸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2:53:25)[共298字]
摘要:《鸡峰》卷十八:地黄鹿茸丸处方熟地黄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赤茯苓1两,桃胶1两,鹿茸半两,血余4两。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淋。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灯草汤送下。摘录《鸡峰》卷十八《魏氏家藏方》卷十组成鹿茸([火监]去毛,酥炙)3两,续断(洗,干炒)3两,山药3两,白艾(醋炒)2两,五味子(去枝)2两,白薇2两,卷柏2两,阿胶(锉,蛤粉炒成珠)2两,黄耆(蜜炙)2两,泽兰2两,厚朴(去粗皮,姜制,炙)2两,熟干地黄6两(酒浸),肉苁蓉4两(酒浸,去土)。功效补虚调经。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四第五门]麝香鹿茸丸
治诸虚不足麝香鹿茸丸,玉医师方。当归(酒浸一宿)鹿茸(去皮,酥炙)鹿角霜(各三两)麝香(二钱,研细)肉苁蓉(酒浸上六味末之,用鹿角胶四两,溶作汁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一第十七门]鹿茸丸
又方鹿茸丸,治肾气虚弱腰痛。鹿茸(三两,截作片子,酥炙焦黄)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女科经纶》:[卷七崩带门]虚寒崩下用鹿茸丸论
武叔卿曰∶鹿茸丸治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如雨,两尺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胞中,气不能固,可灸关元百壮。夫丹溪以紫黑为热,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气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然女子气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温而后气升血行。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气而长,血随气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升。又以附子、艾叶佐而温之,以赤石脂、禹余粮镇而固之,柏叶清之,归、地、续断补之,诚下元虚寒之全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沉香鹿茸丸
治真气不足,下元冷惫,脐腹绞痛,胁肋虚胀,脚膝缓弱,腰背拘急,肢精光,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喜怒无时,悲盗汗,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夜梦鬼交,遗泄失精,小便滑数,时有余沥,阴不兴,并宜服之。沉香(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四两)巴戟(去心,二两)鹿茸(燎去毛,酒浸,两)上件为细末,入麝香一钱半,别研入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粒,好酒或盐汤空心吞下。常服养真
- 《博济方》:[卷一劳证]鹿茸丸
治虚劳伤惫,腰脚疼痛少力,精神不爽,饮食减退,驻颜益气。附子(一两,炮,去皮脐)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巴戟(一两,去心微炒)萆(三分,锉)桂心(三两,微炒)当归(一两)羌活(三分)牛膝(一两,去上一十七味,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博济方》宋·庆历七年王衮公元1047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阴窍漏气]鹿茸丸
治精滑无度,阴窍漏气。熟地(酒煨,五两)山茱肉(去核,三两,酒拌蒸炒)茄茸(一具,去毛、骨,酥炙)山药(三两,炒黄)五味子(二两,蜜酒拌蒸,晒干,炒)为末;蜜丸,每早晚食前,白汤各服四五钱。《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六妇人方下五十四道]内金鹿茸丸
治因产后劳伤血气,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昼夜无度,脐腹疼痛,腰膝少力。鸡内金鹿茸(去毛,醋炒)黄(蜜炙)牡蛎(火)五味子附子(炮,去皮脐)肉苁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四补虚]鹿茸丸
治虚劳不足肾脏伤惫鹿茸(一两)麋茸熟干地黄(各二两)牛膝人参白茯苓桂心五味子巴戟菟丝两)上为细末取白羊肾十只去筋膜细切烂研用好酒五升慢火熬成膏入前药末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扁鹊心书》:[神方]鹿茸丸
温补下元,疏通血脉,明目轻身。鹿茸(一具,去毛酥炙)鹿角霜(二两)川楝子(炒取净肉)青皮木香(各一两)上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扁鹊心书》宋窦材公元1127年—1279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虚损证治]麝香鹿茸丸
治精气耗散,血少不增,阳道不兴。服此调荣卫,利腰脚,补精血,主诸虚百病。鹿茸(酥炙,一两半)熟地黄(一两)沉香(三分)麝香(一两,别研)上为末,入麝香研匀,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盐汤任下三十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八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鹿茸丸
