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

目录

1 拼音

dà nǎo zhōng dòng mài liú jiá bì shù

2 英文参考

clipping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3 手术名称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

4 分类

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

5 ICD编码

38.8103

6 概述

大脑中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8.2%~19.8%。可发生于大脑中动脉的主干M1段(12%),主干的第一级分叉部(83%)第二级分叉部(3.1%)和周围支(2%)(图4.4.2.4-1)。

大脑中动脉主干段长约14~16mm,从其外侧壁依次发出钩回动脉、颞极动脉和颞前动脉;内侧壁发出豆纹动脉,供应无名质、前联合的外侧部、壳核的大部、苍白球的外侧块、内囊和邻近的放射冠以及尾状核体和头部。在大脑中动脉的这些分支处均可发生动脉瘤,但最常见于主干的分叉部。发生于周围支者,多为感染、外伤或肿瘤所引起。

大脑中动脉瘤的特点是:①常合并脑内血肿;②动脉瘤埋于额叶或颞叶内,分离时需充分打开外侧裂并分离到脑实质内,方能找到动脉瘤;③常与载瘤动脉或豆纹动脉紧密粘连,分离困难。

大脑中动脉的主干M1段通常(约80%)分为两主支;上主支(额支)供应额叶和半球中央部分;下主支(颞支)分出颞中动脉和颞后动脉,供应颞叶。然后终于顶回动脉和角回动脉。有的人主干分成三个主支或多个主支(20%)。

大脑中动脉分支的变异很多,有时M1段的分支很粗大,以致误认为是主干的分叉。大脑中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见图4.4.2.4-2,4.4.2.4-3A、B。

7 适应症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适用于:

1.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较轻,属于Hunt和Hess分级Ⅰ~Ⅲ级者,可在3天内进行手术。

2.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较重,属于Ⅳ~Ⅴ级者,待病情稳定或有改善时进行手术。

3.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发生威胁生命的颅内血肿者,应立即进行手术。

4.偶然发现的未破裂的大脑中动脉瘤。

8 禁忌症

1.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病情危重,处于濒死状态(Ⅴ级)者。

2.动脉瘤破裂后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者,手术可延期进行。

3.病人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肺部疾病等,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

9 术前准备

1.脑CT扫描,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有无颅内血肿、脑积水和脑肿胀。

2.脑血管造影,最好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位置,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和范围。有时还可发现多发性动脉瘤,以便计划手术入路和处理步骤。

3.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4.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手术前晚给予镇静剂,防止病人因术前情绪紧张而导致动脉瘤破裂。

5.手术前一日洗净头皮,手术当日晨剃发,洗净和消毒头皮,用无菌巾包裹。

6.作好输血准备,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10 麻醉和体位

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期应迅速平稳。手术开始即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偏低水平。剥离动脉瘤和夹闭瘤颈时用药物将平均动脉压降到(70~80mmHg)。对老年和有高血压者,降压不可过低。否则可致脑缺血。

病人取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伸位,使大脑中动脉的走行与手术者的视线呈垂直方向,这样在分离瘤颈时不致被瘤顶遮盖。

11 手术步骤

11.1 1.入路

翼点入路。如动脉瘤位于大脑外侧裂的后部,应将切口适当后移,采取较大的额-颞部入路;如动脉瘤在周围支上,则按脑血管造影显示的部位设计切口。

11.2 2.显露动脉瘤

动脉瘤位置表浅者,切开硬脑膜时应特别小心,如动脉瘤与硬脑膜粘连,翻开时易撕破出血。显露大脑中动脉瘤有三种途径:

内侧途径:从外侧裂的基部开始,逐步向外侧分离。适用于:①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或位于其分叉部者;②脑不很饱满,尚可牵开时;③无大的脑内血肿;④大脑中动脉M1段很短,其分叉部与颈内动脉靠近者。

先将额叶抬起,向内侧直至嗅神经处,此时有脑脊液缓缓流出,耐心吸除。逐渐向后即可显露视神经。在视神经上切开 蛛网膜,向内侧打开视交叉池,向外侧打开颈动脉池,放出脑脊液(图4.4.2.4-4)。沿颈内动脉向远侧分离,切断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增厚的蛛网膜索带,向外侧分开大脑外侧裂,即可显露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叉部。如打开终板池,则更易牵开额叶。

这一途径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大脑中动脉的近侧段,防止和控制动脉瘤破裂出血。缺点是在未开放外侧裂前先抬起额叶,对脑的牵拉较重。在分离大脑中动脉M1段时,易伤及由该段发出的分支,如颞前动脉和豆纹动脉。

