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调经琥珀汤 (最后修订于2009/12/5 1:38:48)[共98字]
摘要:处方三棱、莪术、白芍、刘寄奴、当归、熟地、官桂、甘菊、延胡索、蒲黄。功能主治闭经。用法用量本方名“调经琥珀汤”,但方中无琥珀,疑脱。痛甚,加炮姜、红花、桃仁、牛膝、苏木、香附。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妇科玉尺》:[卷一]月经
调。血块气痞腹痛者。气血滞也。宜调经汤。或烦热肢疼体痛。口干盗汗。嗜卧。经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者。血虚也。宜逍遥散。不愈。加味逍遥散。瘦弱人经闭者。血气受伤。或生育多也。宜四物加红花、桃仁。又瘦人经闭者。或气滞也。宜通经丸、调经汤。经壅。身体发虚。四肢无力。潮热骨疼者。内有气块也。宜苍术香附丸。经闭腹痛者。内结腹痛也。宜归尾丸。经事不来者。血闭也。宜调经琥珀汤。经闭不来。或过月者。血不调也。
- 《医方考》:[卷四淋涩门第四十]参苓琥珀汤
人参(五分)茯苓(四分)玄胡索(七分)川楝子(炒)生甘草(各一钱)柴胡泽泻当归梢琥珀(各三分)长流水煎。脾气不足,小便淋沥,常有余滴不尽者,此方主之。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是以房劳老弱之人,多有此疾。补可以去弱,故用人参、茯苓。滑可以去着,故用琥珀、归梢。泻可以去闭,故用泽泻、生甘草。用柴胡者,使之升其陷下之清阳。用玄胡、川楝者使之平其敦阜之浊气。煎以长流水者,取其就下之意也。《医方考
- 《医方简义》:[卷五妇人辨论]茯苓琥珀汤
治白淋湿重者。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各三钱)甘草桂枝(各五分)白术(二钱)琥珀(一钱)长流水煎。《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淋症大小总论合参(附茎衄尿血)]参苓琥珀汤
治淋,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人参(五分)茯苓(四分)川楝(炒,一钱)生甘草(一钱)玄胡索(七分)琥珀泽泻柴胡当归梢青皮黄柏(各三分)水煎,空心温服。一方治尿血,用益元散,以甘草升麻煎汤,调服。又方用琥珀为末,每服一钱,灯心薄荷调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调经
调经 治疗学术语。指治疗月经病的一种法则。《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如因先病而后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愈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必先调经,经调则病自愈。作者:
- 陈宝贵临证经验调经三法治疗黄褐斑
凡病正如《丹溪心法》所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根据临床黄褐斑者多为女性,而黄褐斑者十有八九伴有月经不调,陈宝贵认为黄褐斑实为月经不调的外在表现,月经调则色斑退。故临证治疗黄褐斑常用疏肝调经、健脾调经、化瘀调经三法调治。具体三法如下。 疏肝调经女子以肝为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失调,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阻脉络。症见面生黄斑,经行不畅,常伴有腹胀腹痛,舌红苔白,脉弦。治
- 调经活血片
02号规格:0.34g/片剂型:片剂省份:湖南申请编号:98228公告号:22公告日期:1999-9-28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1999-9-28保护终止日:2006-9-28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99314证书号:99223保护品种号:ZYB20799223是否同品种:非同品种功能主治: 本品具有调经活血,行气止痛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孕妇忌服,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作者:自动采集
- 逍遥调经汤治疗痛经40例
任、胞宫失营,不荣而痛。前者属实,疼痛较剧;后者属虚,痛势绵绵。笔者认为,临床所见以实证居多,故笔者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减组方自拟逍遥调经汤治疗痛经40例,收到满意效果。方中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小茴香暖宫散寒,延胡索、川楝子、枳壳理气止痛,甘草调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之功。由于药证相符,故临床每用必效。 (编辑建伟) 作者单位:400700重庆市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写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
