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

目录

1 拼音

dǎo chì sǎn

2 英文参考

Daochi Sa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aochi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导赤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五首。

4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方之导赤散

该方剂抗菌谱对易致口腔炎的真菌、疱疹病毒等确有针对性,但相对而言其抗菌谱还是相对狭窄,对泌尿系感染治疗时还应配合相应抗生素治疗;仅凭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对病因复杂、疾病范围广的“夜啼”治疗时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是一定要追求其“夜啼”发生的根本病因,否则易延误诊治[1]

4.1 别名

导赤汤

4.2 组成

生地黄、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2]

生地黄10g、木通10g、竹叶10g、生甘草梢10g[3]

生地黄6g、木通6g、生甘草(梢)6g[4]

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5]

4.3 制法

上药为末[5]

上为末[5]

4.4 功效主治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方之导赤散功能清心火,利小便[5]。主治心经热盛,症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或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刺痛等症;近代也用于急性肾盂肾炎,及口腔炎属心经热盛者[5]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方之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5]。主治心经火热证,心经有热或心移热于小肠[5]。症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火移热于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尿时刺痛,舌红,脉数[5]

4.5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加竹叶,水煎,食后服[5]

每服3钱,水1盏,入竹叶同煎至5分,食后温服。

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5]

4.6 方解

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能引热下行,使从小便而出;甘草清热泻火,又能调和诸药。合用而有清心养阴,利水导热之效[5]

本方治证乃心经蕴热或移于小肠所致[6]。心经有热,则心火循经上炎,而见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等症[6]。心移热于小肠,故小便淋痛[6]。治宜清心热,利小便,导热下行,使蕴热从小便而泄[6]。方中木通入心与小肠,味苦性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用以为君[6]。生地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凉血滋阴,用以为臣,与木通配合,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6]。竹叶甘淡,清心除烦,引热下行[6]。甘草用梢者,取其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能调和诸药,且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6]。4药合用,共成清热利水养阴之剂[6]

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快速,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6]。故治心经火热,取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最宜用于小儿[6]

4.7 运用

导赤散是治疗心经火热证的代表方剂[6]。凡临床出现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主要症状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6]

加减法:若心火盛,加黄连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淋涩不通畅者,加白茅根、车前子、赤茯苓以增清热利水之功;口舌生疮,局部灼热疼痛较甚者,加防风、栀子、生石膏、藿香以清泻伏火[6]

使用注意:方中木通性味苦寒,生地阴柔寒凉,脾胃虚弱者慎用[6]

导赤散治淋证:本方治疗小便淋证15例,其中砂淋5例,气淋7例,血淋3例,均见小便短涩,痛引脐中,甚则腰痛、腰胀,脉弦数或细数,苔白腻或薄黄等。以本方为基础,砂淋加海金砂、扁蓄、金钱草;血淋加白茅根、生侧柏、小蓟;气淋加川朴、香附。治疗结果:痊愈9例,好转6例。

导赤散治血淋:小溲血淋,茎中作痛,系热入膀胱,止血非其所宜,拟用钱氏导赤散加味治之。生地黄3钱,木通2钱、肥知母一钱5分,川黄柏一钱5分(炒),淡竹叶3钱,甘草梢8分,水同煎服。

导赤散治产后尿闭:作者用本方治愈产后尿闭多例。本方列举两例典型病案,在使用本方前曾用过补中益气汤、生化汤、四物汤等,但疗效不显,改用本方后痊愈,且无再度复发现象。

导赤散治梦遗:娄全善云,一壮年梦遗白浊,与涩精药益甚,改用导赤散大剂服之,遗浊皆止。

导赤散治结膜充血:张某某,男,25岁。主诉:两眼发红生眵将近一月,用过多种眼药水无效。检查:两眼睑结膜弥漫性充血,球结膜接近二眦部充血明显,舌赤,脉数。症由心火,治当清降。处方:导赤散加黄芩。5剂后复诊,充血减退,眼眵已无。再予原方5剂而愈。

4.8 现代适应证

[7]

导赤散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喘、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

4.8.1 口腔炎

口腔炎一般包括3种疾病:一是鹅口疮,是因菌群失调所致白色念球菌感染口腔黏膜,使其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点片状物,临床以拒乳、疼痛哭叫为主要表现;二是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颌下淋巴结肿大,以发热、黏膜剧痛、流涎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是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覆盖较厚的易擦去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