外侧途径:从外侧裂的外侧开始,在外侧裂浅静脉的额叶侧切开蛛网膜,逐步向内侧分开外侧裂,在其中找到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循之逆向分离,直至显露出动脉瘤。这种途径的优点是外侧裂开放,对脑的牵拉少;打开外侧裂放出脑脊液更可使脑回缩。缺点是未能先显露载瘤动脉的近侧段,一旦动脉瘤破裂不易控制出血(图4.4.2.4-5)。采用内侧或外侧途径要根据医生的经验和动脉瘤的位置而定。在显微技术的应用下,手术中破裂的机会减少。如瘤顶处破裂,可先用动脉瘤夹夹住破口近侧的瘤体,暂时止血后再继续分离瘤颈。

经颞上回途径:适用于动脉瘤破裂后合并颞叶脑内血肿者(图4.4.2.4-6,4.4.2.4-7)。切开颞上回脑皮质,进入血肿内,清除血肿,但要注意留下与动脉瘤粘连紧密的少量血块不必清除,以免招致破裂。这种途径的缺点也是不能先显露载瘤动脉的近侧段,且在血肿中寻找动脉瘤也有困难。优点是清除血肿有助于脑的塌陷,避免分离脑底池和外侧裂的步骤。但最终还是要进入外侧裂才能充分显露动脉瘤和瘤颈。如血肿在额叶内,也可切开额叶进入。

11.3 3.分离动脉瘤

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M1段上的动脉瘤,显露大都不困难。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的动脉瘤,需辨明与上主支和下主支的关系。此处动脉瘤体常较大,与主支粘连紧密,初看似无瘤颈,但经仔细分离,发现仍是可夹闭的。有的主支从瘤体上发出,确实分不出瘤颈,无法夹闭。只得夹闭或缝合动脉瘤暂时切断一个主支,待夹闭完成后,再将此主支重新吻合于主干或另一主支上,或将动脉瘤包裹以加固瘤壁。

分离动脉瘤时如果破裂出血,可在主干上夹一个暂时性动脉夹,但应将动脉夹夹在大的豆纹动脉发出处的远侧,以保证基底节的供血。如果不得不夹在其近侧,则阻断时间必须很短,一般不应超过10min,否则会使基底节缺血。如夹闭主干后动脉瘤仍然出血,表明是从各主支反流来的血液,过多的反流会使邻近的脑区由于侧支循环的盗血而发生缺血,所谓“唧筒效应”(pump effect)。此时应将主支也暂时夹闭,然后尽快地分离出瘤颈。

11.4 4.夹闭动脉瘤

夹闭大脑中动脉主干上的动脉瘤时,慎勿将其分支包括在瘤夹内。主干分叉部的动脉瘤的瘤颈有时较宽,宜用双极电凝使其缩窄而后夹闭(图4.4.2.4-8)。如动脉瘤内有粥样变或血栓形成时,可先控制血流,切开瘤壁,清除血栓和粥样变性物质,再用电凝缩窄瘤颈即易于夹闭。

12 术中注意要点

1.保护穿动脉  M1段发出的穿动脉变异很多。有的为管径大小相仿的细小分支,有的为一粗大分支然后再分成若干细小的分支。在处理M1段动脉瘤时易损伤这些穿动脉。

2.正确辨认大脑中动脉主支的分叉部  一般情况下,M1段外侧依次分出钩回动脉、颞极动脉和颞前动脉。这些动脉比大脑中动脉的主支(M2)都细,很易辨认(图4.4.2.4-9)。有时在M1段外侧发出一支粗大的颞总动脉,从这支动脉再发出颞极、颞前动脉和通常由M2段发出的颞中动脉与颞后动脉(图4.4.2.4-10)。如果不注意此点就会错认主干的分叉部,而在该处找不到动脉瘤。

13 术后处理

1.切口引流于24~48h后拔除,将预置而未结扎的缝线结扎。

2.如有低血压可输血和给以提高血压的药物,使血压维持在原有或稍高的水平,以防发生脑缺血。

3.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检验动脉夹闭是否完全。

4.术后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并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应立即进行CT扫描以排除颅内血肿,然后立即采取措施扩容、提高血压、稀释血液(3-H疗法)和降低颅内压力。扩容可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和血浆代用品。提高血压可用多巴胺10~50μg/(kg·min)。稀释血液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同时监测颅内压,如有增高可给以甘露醇2.5~5g/(kg·d)。

14 并发症

1.基底节缺血性梗死。因豆纹动脉损伤引起。

2.神经功能障碍。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发脑内血肿较多(34.1%)。手术中易伤及重要功能区的供血动脉,故手术后引起运动功能障碍者达10.9%,有脑内血肿后并发癫痫发作者达2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存活病人的13.7%~36.1%。

3.大脑中动脉瘤因无瘤颈而难以夹闭,故夹闭不完全或只能用包裹法处理者也相应较多,因而手术后的再出血率也较高。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