- 自拟“三仙调经汤”治疗更年期崩漏32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三仙调经汤治疗更年期崩漏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8月门诊病例,确诊为更年期崩漏患者共32例,采用三仙调经汤治疗,3天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出血停止,无其他不适感。结论三仙调经汤对更年期崩漏疗效显著。【关键词】三仙调经汤;更年期崩漏;中药疗法更年期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疑难危重证之一,笔者自拟&
- 黄中柱:固本调经汤
秀论文一、二、三等奖39篇,出版著作5部。 组成太子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0克,炒艾叶6克,阿胶15克,黄芩1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 功效益气健脾,养肾固本,调经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脉虚数或沉软。 用法1日1剂,水煎3次,文火煎20分钟,早、中、晚分服,1次100毫升左右为好。 方解中医认为肝肾为冲任之本,脾为统血之脏,脾虚
- 调经止血汤加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属于中医学“崩漏”范畴,是妇科常见病,也是中医妇科疑难病症之一。在治疗上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自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们应用自拟“调经止血汤”加针灸治疗并同西药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资料共18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110例,其中青春期功血15例,育龄期功血34例,围绝经
- 调经止带丸
调经止带丸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部颁标准第一册 【药品名称】调经止带丸 【汉语拼音】TiaojignZhidaiWan 【药物组成】熟地黄、香附(制)、远志(甘草制)、川芎(酒炒)、海螵蛸、赤石脂(煅)、当归、白芍(酒炒)、椿皮、牡蛎(煅)、黄柏(盐炒)。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气微,味苦、微甜。 【作用类别】本品为月经不调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补血调经,清热
- 调经
,皆肝胃属隶,脉不循序流行,气血日加阻痹,失治,必结瘕聚痃痞之累。南山楂生香附延胡当归青皮三棱蓬术牛膝川楝子泽兰肉桂炒小茴葱白汁丸。顾经来筋掣腹痛,常有心痛干呕,此肝气厥逆,冲任皆病,务在宣通气血以调经,温燥忌用,自可得效。川楝一钱丹皮三钱炒楂二钱胡连八分延胡一钱泽兰二钱归须二钱生白芍一钱半又柏子仁丸。吴郁伤络脉,痛经。川芎当归香附小茴乌药茯苓红枣费经水紫黑,来时嘈杂,脉络收引而痛,经过带下不断,
- 《万氏妇人科》调经阐微
精。所著之书20余种,后世对其儿科水平予以高度评价,但不知其兼通妇科,其书《万氏妇人科》医理和临证深入浅出,条理分明,洞悉原委,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堪为后世所效法。万全认为女性气有余而血不足,故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对证施治,以平为期。并列举各种调治之法,如“热则清之,冷则温之……。”笔者研习之余,遂将其调经章(除经闭不行外)治疗按以下方式加以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调经冲剂中阿魏酸的含量
ojinggranules.【Keywords】DangguitiaojingGranules;ferulicacid;RP-HPLC当归调经冲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党参等七味中药组成,补血助气,调经。用于贫血衰弱,病后、产后血虚以及月经不调、痛经,为妇科临床常用中成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WS3-B-1925-95)中仅有针对挥发油的理化鉴别项目,无定性及含量测定项目[1],且目
- 月经不调患者应如何理解“调经”?
“调经”一词人们并不陌生,但有不少的患者对调经的内涵不能科学和正确地理解。这里有必要作一简单的解释。 有的患者看病时,希望医生能立即开出一些“调经药”,带回家用一段时间后,月经即转为正常。实际上,许多病人的情况往往不这么简单。首先,医生必须搞清楚你患的是否为月经病,是哪一种类型的月经失调,这就要求患者准确而详细地提供与月经失调有关的病史。其次,医生需通过妇科检查、化验、B超检查、X线检查等分析判
- 调经赞育丸治疗精子异常64例临床体会
【关键词】调经赞育丸笔者1997年8月~2004年7月用自拟调经赞育丸治疗64例精子异常男性不育患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50%5例;精子密度高于2000万,成活率低于60%,a<25%或a+b<50%59例。临床症状与体检全部病例除不育外大多数无明显自觉体征,只有少数患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早泄、滑精、性欲低下、大便不调等。舌淡脉沉细或弦细。1.2治疗方法1.2.1调经赞育丸组成黄
- 经期过长病人怎样自我择药调经?
