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概述
大惊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大惊丸
3.1 大惊丸的别名
罢惊丸
3.2 处方
蛇黄(火煅醋淬九次,研飞)二钱,青礞石、虾蟆灰、雄黄各一钱,朱砂(研飞)三钱,铁粉二钱半[1]。
蛇黄(火煅,醋淬九次,研飞)6克 青礞石(研)3克 朱砂(研飞)9克 虾蚂灰 雄黄各3克铁粉(研)7.5克
3.3 制法
3.4 大惊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用煎薄荷水磨剪刀股,取其汁化下,日二至三次[1]。
3.5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大惊丸主治小儿惊风诸痫,壮热昏愦,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或发搐搦,目睛直视[1]。
3.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4 《世医得效方》卷十一方之大惊丸
4.1 大惊丸的别名
大惊丸[2]
4.2 处方
人参、茯苓、煨白术、朱砂、炒麦门冬(去心)、木香、代赭石(醋煮)各半两,炙甘草、酸枣仁(汤泡,去皮壳,蚌粉炒)各一两,僵蚕、桔梗尾各二钱半,全蝎(去毒)五个,金箔、银箔各六片[2]。
4.3 制法
为末,水泛为丸,或炼蜜为丸,梧桐子大[2]
4.4 大惊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至二丸,金、银、薄荷煎汤送下;夜啼以灶心土煎汤送下;伤食以荆芥煎汤送下;疹痘以蝉蜕煎汤送下;抽搐以防风煎汤送下;慢惊以冬瓜仁煎汤送下;凡惊风已退,神志未定,加琥珀三钱,远志(姜汁炒)半两[2]。
4.5 功能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一方之大惊丸主治小儿痰热挟食,惊搐夜啼,急慢惊风,痘疹风搐等症[2]。
5 《幼幼新书》卷八引《王氏手集》方之大惊丸
5.1 处方
蛇含1个,天麻半两,乳香1分,犀角屑半钱,真珠末1钱,蝎梢49个,白附子2个,莲心49个。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八引《王氏手集》方之大惊丸主治小儿惊风搐搦。
5.4 大惊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幼幼新书》卷八引《王氏手集》
6 《幼幼新书》卷十引《养生必用》方之大惊丸
6.1 方名
大惊丸
6.2 组成
雄黄1钱匕,青礞石1钱匕,辰砂1钱匕,蛇黄1钱匕,铁华粉3钱匕。
6.3 功效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引《养生必用》方之大惊丸功在宣利热毒涎。主治小儿热毒涎,并潮搐搦,痫疾。
6.4 大惊丸的用法用量
薄荷煎磨刀水化1丸服。利即止药,未知再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幼幼新书》卷十引《惠眼观证》方之大惊丸
7.1 方名
大惊丸
7.2 组成
白附子2钱,朱砂1分(研),片脑半字,麝香半字,白僵蚕半两(与附子并用麦麸炒,麸黄赤,去麸不用),金箔5片,银箔5片。
7.3 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引《惠眼观证》方之大惊丸主治小儿惊气狂躁,及涎牵响,一切惊疾。
7.4 大惊丸的用法用量
1丸分作两服,蜂糖、薄荷熟水磨下;如大惊疾发作,1丸只作1服。
7.5 制备方法
上分出一半朱砂,入前2味,同金、银箔研匀,入面糊为丸,将所留出来朱砂为衣。
8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大惊丸
- 《幼幼新书》:[卷第八]搐搦第六
搐搦,涎潮不定,目睛直视,不醒人事,并宜服之。大惊丸朱砂(三钱)虾蟆灰(一钱半)青礞石(一钱半。《...
- 《幼科释谜》:[卷五]诸病应用方
分)甘草(一分半)姜(一片)紫苏(二叶)煎水送大惊丸、小惊丸。此方治惊风。消痰疏风顺气。大惊丸枣仁...
- 《幼幼新书》:[卷第十]一切惊第一
丸,三岁以下三丸,煎金银薄荷汤下。《养生必用》大惊丸宣利小儿热毒涎并治潮搐搦等疾。雄黄青礞石辰砂蛇...
-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二小方科]通治
赤豆、灶心土煎水洗。又方洗角后,用小惊丸压邪,大惊丸镇惊。(方见前。)《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危亦林...
-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一]胎寒第一
儿在胎中饮血,故受胎积,所以生下口冷,腹胀。以大惊丸(方见一切惊门中)研与牙儿吃,及参苓散(方见胃...
- 更多古籍中的大惊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