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

目录

1 拼音

dà héng

2 英文参考

Dàhéng SP15[中国针灸学词典]

dàhé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P1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大横
汉语拼音Daheng
罗马拼音Taheng
美国英译名Great Cross
各国代号中国SP15
日本15
法国莫兰特氏RP15
富耶氏RP15
德国MP15
英国Sp15
美国Sp15

大横为经穴名(Dàhéng SP15)[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2]。属足太阴脾经;大横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2]。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2]。主治腹痛,腹泻,腹胀,泄泻,便秘,习惯性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麻痹,痢疾,久痢,肠寄生虫病,肠蛔虫症,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等。

4 别名

肾气(《医学纲目》)。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大横,在腹哀下三寸,直脐旁,足太阴、阴维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

6 特异性

大横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

7 穴名解

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2]

横,与纵、竖、直相对,又指脐。道经称脐为横津。本穴在腹哀下3寸,内应横结肠,其处至广而大,横与脐平,在脐旁之大横纹中,故名“大横”。[3]

8 所属部位

[4]

9 大横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5][6]

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仰卧取穴[6]

大横位于脐中旁开4寸处[6]

另说大横在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

大横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大横穴的位置

大横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大横穴的位置(肌肉)

大横穴的位置(内脏)

10 大横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脐中(神阙)旁开4寸处取穴。

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仰卧取穴。[6]

仰卧位,脐中旁开4寸处取穴[7]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旁开4寸(锁骨中线上)处即是大横穴[8]

11 大横穴穴位解剖

大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9、10、11肋间经神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渐薄,内有腹壁浅动、静脉及胸神经前支和外侧支。腹肌由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8]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动脉[8]

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静脉[8]

12 大横穴的功效与作用

大横有温中散寒,调理肠胃的作用。

大横有理肠温中的作用。[8]

大横有通调肠胃作用,能治肠腹气之病,为治腹痛、泻痢的常用穴[8]

13 大横穴主治病证

大横穴主治腹痛,腹泻,腹胀,泄泻,便秘,习惯性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麻痹,痢疾,久痢,肠寄生虫病,肠蛔虫症,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等。

大横穴主治腹痛、腹泻、大便秘结[8]

大横主治脾胃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腹痛、泄泻、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等[8]

现代又多用大横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肠寄生虫病等[8]

大横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以及肠蛔虫症等[8]

大横主治腹胀,腹痛,泄泻,痢疾,便秘[8]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习惯性便秘,久痢,肠麻痹,肠寄生虫;

其它: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5~1寸[8]

一般直刺1.0~1.5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可扩散至同侧腹部[8]

平刺2~2.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同侧腹部[8]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

平刺2.0~2.5寸透神阙治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治疗腹痛时,可用盘旋法。

14.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 大横穴的配伍

大横配天枢、中脘、足三里,治腹痛、腹泻[8]

大横配四缝、足三里,治肠道寄生虫病[8]

大横配天枢、上巨虚,治绕脐腹痛[8]

大横配水沟、合谷,治癔症[8]

16 特效按摩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压大横穴,每次3~5分钟,可促进肠胃消化,防治腰腹肥胖[8]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大横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惊怖心忪,少力,灸大横五十壮。四肢不可举动,多汗洞痢,灸大横随年壮。

《外台秘要》:挟脐旁,去两边各四寸五分。

18 研究进展

18.1 治疗内科腹痛

患者取屈膝平卧位,选择大横,用双手拇指与示指、中指的指腹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住所选部位的肌肉,进行3~5 min,提捏20次/min。结果显示,推拿大横治疗组与654-2注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样具有止痛的作用。

18.2 治疗便秘

有报道,依次按压大横、中脘、章门各1~2 min,后改按压为顺时针方向揉摩5 min。每日早、晚各1次,1周为一疗程。指压治疗后68例患者治愈42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无不良反应。

18.3 治疗尿失禁、尿潴留

针刺大横得气后,施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间歇行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18.4 驱蛔

针刺大横穴有一定的驱蛔作用[8]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大横穴对儿童肠道蛔虫症有显效[8]

18.5 治疗急性胃肠炎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大横穴对于急性胃肠炎有显效[8]

19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2-203.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