凡有一定医疗知识的经期过长患者,只要经过有关检查排除器质性因素外,可自行选择以下方药治疗。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②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③金匮肾气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④归脾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脾虚失摄者)。 ⑤益母草膏,每服20克,日服3次(适用于血瘀阻脉者)。 ⑥云
- 妇科调经片含量测定方法
妇科调经片处方为:当归144g,川芎16g,香附(醋炙)400g,白术(麸炒)23g,白芍12g,赤勺12g,延胡索(醋炙)32g,熟地黄48g,大枣80g,甘草11g。2005版《中国药典》新增HPLC法测定含量,以阿魏酸为指标。现将有关含量测定方面的文献报道总结如下。2005药典妇科调经片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30:7
- 调经治头痛
,脉弦滑。 总结前法,当属肝经实热,可作定论。但处方用药疑虑多多,即向家父请教。 父诊后云:此案属肝经实热,肝火旺则上冲,故头痛头晕,横犯脾胃则呕吐。今行经之时,发现头痛又兼腹痛,当平肝泻热,加调经活血之品。嘱用《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经汤加减。 方药: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丹皮15克,栀子9克,白芥子6克,柴胡3克,黄芩3克,香附3克,郁金9克,甘草3克。家父稍停片刻,又嘱加佩兰叶9克。笔
- 调经方
方药:黄芪15~30克,生地黄15~20克、熟地黄15~20克、大黄3~6克,当归身10克、乌贼骨20~30克,茜草10克。水煎分2次服。主治:血崩、经漏、闭经、痛经见正虚夹淤者。加减:阴虚火旺,反复发作者,去当归,加知母、黄柏、地榆、二至丸;肝郁化火者,去黄芪,加丹皮、山栀、白芍、青黛等;消化功能不佳者,去当归,加党参或红参、炮姜,大黄用炭。闭经加菟丝子、山萸肉、巴戟天、牛膝。体会:原用此方治疗
- 人参、三七在复方芪术调经散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
【摘要】【目的】 建立芪术调经散中人参和三七的鉴别方法。【方法】以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f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芪术调经散中人参和三七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利用人参特征性成分人参皂苷Rf和三七特征性成分三七皂苷R1,并综合人参和三七中共有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可对芪术调经散中人参和三七进行鉴别。【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芪术调经散中人参和三七的同时鉴
- 自拟调经汤治疗育龄期妇女月经过少96例
月经过少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之一,尤其近几年发病率增加,且病人有年轻化趋势,自2004年4月~2006年4月,笔者用自拟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6例均系门诊病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4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近2年,其中人流术后16例,药流后22例,余为精神紧张、抑郁、过度劳累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月经周期未变,经期1~2天,量明显
- 速止辨析调经法治疗功血68例临床探索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急性或长期阴道出血常导致患者贫血。为寻求快捷高效的疗法,减少失血对患者的危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速止辨析调经法治疗功血合并贫血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5年4月期间经笔者诊治的因急性大量阴道出血或长期反复阴道出血而致贫血的功血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年龄14~48岁,其中无性生活史者26例
- 徐向春治不孕症重在调经的经验
案 徐向春是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的主任医师,行医6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对治疗不孕症独具匠心,名誉全国。笔者曾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此将其治疗不孕症的宝贵经验结合医案介绍如下。 1疏肝理气调经 患者,女,27岁。于1991年4月8日初诊。结婚3年,夫妻同居未避孕,未孕。配偶精液检查正常。患者14岁月经初潮,此后每月1次,量、色较正常。婚前1年开始月经不规律,时前时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
- 调经丸治疗闭经108例
我们自2001年2月以来,采用自拟调经丸治疗闭经108例,取得了明显疗效,兹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其中未婚20例,已婚88例,年龄在16~43岁,病程6个月一12年,平均年龄31岁;对照组80例,其中未婚12例,已婚68例,年龄在16—45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年龄32岁。2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症状、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调经肝为先
女子以血为本,其血应月而下故名月经。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故月事以时下,但经血的调节与肝有重要关系。但若肝气郁结则经血失畅而致月经异常,故月经不调多责之于肝,故曰“调经肝为先,肝调经自和。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也即强调肝在妇科病中的重要性。 月经病与肝的关系密切 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怒则伤肝