4.8.2 泌尿系感染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多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及肾盂肾炎。

膀胱炎以女性多见,是由于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特点及周围器官的解剖特点使会阴部常常寄存大量细菌,只要有感染诱因的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都可导致上行感染而致膀胱感染;男性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膀胱炎主要病理改变为尿道口及膀胱三角区黏膜、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片状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小腹压痛。严重时可有终末血尿。

尿道炎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感染所致。淋球菌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奈瑟双球菌,感染后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和刺痛,尿道排出多为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进而黏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阴茎肿胀,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急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人可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等感染逆行到肾引起。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后经血行感染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刺激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8.3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现代医学无此诊断名词,小儿哭啼一是生理反应,如饥饿、过冷、过热、便溺等;二是病理反应,如头痛、腹痛、呼吸困难等,引起哭啼的病因太多,不能以哭啼简而论之。

4.9 药理作用

[8]

4.9.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木通对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生地对多种真菌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能抑制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增殖;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能力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而甘草甜素除抑制上述病毒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由此可见该方剂对真菌、单纯疱疹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可治疗口腔炎。

4.9.2 强心、利尿作用

君药木通有强心、利尿作用,同时使尿中的K+、Na+、Cl-排出增加,其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臣药地黄也有强心、利尿作用,特别是对衰弱的心脏强心作用更强,其利尿作用可能与地黄能扩张肾血管有关。使药甘草所含黄酮则具有缩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甘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甘草酸能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既有盐皮质激素作用又有糖皮质激素作用。生地可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减轻由糖皮质激素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和形态的影响。盐皮质激素具有潴水、潴钠作用,这些作用看来彼此相互拮抗,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允许作用,能协助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因而这些作用可在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下达到平衡,使体内水、电解质达到相应的平衡,因而可去除“心胸烦热、口渴面赤”。通过上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及利尿作用可除去“小便赤涩刺痛”。

4.9.3 抗炎、抗氧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生地可通过减弱、阻断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的某些作用环节而起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其所含多糖类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促进IL-2分泌;地黄提取液能诱生干扰素,提高其效价,同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地黄水煎剂能明显增加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LPO及MDA水平,具有抗氧化作用。甘草酸可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活性;甘草酸不仅有抗过敏作用,还可使脾脏及胸腺的重量增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甘草所含的甘草多糖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钠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β-甘草次酸是人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同时甘草还有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又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竹叶有增高SOD、GSH-Px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作用。

4.9.4 镇静作用

生地能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甘草所含FM100对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同时还具有镇痛、镇静和解痉作用,这是该方剂治疗小儿夜啼的机制。

4.9.5 抗肿瘤作用

君药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臣药生地经体外筛选法和噬菌体筛选法均证明有抗肿瘤作用。甘草次酸的衍生物甘草钠对子宫癌、直肠癌、膀胱癌、骨髓瘤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甘草能增强细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有关。

4.10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是方也,生地黄可以凉心,甘草梢可以泻热;佐之以木通,则直走小肠、膀胱矣。名曰导赤者,导其丙丁之赤,由溺而泄也。

.《古今名医方论》:钱氏制此方,意在制丙丁之火,必先合乙癸之治。生地黄凉而能补,直入下焦,培肾水之不足,肾水足,则心火自降;佐以甘草梢,下行缓木之急,即以泻心火之实,且治茎中痛;更用木通盗小肠之滞,即以通心火之郁,是一治两得者也。此方凉而能补,较之用苦寒伐胃,伤其生气者远矣。

3.《医方集解》:此手少阴、太阳药也。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除心火入小肠,草梢达茎中而止痛。

4.《古方选注》: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导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放曰导赤。

5.《小儿药证直决笺正》:方以泄导小水为主,虽曰清心,必小溲黄赤短涩者可用。一本有黄芩,则清肺热,所以宣通水道之上源也。附注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4.11 歌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心经火热口糜淋,导热下行小便中[8]

4.12 出处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方

5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导赤散

5.1 组成

木通、甘草、栀子、黄柏、生地黄、知母[8]

5.2 功能主治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导赤散主治心经实热,目大眦赤脉传睛,视物不准[8]

5.3 用法用量

每服四至五钱,加竹叶、灯心、水煎,食后服[8]

