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

目录

1 拼音

dān pí

2 英文参考

root bark of tree paeony[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ORTEX MOUT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UTAN CORTEX[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概述

丹皮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正》,为《珍珠囊》记载的牡丹皮之简称[1]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2]。牡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牡丹皮炭呈黑褐色,气香,味微苦而涩[2]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2][3]。归心、肝、肾经[3][3]。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能[3]。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3]。生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3]。牡丹皮炭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3]

4 牡丹皮的别名

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5 牡丹皮的处方用名

牡丹皮、丹皮、丹皮炭[3]

丹皮、粉丹皮[4]

6 丹皮的来源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4]

7 丹皮的原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cm,3裂近中部,裂片上产3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2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下面有白粉,中脉有疏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萼片5;花瓣5,或重瓣,白色、红紫色或黄色,倒卵形,先端常2浅裂;雄蕊多数;花盘杯状,红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密生柔和。骨朵果卵形,密生褐黄色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8 丹皮的产地

全国广为栽培。主产于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牡丹皮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等地[4]

9 丹皮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4]

10 丹皮的生药性状

10.1 牡丹皮

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2 刮丹皮

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1 丹皮的炮制

汉代有去心(《金贵要略方论》)[4]

南北朝梁代有“槌破去心”(《本草经集注》)的方法[4]

刘宋时代有清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4]

宋代则有酒浸、焙制(《传信适用方》)、炒(《背疽方》)、煮制(《女科百问》)等炮制方法[4]

元代有烧灰存性(《十药神书》)和“铡细用”(《卫生宝鉴》)[4]

明代有醋制(《仁术便览》)、酒洗(《济阴纲目》)、童便浸炒(《审视瑶函》)等炮制方法[4]

清代还有面裹煨(《外科证治全生集》)、炒焦(《吴鞠通医案》)等方法[4]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4]

11.1 丹皮的炮制方法

11.1.1 牡丹皮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4]

11.1.2 牡丹皮炭

取净牡丹皮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筛去碎屑[4]

11.2 成品性状

牡丹皮为中空的类圆形薄片[4]。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呈粉红色[4]。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晶点[4]。质脆,粉性[4]。有特殊香气,味微苦而涩[4]

牡丹皮炭呈黑褐色,气香,味微苦而涩[4]

11.3 炮制作用

生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4]。如治温热病、身热发疹的化疹汤(《温病述要》);治阴虚发热的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及肠痈初起的大黄牡丹皮汤(《金贵要略方论》)[4]

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4]。如治吐血、衄血等的十灰散(《十药神书》)[4]

11.4 炮制研究

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和牡丹酚新苷[4]。还含有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和鞣质等成分[4]

11.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丹木(丹皮根木质部)和牡丹皮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表明,丹木中所含化学成分与丹皮相似,并且细根的丹皮酚和单萜苷均较粗根为高[4]。丹木仅占全根重的10%,丹皮和全根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提取,总提取物收率相近似[4]。有人对牡丹皮在切片前软化处理中丹皮酚的损失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损失量为:水淋法<><>浸泡24小时淋润浸泡至软[4]。干燥时阴干又比烘干损失小[4]。实验表明,各炮制品中丹皮酚的含量比生品均有下降,尤以丹皮炭损失最多,其丹皮酚的含量为生品的1/5~1/4,可能由于丹皮酚易挥发所致[4]。其含量顺序是生丹皮>炒丹皮>酒炒品>酒蒸品>炒焦品>炒炭品[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工艺条件所炮制丹皮炭中丹皮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温度的增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丹皮酚的含量逐渐降低[4]。各炮制品丹皮苷含量却比生品高约4~12倍[4]。其顺序是酒炒品>炒黄品>酒蒸品>炒焦品>炒炭品>生品[4]。丹皮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不明显,但具有强致癌作用的成分苯并(α)芘含量却大幅度下降[4]

11.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丹木与丹皮水提取液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抑制纤维蛋白酶原活性及抗纤维蛋白原作用等药理活性相同[4]。甲醇提取液对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抗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丹木比丹皮强[4]

11.4.3 工艺研究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皮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4]。结果表明,丹皮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50℃,炒制10分钟,该炮制品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4]

11.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4]。丹皮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4]

12 丹皮的性味归经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4][4]。归心、肝、肾经[4][4]

13 丹皮的功效与主治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能[4]。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4]

主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惊痫,经闭,痛经,癥瘕,跌损瘀血,肠痈,痈疡肿毒,潮热[4]

生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4]。如治温热病、身热发疹的化疹汤(《温病述要》);治阴虚发热的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及肠痈初起的大黄牡丹皮汤(《金贵要略方论》)[4]

牡丹皮炭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4]。如治吐血、衄血等的十灰散(《十药神书》)[4]

14 丹皮的化学成分

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和牡丹酚新苷[4]。还含有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和鞣质等成分[4]

牡丹皮含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挥发油。

根含牡丹皮酚、牡丹皮苷、牡丹皮原苷、芍药苷(Paeoniflorin)、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4]

15 丹皮的药理作用

甲醇提取液对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抗纤维蛋白原的作用[4]

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杆菌有抑制作用[4]

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4]

煎剂、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煎剂对实验动物均有降压作用[4]

牡丹酚对小鼠有镇静、催眠、镇痛、解热、抗炎和抗惊厥作用[4]。此外,还能抑制大鼠胃液分泌,防止小鼠的应激性胃溃疡;对肠管、子宫有解痉作用[4]

牡丹皮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动物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4]。丹木与丹皮水提取液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抑制纤维蛋白酶原活性及抗纤维蛋白原作用[4]

16 丹皮的用法用量

煎服:6~9g[4]

孕妇慎用[4]

17 丹皮的运用

牡丹花:煎服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4]

18 丹皮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牡丹皮

Mudanpi

MOUTAN CORTEX

18.2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18.3 性状

牡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18.3.1 刮丹皮

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18.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9~45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连丹皮可见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4:1:0.1)为展开荆,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 第二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8.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18.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8.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皮酚(C9H1003)不得少于1.2%。

18.8 牡丹皮饮片

18.8.1 炮制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本品呈圆形或卷曲形的薄片。连丹皮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有时可见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丽涩。

18.8.2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8.3 性味与归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18.8.4 功能与主洽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18.8.5 用法与用量

6~12g。

18.8.6 注意

孕妇慎用。

18.8.7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8.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2.
  2.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6-127.
  3.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