鹿茸椒红桂心附子牡蛎补骨脂石斛苁蓉鸡沉香(各一两)桑螵蛸(三分)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又方以鹿角屑炒令黄,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二钱。又方雄鸡,炙为末,空心,温酒调二钱。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出《千金翼》)白薇白芍药(等分)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空心。又方∶桑螵蛸,酒炒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汤调下。又方∶白矾牡蛎(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亦能疗丈夫遗尿。疗妇人小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鹿茸丸
暖脏腑。壮腰膝。补下元。养精气。久服美颜容。长肌肉。补诸虚损。四时宜常服。鹿茸丸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磁石(二两烧醋淬七遍细研用水飞过)白茯苓熟干地黄肉子(炮戟续断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磁石研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补暖下元。强筋骨。益精髓。壮腰膝。祛风利气。美颜色。鹿茸丸方。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巴戟(一两)菟丝子((床子风(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八第二十六门]茱萸鹿茸丸
补气固血,治本脏因虚生寒,月经行多,或来不及期,腹痛怯风,脏腑不和,茱萸鹿茸丸。吴茱萸(汤洗三次)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肉豆蔻(面裹,炮)白茯苓黑龙骨(炭五味子苁蓉(酒浸一宿)鹿茸(削去皮毛,劈开涂酥炙)赤石脂(州土粘舌者,以上各一两)熟干地黄(一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热米饮服五十丸至七十丸。一、两月后血气已安,去龙骨,加沉香半两,可以常服。母氏中年之后,甚得此药之力。《是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四第五门]麋角鹿茸丸
大补元阳麋角鹿茸丸,治真阳不足,脾肾虚虚,下焦伤惫,脐腹疼痛,两胁胀满,手足麻痹自利,耳内常聋。久服益脾丸,壮肾气,助真阳,补虚损,散寒湿,养气滋血脉,留形住世。刘驻伯汝翼方。鹿角饼子鹿角霜(各半斤)九节菖蒲钟乳覆盆子石斛蛇床子(酒煮,炒香)当细,令入)续断附蜜水涂炙,各二两)杜参(去芦)槟榔葫芦巴(酒炒香)远志(去心)天门冬(去心)浸,炒)苁蓉(洗,酒浸,焙干)熟干地黄(蒸三次,研,各四两)防
- 《鸡峰普济方》:[卷第四补虚]麝香鹿茸丸
益真气补虚惫治下焦伤竭脐腹绞痛两胁胀满饮食减少肢节烦疼手足麻痹腰腿沉重行步艰难目并宜鹿茸(七两)附子(四百枚)苁蓉(三斤)熟干地黄(十斤)干山药(四斤)五味子(三斤)牛膝(一斤四两)杜仲(三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麝香为衣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盐汤亦可食前《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消渴大小总论合参]鹿茸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鹿茸(去毛,炙)熟地黄黄五味子鸡(麸炒)肉苁蓉(酒浸)山茱萸破故纸(炒)牛膝(酒浸)白茯苓人参(各七钱五分)麦冬(去心,二两)地骨皮玄参(各五钱)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五劳疰]韭子鹿茸丸
治虚劳梦与鬼交精泄不止四肢羸瘦少力心神虚烦鹿茸(三分)韭子柏子仁菟丝子黄巴戟附子(各一两)泽泻伏神石斛石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严氏济生方》:[五脏门肾膀胱虚实论治]鹿茸丸
治肾虚少气,腹胀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黧黑,百节疼痛,日渐无力。川牛膝(去芦,酒浸)鹿茸(去毛,酒蒸)五味子(各二两)石斛(去根)菟丝子(淘净酒浸)棘刺杜仲(去皮,锉,炒)川巴戟(去心)山药(锉,炒)阳起石()附子(炮,去皮脐)川楝子(取肉炒)磁石()官桂(不见火)泽泻(各一两)沉香(别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严氏济生方》宋·宝元严用和公
- 《杨氏家藏方》:[卷第九补益方三十六道]沉香鹿茸丸
补虚,益真气,暖下焦。助老扶弱,久服强健。鹿茸(二两,酒炙)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沉香(半两)麝香(一钱一字,别研)上件四味为细末,将肉苁蓉一两半,酒煮烂、研细,别入酒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消治法]鹿茸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鹿茸(去毛切,炙,三分)麦门冬(去心,二两)熟地黄黄鸡(麸炒)苁蓉(酒浸)山茱萸破故纸(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三分)茯苓玄参地骨皮(各半两)人参(三分)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汤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绍兴续添方〕]麝香鹿茸丸