每服4-5钱,水1钟,入竹叶、灯心草同煎,食后服。

5.4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8]

5.5 出处

《银海精微》卷上

6 《伤寒六书·杀车槌法》方之导赤散

6.1 组成

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滑石、栀子[8]

6.2 功效主治

《伤寒六书·杀车槌法》方之导赤散主治小水不利,小腹满,或下焦蓄热,或引饮过多,或小水短赤而渴,脉沉数者[8]

具有利小便之功效。主治伤寒小水不利,小腹满;或下焦蓄热,或引饮过多,或小水短赤而渴,或得病时无热,谵语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脉沉数者。

6.3 用法用量

水二盅,生姜一片,灯心二十茎,入盐少许调服[8]

6.4 运用

中湿身目黄者,加茵陈;水结胸证,加木通、灯心。

6.5 用药禁忌

汗后亡津液与阳明汗多者不宜服。

6.6 附注

《寿世保元》本方用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2钱、桂枝8分、白术1钱5分、甘草8分、滑石3钱、山栀3钱。

6.7 出处

《伤寒六书·杀车槌法》方

7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导赤散

7.1 处方

生地黄、木通、小甘草、防风、薄荷叶、辰砂。

7.2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导赤散主治痘疮发热有惊搐者。

7.3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服。

7.4 出处

《片玉痘疹》卷六

8 《片玉痘疹》卷十二方之导赤散

8.1 处方

木通、甘草、车前子、瞿麦、滑石、赤茯苓、淡竹叶、山栀。

8.2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十二方之导赤散主治痘疮收靥后,小便不利,热蓄膀胱者。

8.3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服。

8.4 出处

《片玉痘疹》卷十二

9 《丹台玉案》卷三方之导赤散

9.1 组成

生地1钱,木通1钱,甘草1钱,淡竹叶20片,犀角1钱5分,薄荷1钱5分,连翘1钱5分。

9.2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三方之导赤散主治心经发热。

9.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4 出处

《丹台玉案》卷三

10 《丹台玉案》卷五方之导赤散

10.1 处方

当归5钱,白芍5钱,生地5钱,川芎5钱,甘草4钱,半夏4钱,陈皮4钱,白茯苓4钱,樗白皮4钱,青黛3钱,滑石3钱。

10.2 制法

上为末。

10.3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五方之导赤散主治赤浊。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以灯心汤送下。

10.5 出处

《丹台玉案》卷五

11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之导赤散

11.1 组成

水通1钱,生干地黄2钱,甘草7分,麦门冬(去心)1钱,灯草15茎。

11.2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之导赤散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沥,脐下满痛;及血淋。

11.3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至7分,食前温服。

11.4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

12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班经》方之导赤散

12.1 处方

黄连、黄芩、车前子、木通、滑石、大黄、枳壳各等分。

12.2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班经》方之导赤散主治通利小便。主痔漏敷后小便不通。

12.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4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班经》

1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导赤散

13.1 处方

生干地黄、木通、甘草(生),各等分。

13.2 炮制

上俰咀。

13.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导赤散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

13.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13.5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 《医学纲目》卷三十六引汤氏方之导赤散

14.1 处方

赤芍药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大黄1钱,甘草1钱。

14.2 制法

上药为末。

14.3 功能主治

《医学纲目》卷三十六引汤氏方之导赤散主治小儿心热,小便赤,眼目赤肿。

14.4 用法用量

灯心、黑豆煎,食后服。

14.5 出处

《医学纲目》卷三十六引汤氏方

15 《笔花医镜》卷二方之导赤散

15.1 处方

麦冬3钱,木通1钱,生地3钱,甘草4分,竹叶10片,车前1钱5分,赤茯苓1钱5分。

15.2 功能主治

《笔花医镜》卷二方之导赤散主治热闭小便不通。

15.3 出处

《笔花医镜》卷二

16 《医方简义》卷二方之导赤散

16.1 处方

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16.2 功能主治

《医方简义》卷二方之导赤散主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

16.3 出处

《医方简义》卷二

17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方之导赤散

17.1 处方

人参、木通、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甘草(炙)各等分。

17.2 制法

上为粗末。

17.3 功能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方之导赤散主治小儿疮疹,心经蕴热,睡卧不宁,烦躁而小便不利,面赤多渴,贪食乳者。