- 第二十二节 调经门汇方
调经通用诸方 【四物汤】 治妇人冲任虚损,月水不调,经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脐腹绞痛,或腰足中痛,或崩中漏下,及胎前产后诸证,常服益荣卫、滋气血,若有他病,随证加减。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上剉,各等分,每服四钱,水煎服。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黄,冬倍当归。(此倍加法,便是四时妙理,倍当归以迎春气,倍川芎以迎夏气,倍芍药以迎秋,倍地黄以迎冬,用当归以生一阳,用芍药以生一阴,皆升降之
- 补肾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调经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调经法,采用促卵泡汤、促排卵汤、促黄体汤、调经汤,月经周期分阶段用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30例,西药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受孕率73.3%,排卵率80.0%,月经恢复正常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经法可促排卵、调节内分泌功能,可调整月经周期并提高受孕率。【关键词】不孕症排卵障碍克罗米芬补肾
- 调经良药——逍遥丸
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对于情绪刺激导致的各种机体失调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不少女性朋友心思敏感、细腻,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忧虑,一段时间下来,月经周期发生紊乱,或者月经的出血量、颜色发生改变,或者血块很多,痛经严重,或者胸胁及乳房胀痛明显,而又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等。一旦出现这样的情...作者:
- 补血调经四物汤是首选
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金匮要略》中的名胶艾四物汤——后来被尊为补血调经之主方,专门用来治疗妇科血症,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也是妇科最常用的药方。中医学界的人对此完全可以用耳熟能详、如雷贯耳来形容。更神奇的是这四味药经过加加减减,衍化成一系列“子方、
- 小调经汤
当归(三钱)、赤芍(三钱)、没药(二钱)、琥珀(二钱)、桂枝(二钱)、细辛(五分)、麝香(少许)当归补血,赤芍行血,树脂似人之血,没药为树脂所结,故能治结血,琥珀乃树脂所化,故能化死血,四药专治瘀血,亦云备矣,而又恐不能内行外达也,故领以辛桂麝香,使药性无所不到,而内外上下,自无伏留之瘀血,所以不循经常者,多是瘀血阻滞,去瘀即是调经。作者:唐宗海
- 通水调经口服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载于《内经》,称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血枯”、“血隔”分虚实立论。目前,中青年女性月经量少或继发闭经,临床较为常见。笔者于2000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自制通水调经口服液专治妇女月经量少或继发闭经2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78例患者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自2000年7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其中已婚267例,未婚11例。年龄最
- 第三节 论求子先调经
楼氏曰: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理妇人者先须熟此症治)详夫不调之由,其或前或后,及行后作痛者,虚也。其少而淡者,血虚也。多者,气虚也。其将行作痛及凝块不散者,滞也。紫黑色者,滞而挟热也。(涌泄调经惟子和可法)治法,血虚者四物,气虚者四物加参芪,滞者香附缩砂木香槟榔桃仁玄胡,滞久而
- 温肾调经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温肾调经感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肉苁蓉、菟丝子、茜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醋酸(20:8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23nm。结果进样浓度在2.50~2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54%,RS
- 《妇科玉尺》:[卷一月经]治月经病方
钱半)麦冬山药(各二钱)真珠琥珀(各三分)金箔(一片)胆星(五分)牛黄(二分)麝香(五厘)天竺黄雄黄朱砂(各二分)为末。薄荷姜汤下。红花汤治经行过期。及不月。红花琥珀白芍麝香没药当归桂枝桃仁苏木调经琥珀汤治不月。三棱蓬术白芍刘寄奴当归熟地官桂甘菊延胡索蒲黄痛甚。加炮姜、红花、桃仁、牛膝、苏木、香附。星芎丸治痰滞经病。南星(四两)便香附(四两)川芎苍术(各三两)红花散治血气。当归(一两)没药红花官
-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调经通用诸方
,子宫寒冷。香附(四制,一斤)艾叶(醋浸炒,四两)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生地黄(姜汁炒,各一两)玄胡索(炒,二两)甘草(生用,八钱)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汤、酒任下。百子归附丸调经养血,安胎顺气,胎前产后,及月事参差,有余不足,诸证悉治,久服有孕。香附(四制,十二两)阿胶(碎炒)艾叶当归(酒洗)川芎芍药(炒)熟地黄(酒洗,各二两)上为末,用陈石榴一枚,连皮捣碎,煎水打糊丸,如
-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调经证治
