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注解
单式补泻手法又称基本补泻手法。包括迎随补泻手法、徐疾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手法、呼吸补泻手法、开阖补泻手法、平补平泻法等。这些手法比较单纯,它是以基本手法如提插、捻转、徐疾、针向迎随等不同刺法来区分补泻的,是复式补泻手法的基础。[1]
3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单式补泻手法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五]至真要大论
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按∶张景岳曰∶厥阴之胜,风邪盛也。...
- 《针灸素难要旨》:[卷一难经]一、补泻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纪氏曰∶呼尽而内针,吸而引针者为补。吸...
- 《针灸大成》:[卷三]玉龙歌
刺无偏。上星穴流涕并不闻香臭者,泻俱得气补。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瘥,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而痛。上肢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此论三阴三阳主岁之气。淫胜而为民病...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药用气味所宜
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而换。气薄为阳中之阴,气浓者为阳中之阳;味薄为阴中之阳,味浓...
- 更多古籍中的单式补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