17.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小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7.5 出处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18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方之导赤散

18.1 处方

木通8分,赤茯苓(去皮)8分,麦冬8分,车前子(微炒)4分,生地4分,人参2分,甘草2分。

18.2 功能主治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方之导赤散主治小儿痘症,小便赤涩者。

18.3 用法用量

加灯心1团如龙眼大,同煎,饥时服。

18.4 出处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19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之导赤散

19.1 处方

生地、木通、茯苓、山栀、甘草。

19.2 功能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之导赤散主治妇人胎前内热,小便尿血。

19.3 出处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20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导赤散

20.1 处方

生干地黄(净洗)1两,木通(去皮节)1两,黄芩2钱半,赤茯苓(去皮)2钱半,甘草3钱。

20.2 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导赤散主治小儿心经壅热,烦躁睡语,或时复上窜咬牙,小便黄涩,久则成惊,触物易动。

20.3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竹叶3皮,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或加麦门冬(去心)同煎。

20.4 出处

《活幼心书》卷下

21 《秘传外科方》引《李防御五痔方》之导赤散

21.1 处方

生地黄2两,黄芩3两。

21.2 制法

上锉。

21.3 功能主治

《秘传外科方》引《李防御五痔方》之导赤散主治痔漏。

2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6-7分,温服。

21.5 运用

用药之后,小便恐赤涩,即服之,加滑石、甘草、灯心。

21.6 出处

《秘传外科方》引《李防御五痔方》

22 《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之导赤散

22.1 组成

牛蒡子(炒)、榆子、槐子(炒)、生干地黄、黄芩各等分。

22.2 功能主治

《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之导赤散主治心脏积热,上攻眼目,两眦浮肿,血浸白睛,羞明洒泪。

22.3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麦门冬汤调服。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2.5 出处

《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

23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导赤散

23.1 组成

生地、栀子、木通、甘草、灯心、淡竹根。

23.2 功效主治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导赤散具有泻火退热之功效。主治三焦相火炎上,或劳神心事太过,或夜观书史,或能饮酒,或好食五辛诸热物,心之实热侵肝,赤脉穿睛,甚则看物如隔纸绢。

23.3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23.4 出处

《眼科全书》卷四

24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导赤散

24.1 组成

生地、木通、黄芩、甘草、竹叶、赤茯苓、麦冬。

24.2 功能主治

主治热淋出血。

2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4 出处

《幼科金针》卷上

25 《宋氏女科》方之导赤散

25.1 组成

山栀仁(盐水炒)1钱5分,五灵脂1钱,草豆仁1钱,真蒲黄(炒)1钱。

25.2 功能主治

《宋氏女科》方之导赤散主治妊娠胃脘当心被寒邪所郁,气不通而痛。

25.3 用法用量

每服1-2匙,以醋汤调下。

2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5.5 出处

《宋氏女科》

26 《眼科阐微》卷三方之导赤散

26.1 组成

木通2钱,生地3钱(酒洗),丹皮2钱(酒洗),犀角末1钱,生甘草1钱,竹叶9片。

26.2 功能主治

《眼科阐微》卷三方之导赤散主治心经实热,两大眼角有赤,内外红丝现,渐入白睛,瘀血堆积不散。

26.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4 出处

《眼科阐微》卷三方之导赤散

27 《世医得效方》卷十一方之导赤散

27.1 别名

实热导赤散

27.2 组成

生干地黄2两,木通4两,黄芩1两,甘草1两。

27.3 功效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一方之导赤散功在宣导。主治心气热。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灯草10茎,白茅根2茎、青竹叶5片煎,温服,不拘时候。

27.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27.6 附注

实热导赤散(《普济方》卷三八四)。

27.7 出处

《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28 《普济方》卷十六方之导赤散

28.1 组成

黄连(去须)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夏(汤泡7次)1两,地骨皮(去木)1两,茯神(去木)1两,赤芍药1两,木通(去节)1两,生地黄(洗)1两,黄芩1两,甘草(炙)半两。

28.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十六方之导赤散主治心脏实热,口干烦渴;或口舌生疮,惊怖不安。

28.3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28.4 出处

《普济方》卷十六

29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7.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39.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39-140.
  7.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0.
  8. ^ [8]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0-14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