四君子汤 异功散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七味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归脾汤 逍遥散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双和饮 养荣汤 理中汤18.补养元气四君子,参苓术草枣生姜,异功加陈兼理气,虚痰橘半六君汤.呕吐香砂六君子,渴泻七味藿葛香.脾泻参苓白术散,薏桔山莲砂扁方.思虑伤脾损心血,归脾归耆枣远香,减参加柴归芍薄,逍遥调肝理脾方.合物八珍兼补血,耆桂十全大补汤,去参苓术双和饮,去芎加陈养荣汤.脾胃虚寒吐且泻,
-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调经门汇方
1.四君子汤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上锉,姜,枣水煎服.2.异功散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陈皮二钱上锉.加生姜水煎服.3.六君子汤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上锉,姜,枣水煎服.香砂六君子汤即本方加藿香叶,砂仁.4.七味白术散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上锉,水煎服.5.参芩白术散人参
- 《女科指掌》:[卷之一调经门]调经方
生地黄丸生地(四两,摘碎晒干)赤芍(二两)柴胡黄芩秦艽(各一两)炼蜜丸桐子大,乌梅汤下三十丸,日三服。柏子仁丸泽兰叶(二两)柏子仁牛膝卷柏(各一两)加续断(二两)熟地(三两)炼蜜丸饮下三十丸。卫生汤黄(三钱,蜜炙)当归白芍(各二钱。酒炒)甘草(一钱)水煎。通关散猪牙皂(一钱)细辛(二分)麝香(少许)为末搐鼻取嚏。仓公散皂荚(一钱)藜芦(五分)雄黄(三分)枯矾(少许为末)吹鼻取嚏。白薇汤白薇当归人参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调经门]调经证治
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汤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归脾汤逍遥散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双和饮养荣汤理中汤补养元气四君子,参苓术草枣生姜。异功陈兼理气。虚痰橘半六君汤。呕吐香砂六君子。渴泻七味藿葛香。脾泻参苓白术散,薏桔山莲砂扁方。思虑伤脾损心血,归脾归枣远香。减参加柴归芍薄,逍遥调肝理脾方。合物八珍兼补血。桂十全大补汤,去参苓术双和饮。去芎加陈养荣汤。脾胃虚寒吐且泻,理中减苓加干姜。【注】四君子汤,补养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调经门]调经门汇方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上锉,姜、枣水煎服。异功散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二钱)甘草(炙五分)陈皮(二钱)上锉,加生姜水煎服。六君子汤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半夏陈皮(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锉,姜、枣水煎服。香砂六君子汤(即上方加藿香叶、砂仁。)七味白术散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五分)甘草(炙五分)藿香木香干葛(各一钱)上锉,水煎服。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山药(
- 小儿遗尿79例诊治经验
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2~14岁以内(2岁以下不包括此范围),好发于偏远山区及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女童多于男童,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喂养不当及营养不良造成的。笔者根据临床几十年的经验,自拟“枣智琥珀汤”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9例患儿,男25例,女54例;年龄2~14岁,其中2~4岁28例,5~10岁43例,11~14岁8例。只有1例来自机关,其余全部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妇人血热气虚,经候不调,血聚四肢,或为浮肿,肌体发热,疑为劳瘵。马鞭草荆芥穗牡丹皮肉桂(去皮各一钱)赤芍药川芎当归(去芦,各一钱)枳壳(麸炒,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乌梅一个,煎至一盅,食前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血脉不通。当归穿山甲(灰炒)辰砂(另研,一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二钱,食前热酒调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妇人血风发热,身体疼痛,头昏目涩,烦渴盗汗,或月水不调,脐腹痛,癖块硬,并皆治之。人参(去芦)荆芥穗赤芍药鳖甲(醋浸,去裙,炙)柴胡(去苗)牡丹皮羚羊角酸枣仁枳壳(麸炒)白术肉桂(去粗皮)生地黄防风(去芦)当归川芎甘草(各八分)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妇人经事不行,腹中结块,腰腿重痛。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官桂蓬术(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遍身燥湿相搏,玄府致密,心烦忪悸,发渴,饮食进少,不为肌肤。人参石膏滑石生地黄(各一钱半)薄荷黄芩砂仁藿香(各一钱)茯苓白术(各二钱)甘草(半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血气不足,肌体烦热,四肢倦怠,不进饮食。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黄地骨皮(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
治冲任虚损,下焦久冷,月事不调,不成孕育,崩漏下血,赤白带下,并皆治之。生硫黄(六两)赤石脂(火)海螵蛸附子(炮,去皮脐,各三两)禹余粮(九两,火醋淬)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或醋汤送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