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心草

目录

1 拼音

dēng xīn cǎo

2 英文参考

junci medulla, Juncus communis[朗道汉英字典]

common rush stem pith[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灯心草

灯心草为中药名,出自《开宝重定本草》[1]。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es L. 的干燥茎髓[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Medulla Junc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ommon rush(《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灯心、灯草、龙须草[2]

野席草、水灯心。

7 来源及产地

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茎髓或全草[2]。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江苏及西南地区[2]

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茎髓。

8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1.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9 生境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

10 采制

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茎髓。

11 性状

髓呈细长圆柱形,长可达90cm,直径2~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

12 性味

甘、淡,微寒[2]。入心、肺、小肠、膀胱经[2]

13 功能主治

清心,利尿[2]

1.治心烦不寐,小儿惊热,夜啼,口舌生疮,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小便不利[2]。煎服:1~3g,鲜草15~30g[2]

2.治急喉痹,烧存性,研末吹喉[2]。灯心草根:煎服治湿热黄疸,乳痈初起[2]

3.用于灯火灸[2]。俗称打灯火[2]。指用灯草蘸油燃火在穴位上直接点灼的一种灸法[2]。操作时,取灯心草一段,蘸以植物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灸,当灼及皮肤时,可听到“拍”的响声[2]。灼灸次数,根据病情需要掌握,一般3~5次[2]。灸后局部应保持清洁,涂以消炎软膏,防止感染[2]。适用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消化不良,呃逆等病证[2]

14 化学成分

茎髓含灯心草苷、三肽(谷-缬-谷肽),阿拉伯聚糖,木聚糖,甲基戊聚糖,芹菜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2]

髓含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甲基戌聚糖(methyl pentosan),尚含鞣酐(phlobaphene)、木犀草甙。

15 药理作用

灯心草具有抗氧化和抗微生物作用[2]

16 附注

水茅草J.leschenautii Gay ex Laharpe的茎髓亦作灯心草入药。

17 灯心草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灯心草

Dengxincao

JUNCI MEDULLA

17.2 来源

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17.3 性状

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气微,味淡。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全部为星状薄壁细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气腔,星芒4~8,长5~51μm,宽5~12μm,壁稍厚,有的可见细小纹孔,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见1~2个念珠状增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于,残渣用乙醚2ml洗涤,弃去乙醚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灯心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5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1.0%(附录ⅨH 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7.6 浸出物

取本品0.5g,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17.7 灯心草饮片

17.7.1 炮制

17.7.1.1 灯心草

除去杂质,剪段。

17.7.1.2 灯心炭

取净灯心草,照煅炭法(附录Ⅱ D)制炭。

本品呈细圆柱形的段。表面黑色。体轻,质松脆,易碎。气微,味微涩。

17.7.2 性味与归经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17.7.4 用法与用量

1~3g。

17.7.5 贮藏

置干燥处。

17.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