下焦伤竭,脐腹绞痛,两胁胀满,饮食减少,肢节烦腰腿沉重,行步艰难,目视茫茫,夜梦鬼交,遗泄失精,神情不爽,阳事不气虚肠鸣,大便自利,虚烦盗汗,津液内燥,并宜服。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七十两)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十斤)附子(皮,炒去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一斤丸子,用麝香末一钱为衣。每服二十粒,温酒下,盐汤亦得,食前服。(嘉定十年十二月申明改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
- 《普济本事方》:[卷第四肾脏风及足膝腰腿香港脚]鹿茸丸
治肾虚腰痛。鹿茸不拘多少,切作片子,酥炙黄末之,酒糊丸如梧子大,空心食前盐汤下三五十丸。《普济本事方》南宋许叔微公元1132年
- 板蓝根地黄无公害高效栽培与加工/中草药无公害生产技术丛书
开印张:4.75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3-6-1页数:137字数:129000印刷时间:2003/06/01版次:1内容提要: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专家编著。内容包括:板蓝根、地黄的植物学分类、特征特性、药理药化和功用,板蓝根、地黄无公害高效栽培和病虫鼠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板蓝根、地黄的采收、无公害加工技术及其商品规格和质量标准。内容翔实,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可供药用植物种植人
- 毛地黄黄酮可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
2008年04月18日JDentRes.2008Apr;87(4):401-6.医学空间(MEDcyber.com)4月18日消息-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并不多。毛地黄黄酮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多种肿瘤中都显示出抗肿瘤发生的特性。因此,台湾中山医科大学的YangSF及其同事推测,毛地黄黄酮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也具有抗肿瘤特性,并可能作为有效的化疗药物。结果显示,毛地黄黄
- 地黄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地黄(RenmaniaglutinlsaLiblsch.)玄参科地黄根茎.地黄以根入药,是我国十几个大家中药品种之一。全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但多因地黄品种杂、易退化,加之药农栽培知识缺乏,而致产量不高,品质较差。现把我场地黄丰产栽培的经验,简述如下. 1合理选地高垄种植 地黄是一种喜阳植物,在整个生长期中,都要求光照充足,因此,宜选向阳、地势高燥且平坦,排水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沙质土
- 地黄的粗与长
四十多年前我上小学的時在家长指导下将快培干的生地趁热用手挫挫按按.使其尽可能变得粗一些,听说粗的能卖个更好的价钱.现在想来还真有点好笑.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地黄[生地下同]的主要药用成份是地黄苷丶梓醇等,它们的含量与径长比[直径/长度]正相关丶就是说同一产地丶同一品种的地黄粗的相对细的药用价值更高一些.因此成了评价地黄品貭的重要指标和手段.这也对我们地黄的综合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
- 地黄
中药名称地黄拼音名Dihuang英文名RADIXREHMANNIAE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茎。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
-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出处:《宣明论方》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
- 地黄采收后的块茎加工方法详细流程介绍
墙中间挖一个高30厘米、宽30厘米的火口,连接在一起,筑成小火灶,可作烧煤、炭加温。火道建好后,在烘炉内则离地90厘米处横架6-9根木棒,棒上铺上用竹片编成的疏竹帘即成。(2)烘焙在建好的炉内铺放鲜地黄200-300千克,初入炉时用50℃左右温度烘焙2天,翻堆后可用70-75℃烘焙,至7-8成干时把温度降至40-45℃。地黄入炉烘熔1-2天内翻动1次,温度升高后可每天翻动2次,以后随翻随拣出干货(
- 地黄采收后的块茎加工方法详细流程介绍
墙中间挖一个高30厘米、宽30厘米的火口,连接在一起,筑成小火灶,可作烧煤、炭加温。火道建好后,在烘炉内则离地90厘米处横架6-9根木棒,棒上铺上用竹片编成的疏竹帘即成。(2)烘焙在建好的炉内铺放鲜地黄200-300千克,初入炉时用50℃左右温度烘焙2天,翻堆后可用70-75℃烘焙,至7-8成干时把温度降至40-45℃。地黄入炉烘熔1-2天内翻动1次,温度升高后可每天翻动2次,以后随翻随拣出干货(
- 地黄的人工栽培
地黄,别名酒壶花,为玄参科植物,以根入药。鲜地黄有清热、生津、凉血的作用;生地黄有清热、生津、润燥、凉血、止血的作用;熟地黄有滋阴补肾、调经补血的作用。地黄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及辽宁等地。地黄喜温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气温在8℃以下时,根状茎易腐烂。忌连作,避免以棉花、花生、芝麻、豆类等作为前茬作物。栽培的地块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深翻30厘米左右,耙平整细,做成120厘米宽的平厢,
- 地黄饮
安桂(五分)、附子(二钱)、苁蓉(二钱)、茯苓(三钱)、地黄(三钱)、麦冬(三钱)、五味(五分)、远志(一钱)、菖蒲(一钱)、枣皮(三钱)、巴戟(三钱)、石斛(三钱)、薄荷(一钱)勿久煎,即取服之。作者:唐宗海
- 地黄的栽培技术
