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疹

目录

1 拼音

dān zhěn

2 注解

丹疹为病名[1]。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1]。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疳痧、疫痧、疫喉、喉痧[1]。类于猩红热[1]。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1]。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1]。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里热炽盛,表现为气血两燔[1]。咽喉为肺胃之通路,热毒上攻,故咽喉红肿腐烂[1]。少数患儿由于正虚邪盛或延误治疗,可出现谵妄、昏迷、惊厥等邪陷心包的危候[1]。初起邪尚在表,恶寒无汗者,宜辛温发散,用荆防败毒散;邪犯肺卫者,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气血两燔者,宜双清气血,用清瘟败毒饮;邪陷心包者,宜清心开窍、解毒息风,用清营汤合神犀丹或紫雪丹之类[1]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