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3 拼音名
Dà Yè Gōu Ténɡ
4 大叶钩藤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攀援状大藤本,高12~15米。小枝压扁,有褐色疏粗毛,每一节上有双钩,钩幼时亦有疏粗毛。叶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近光滑,下面有褐黄色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圆球形,单生叶腋,开花时径4~4.5厘米,花序柄长3.5~6.5厘米,有褐黄色粗毛;花淡黄色,长约1.6厘米,萼管长,5裂;花冠管状漏斗形,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纺锤形,2室。蒴果有长柄,纺锤形,长1~1.5厦米,有粗毛。花期夏季。
7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8 化学成份
含钩藤碱。
9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甘苦,凉。"
10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平肝,熄风镇惊。治抽搐,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骨髓炎。"
11 大叶钩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不宜久煎)。
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大叶钩藤的方剂
- 钩藤汤
热,鼻衄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搅匀,...
- 钩藤饮
,蝉退(去头足)4只,钩藤1钱5分,荆芥6分,竹叶10片,陈皮4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感冒,兼肝...
- 钩藤膏
儿服寒胃冷,肚腹(疒丂)痛,夜间啼哭,呕吐乳食,大便泻青,状若惊搐,时有冷汗。用法用量:钓藤膏(《...
- 小儿金丹
,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味微苦、辛凉...
- 补肺清肺化痰汤
)、百部、百合、阿胶、川贝母、知母、北沙参、钩藤、枇杷叶、竹茹、马兜铃、栝楼仁。功能主治:肺虚气粗,...
- 更多用到中药大叶钩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大叶钩藤的中成药
- 小儿金丹
,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味微苦、辛凉...
- 安脑牛黄片
,连翘、栀子、黄芩、知母、郁金、钩藤、雄黄、黄连、珍珠、辛夷,大肯叶.石菖蒲、水牛角浓缩粉。安脑牛黄...
- 回春丹
方及制法处方:大黄360g麦芽12g槐花12g桃叶12g黑豆12g白术12g车前子12g侧柏叶12...
- 太和妙灵丸
,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
- 荆菊感冒片
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多碎碎,完整者1~6细胞,大多数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粘液化,胞...
- 更多用到中药大叶钩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大叶钩藤
-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结不通,宜此下痰利惊。凉惊丸青黛、草龙胆各三钱,钩藤二钱,防风、黄连各五分,牛黄、龙脑、麝香各一字,...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湿
干。清理湿邪。气机升降自安。金石斛茯苓半夏广皮白钩藤白蒺藜张脉右缓。湿着阻气。浓朴广皮煨草果炒楂肉藿...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吐血
。肝胆相火扰动阳络故也。金斛山栀郁金丹参川贝苏子钩藤茯苓又接用清气热。安血络方。生地麦冬玄参知母花粉...
- 《友渔斋医话》:[第六种]药笼短剧一卷
饮下诸骨尽消。)大耗真气,不得已而后用之可也。〔钩藤〕甘苦微寒,除心热,平肝风,舒筋除眩,治小儿惊啼...
-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见。断痫追风控涎活虎,蝙蝠猪心神归舍;断痫丹黄、钩藤、细辛、甘草各五钱,蛇蜕三寸,蝉蜕四枚,牛黄一字...
- 更多古籍中的大叶钩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