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Tiaojing Zhida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131-89
2.3 处方
熟地黄 120g 香附(制) 120g 远志(甘草制) 60g 川芎(酒炒) 60g 海螵蛸 60g 赤石脂(煅) 90g 当归 60g 白芍(酒炒) 60g 椿皮 60g 牡蛎(煅) 90g 黄柏(盐炒) 60g
2.4 制法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30~ 50g 与 适量的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气微,味苦、微甜。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补血调经,清热,利湿。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湿热下注, 赤白带下。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9~ 12g ,一日 1~ 2次。
2.9 注意
2.10 贮藏
密闭,防潮。
3 调经止带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调经止带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调经止带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2克,一日1-2次。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服本药时不宜和感冒药同时服用。
2.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5.赤白带下持续不断,或伴有异味者,应去医院就诊。
6.一般服药一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改善,或月经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并向医师咨询。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调经止带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饲鹤亭集方》
4.1 方名
调经止带丸
4.2 组成
元参(生晒)2两,白芍(土炒)2两,杜仲(盐炒)2两,茯神(辰砂拌)2两,十大功劳子2两,阿胶(蛤粉炒)2两,牡蛎2两,生地(晒干)4两,制首乌4两,乌贼骨(漂煅)4两,白螺壳4两,归身炭(酒炒)1两,广橘白(盐炒)1两,茜根炭(水炒)1两,淡芩(水炒)1两,川柏皮炭(水炒)1两,冬术(土炒)1两5钱,白薇(水炒)1两5钱,川贝1两5钱,柏子仁(水炒)1两5钱,制香附1两5钱,知母(盐炒)1两5钱,天虫(炒)1两5钱,枣仁(炒)1两5钱,川芎(酒炒)7钱,鸡内金(炙脆)8钱,木香(煨)2钱,川连(酒炒)2钱,甘草梢(生晒)4钱,砂仁4钱,芡实4两,莲肉4两。
4.3 主治
妇人带下,乃由七情内伤,气血乖乱,以致带脉失司,伤及冲任,或经水不调,病成崩淋之累,或湿热郁蒸,色有赤白之分,轻则孕育之难,重则劳怯之渐,专治十二带症。
4.4 调经止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将丸烘热吞服,淡盐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藕节炭4两,竹茹2两煎汤,拌蜜4两泛丸,如绿豆大。
古籍中的调经止带丸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带下
带之不除哉,自此带愈经调,天下应无不孕之妇矣。止带丸治冷热不调,经愆带下,脉软数弦涩者。人参(一两...
- 《济阴纲目》:[卷之三赤白带下门]治虚损带下
糊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汤或酒下。止带丸(补气调血,强腰益肾,温燥不偏,与气虚白带相宜...
- 更多古籍中的调经止带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