)主要特征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株高25—40厘米。块状肥大根。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叶丛生。花紫红色,略成二唇形。种子细小、棕色、卵形。 (二)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根茎入药。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别:鲜地黄(刨出后鲜用)含水量大,清热生津力胜。主要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干生地水分含量相对减少,滋阴力强,清热力小。多用于阴虚血热。而熟地通过九蒸九晒则为补血养阴之品,绝无清热之力。故用于血虚阴虚诸症。 (三
- 百合地黄汤加味如何治疗多动症?
胡义保以中药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多动症属心肺阴虚内热者,获满意疗效。患儿除具备多动症的全部症状外,伴有口渴、夜寐不实、大便干燥等症。处方:百合12g,生地黄、麦冬各10g,酸枣仁、远志各6g,连服10剂,多动多语略减;注意力尚集中,舌质淡红,于原方中加太子参10g,五味子3g,继服1月,诸症咸安,随访半年,成绩中等,按时升学。 百合地黄汤是仲景为心肺阴虚内热而影响神明,出现精神恍惚不定,语言、行
- 千金地黄煎
生地黄一秤[取汁于石器中,熬成膏,入熟干地黄末,看硬软剂杵千下] 右圆如桐子大,每服二十圆,空心服,久服断欲,神仙不死。作者:华佗
- 药用植物地黄轮纹病
药用植物地黄轮纹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限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mm,初浅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现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叶枯死。病原AscochytamollerianaWint.称地黄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叶面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器壁浅褐色,膜质,大小80一135μm。分生孢子无色透
- 竹叶地黄汤
李(三十六岁)浊秽中结,渴饮则呕。作者:叶天士
- 生地黄与熟地黄加工炮制须规范
,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在当地有一定的口碑。前些天,他为一位月经过多辨证血热的女性患者先后开出了十余剂“保阴煎”加味的方剂,然而疗效惘然。纳闷之余,他到药房查看了“保阴煎”中的相关饮片,原来被切片的生地黄断面乌黑油润有黏性,熟地黄则质脆色黑无黏性,用手掰之,还可闻及清脆的响声,这位老中医无奈地感叹:用这样的饮片要达到凉血、益血效果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生地黄道地饮片的断面应为浅黑紫色或灰黄色,熟
- 二甲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136例
笔者自1998年3月~2005年9月,以二甲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1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均是门诊患者,男83例,女5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6个月;病程在1年以内者56例,1~3年者61例,3~5年者19例。 1.2治疗方法二甲地黄汤药物组成:龟版、鳖甲各15g,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各8g,茯苓、泽泻、牡
- 地黄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及关键生产措施
。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米。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上应注意的关键措施。二、选种栽种。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
- 地黄
地黄 地黄 RadixRehmanniae (英) ChineseFox-GloveRoot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
- 赵锡武运用地黄饮子治疗瘖痱的经验
赵锡武先生生前曾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之药,疗效卓著。日前,见贵报刊出有关“地黄饮子”的文章,现将赵老对此方的见解介绍如下。 赵老指出,“地黄饮子”必须用生地黄。1973年他曾著文介绍“地黄饮子”,京某刊物提出必须改日剂量为30g以下,赵老坚持剂量不能改,而撤出此稿。 刘完素地黄饮子载于《素问·宣明论方·卷二》。主治瘖痱、
- 地黄加工法
地黄属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为黄色,花淡紫色,叶子长圆形,上面分布有皱纹。入药分生地、熟地。生地有清热生津之功效,熟地有滋阴、补血等功能。 地黄宜在每年10月—11月间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取其根茎,除尽泥土即为鲜地黄。挖取鲜地黄时要注意防止破皮。出土后因其容易霉烂应尽快加工。如果一时缺乏条件无法加工,则应留住鲜地黄上附着的泥土不要洗,直接放在土地上,再盖上干燥泥土存放,随用随取,但贮存时
