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

目录

1 拼音

dǎn náng

2 英文参考

gall[朗道汉英字典]

gallbladder[朗道汉英字典]

bile cyst[朗道汉英字典]

bile-cyst[朗道汉英字典]

cholecyst[朗道汉英字典]

cystis fellea[朗道汉英字典]

gall bladder[朗道汉英字典]

gall cyst gallbladder[朗道汉英字典]

vesica fellea[朗道汉英字典]

vesicula bilis[朗道汉英字典]

vesicula fellis[朗道汉英字典]

dǎnnáng(穴)[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LE6(穴)[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生物学·胆囊

胆囊是脊椎动物附于输胆管中部的囊。它贮存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使之浓缩并在必要时放出到肠内。从发生上来看,是由输胆管壁臌出而生成的,由胆囊管开口于胆管。胆囊通常与肝相邻,也有的埋在肝中;但也有的动物没有胆囊。

4 人体部位名·胆囊

脊椎动物附于输胆管中部的囊。它贮存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使之浓缩并在必要时放出到肠内。从发生上来看,是由输胆管壁臌出而生成的,由胆囊管开口于胆管。胆囊通常与肝相邻,也有的埋在肝中;但也有的动物没有胆囊。

5 经外奇穴名·胆囊

胆囊(dǎnnáng EX-LE6)为经外奇穴名[1]。亦称胆囊点[2]。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2]。主治黄疸,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下肢麻痹,下肢痿痹,瘫痪,胸胁痛,口眼斜等。本穴是分布在足少阳胆经上的经外奇穴,对胆道病疗效显著,同时又为诊断胆囊病的有效穴[3]

5.1 拼音

dǎnnáng

5.2 代号

EX-LE6

5.3 别名

胆囊点[3]

5.4 出处

《中华外科杂志》[1959,(8):743]:胆囊……在阳陵泉下1寸左右之压痛点处。

5.5 胆囊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3][4]

胆囊穴位于阳陵泉下1~2寸间,压痛明显处[4]

经外奇穴——胆囊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胆囊穴的位置

5.6 胆囊穴取穴方法

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于阳陵泉直下2寸左右之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正坐或侧卧位,于阳陵泉直下1~2寸之压痛最明显处取穴[4]

快速取穴:小腿外侧上部,阳陵泉穴(屈膝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阳陵泉穴)直下2横指处即是胆囊穴[5]

5.7 胆囊穴穴位解剖

胆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5]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静脉经过,并有腓浅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5]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支,深部正当腓浅神经处[5]

5.8 胆囊穴的功效与作用

胆囊穴有利胆通腑的作用。

胆囊穴是分布在足少阳胆经上的经外奇穴,对胆道病疗效显著,同时又为诊断胆囊病的有效穴[5]

5.9 胆囊穴主治病证

胆囊穴主治黄疸,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下肢麻痹,下肢痿痹,瘫痪,胸胁痛,口眼斜等。

胆囊穴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麻痹或瘫痪等[5]

胆囊穴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5]

胆囊穴主治黄疸,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下肢痿痹;口眼㖞斜,胁肋痛[5]

5.10 胆囊穴的配伍

胆囊穴配阳陵泉、期门、肝俞、胆俞、足三里,治急性胆管疾患[5]

胆囊穴配阳陵泉、内关、太冲,治胆囊炎[5]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1~2寸[5]

直刺1~1.5寸[5][5],局部有酸胀感[5],可向下扩散[5]

注意:针刺时不可过深,以防损伤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5]

5.11.2 灸法

可灸[5][5]

5.12 特效按摩

胆囊炎发作时,用拇指指腹点压胆囊穴100次,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5]

5.13 胆囊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胆囊收缩的影响

针刺胆囊穴,可促进正常人和胆管疾患患者的胆囊收缩,尤其深刺胆囊穴,对胆囊收缩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5.13.2 辅助麻醉

腧穴注射预防腹腔牵拉反射,取依诺伐(氟芬合剂)4 mL、阿托品0.5 mg、麻黄碱50 mg,总计6 mL,注射双侧胆囊穴,配合硬膜外麻醉,抑制迷走—迷走反射,防止冠脉血管痉挛、胃肠逆蠕动和心率下降,从而起到安神镇痛的作用。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9.
  3. ^ [3]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03-404.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8-149.
  5. ^ [5]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