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目录

1 拼音

dāo dòu

2 英文参考

sword bean[朗道英汉字典]

canavalia gladiat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navalia gladiata DC.[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emen Canaval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ack be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刀豆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1]。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的干燥成熟种子[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Canaval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jack bean(《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刀豆、挟剑豆、刀豆子、大刀豆。[2]

7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种子。主产江苏、安徽、湖北。[2]

8 性味

甘,温,入胃、肾经[2]

9 功能

温中下气,益肾[2]

10 主治

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久泻久痢,肾虚腰痛,百日咳,乳房胀痛[2]

11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焙干研末服[2]

12 化学成分

刀豆含γ-胍氧基丙胺、刀豆四胺、刀豆氨酸、刀豆球蛋白A植物凝聚素、刀豆毒素等[2]

13 药理作用

刀豆球蛋白在体外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在体内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也可抗肿瘤。刀豆毒素具有脂氧酶激活作用[2]

14 食用蔬菜·刀豆

刀豆属于豆科,因豆荚形似刀而得名“刀豆”。又因荚形似人挟剑横斜,故又名“挟剑豆”。主要品种有蔓性、矮性两种。蔓性刀豆,亦称“大刀豆”、“中国刀豆”、“关刀豆”、“马刀豆”、“刀鞘豆”、“刀巴豆”。一年生草本,茎蔓生,复叶,小叶3片,自叶腋抽生花轴,其上开较大的蝶形花数朵,花紫红色。结大而扁的荚果,长25~30厘米,宽约3.5厘米。种子大有10~14粒,肾脏形,红色或褐色。原产东半球热带地区。矮性刀豆,亦称“矮刀豆”、“立刀豆”、“洋刀豆”。茎矮生或半蔓生,花紫色,荚果较蔓性刀豆小,种子白色,原产印度。

14.1 刀豆的营养价值

刀豆含有尿毒酶、血细胞凝集素、刀豆氨酸等;近年来,又在嫩荚中发现刀豆赤霉I和Ⅱ等,有治疗肝性昏迷和抗癌的作用。刀豆对人体镇静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增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使神志清晰,精力充沛。

14.2 刀豆的选购

刀豆一定要煮熟煮透后才能食用,否则存在中毒的危险。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

烹调刀豆要充分加热、彻底炒熟。判断方法:豆棍由支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吃起来没有豆腥味。集体食堂烹调刀豆最好先用水煮沸后再炒。

14.3 刀豆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温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患者食用。

14.4 刀豆的食疗功效

刀豆性平、味甘;

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逆、益肾补元的功效;

对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湿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有一定疗效。

14.5 刀豆的食用建议

1. 刀豆嫩荚食用,质地脆嫩,肉厚鲜美可口,清香淡雅,是菜中佳品,可单作鲜菜炒食,也可和猪肉、鸡肉煮食尤其美味;还可腌制酱菜或泡菜食之;

2. 食用刀豆时,必须注意火候,如火候不够,吃了有豆腥味和生硬感,会引起食物中毒,故一定要炒熟煮透,但要保持碧绿,不能煮成黄色;

3. 治颈部淋巴结核(鼠疮)初起:用鲜刀豆荚20克,鸡蛋1只,黄酒适量,加水煎服。

15 刀豆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刀豆

Daodou

CANAVALIAE SEMEN

15.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晒干。

15.3 性状

本品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 2c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眉状黑色种脐,长约2cm,上有白色细纹3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2,黄白色,油润。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15.4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外被角质层,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2~6列,呈哑铃状。营养层由十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侧细胞呈颓废状;有维管束,种皮下方为数列多角形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周围有4~5层薄壁细胞,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

15.5 刀豆饮片

15.5.1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5.5.2 性状、鉴别

同药材。

15.5.3 性味与归经

甘,温。归胃、肾经。

15.5.4 功能与主治

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15.5.5 用法与用量

6~9g。

15.5.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5.6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