- 研究揭示毛地黄可以抵御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使用了几个世纪的老药可以在机体的血管中激活一种机体保护机制。这种古老的心脏药物激发了中医的灵感,使得中医们使用这种药物来治疗处于瘟疫人群和过重人群。早在13世纪,有毒的草本植物毛地黄就被用于清理伤口,而且其干叶被用来酿酒以治疗因为心脏问题而导致的腿部肿胀。这篇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Pharmacology上的研究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地高辛/毛地黄可以增强人体保护机制用
- 地黄胶囊有助改善糖尿病症状
本报讯近日,一项首次采用双盲双模拟前瞻性随机对照现代循证医学方法完成的研究显示,麦圣元地黄胶囊可显著改善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目干少泪、神疲乏力等临床症状,有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降糖功效。该研究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领衔,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完成。(王珊)《中国科学报》(2015-02-26第4版综合)作者:王珊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发现六味地黄软胶囊可改善精子质量
本报讯(记者冯磊)据《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二期报道,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振高博士主持研究的课题显示,六味地黄软胶囊可以有效改善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活动力、精子形态和DNA碎片化指数,从而提高精液质量,进而治疗男性不育。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基金支持。研究者将68例肾阴虚型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六味地黄软胶囊,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胶丸,12周为1疗程。于服药开始及
-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高血压2例体会
【关键词】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卷二方,是古代医籍之名方,本方兼具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开窍,化痰熄风之功效,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近代常用于脑动脉硬化及中风后遗症等证属肾之阴阳两虚者。笔者用本方加味,以肾之阴阳两虚证为辨证目标,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病例1:患者,男,55岁,2004年10月6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一直坚持服
- 地黄饮子临床研究进展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宣明论方》,主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软不用等症。地黄饮子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但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除涉及内科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外,已广泛涉及皮肤科、儿科、男科等。1神经系统疾病类中风亦叫内风,古时称中风、中风后遗症。西医学称为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由长期血压过高引发,治疗上采用降压、抗凝、溶栓、手术等方法,但由
- 八味地黄丸可提高痴呆者认知能力
2005年02月17日中医治疗园地据报道,日本专家的研究显示,中医传统方剂八味地黄丸可用于降低痴呆的发病率。16位患者在服用了8周的八味地黄丸以后,认知能力大有提高,并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则未有任何改善。为了明确八味地黄丸改善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疗效,美国研究人员对33名平均年龄为84岁的中重度痴呆患者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这些患者的平均病史为5年,经过八味地黄丸治疗后,患者的认知
- 常归地黄汤
当归(五钱)、熟地(四钱)、川芎(一钱)、白芍(三钱)、防风(三钱)、白芷(三钱)、?本(二钱)、细辛(五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无论热风寒风,风总归阳,天地之噫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犯人血分,则为痛为肿,为强硬,血行,则风在血分者,随之而行,故治风先治血也,方取四物汤,补血以为去邪之本,而加祛风之药,以令邪外出,法浅而易效,头目顶脊诸风,可以治之。作者:唐宗海
- 地黄烘焙加工法
地黄(加工后成生地、熟地)商品自今夏以来,价格一路走高,引起了药农的普遍关注。现地黄即将产新,目前有不少药农(特别是初次种植户)咨询如何加工地黄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为此,将地黄烘焙加工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地黄一般在寒露至霜降期采收,先将块茎挖取,抖去泥土,除净基部叶和不适宜加工的小块茎、须根,然后按大、中、小三级分放,如有太阳,则摊开晒几天,再入炉烘焙。 建炉: 烘焙前,在室内靠墙的一面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