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大汗为症状名,即大汗出[1]。出《黄帝内经灵枢·五禁》。指出汗过多的表现[2] 。有见于外感病发汗之后,汗出表解而渐愈者。有热迫津液外泄,大汗出而里热转甚者[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又:“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有发汗太过而致大汗亡阳者[1]。《景岳全书·杂证谟》:“有不当汗而妄汗,或虽当汗而汗之太过者,皆汗多亡阳之证。”治当察其虚之微甚,选用独参汤、六味回阳饮等方[1]。《古今医鉴·自汗盗汗》以久病气血两虚,大汗如雨不止,有虚脱危险[3]。治宜十全大补汤倍用人参、黄芪加制附子等[3]。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
治疗大汗的方剂
- 四逆汤
肠炎、关节炎、胃下垂、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泄泻、大汗虚脱证等属阳衰阴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 扶阳反本汤
叶1钱,桂心1钱,甘草3分。功能主治:周身寒冷,大汗不休,六脉迟细沉滑,并呕不止,胸膈胀闷,吐酸。用...
- 收汗汤
ōuhàntāng《医学集成》卷三:组成:黄耆1两,当归1两,五味子1钱,桑叶7片。主治:大汗伤阳。...
- 秘本黄连汤
当归、生黄耆。主治:麻疹隐暗不透而用升发之剂取其大汗,使毒从汗解而致汗多亡阳者。用法用量:水煎,加入...
- 白术升麻汤
钱,黄芩1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破伤风,破伤风大汗不止,筋脉搐搦。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摘录:《...
- 更多治疗大汗的方剂
治疗大汗的穴位
- 复溜
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
- 复白
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
- 外命
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
- 胃阳
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
- 伏白
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
- 更多治疗大汗的穴位
治疗大汗的中成药
- 四逆汤
肠炎、关节炎、胃下垂、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泄泻、大汗虚脱证等属阳衰阴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 白虎合剂
定(附录15页)。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用于高热大汗,口干舌燥,烦渴引燥。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
- 参茸黑锡丸
治:回阳固脱,坠痰定喘。用于痰壅气喘,四肢厥冷,大汗不止,猝然昏倒,腹中冷痛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
- 表虚感冒冲剂
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覆被保暖,取微汗,不可发大汗,慎防重感。(2)忌食生冷、油腻。规格:每袋装1...
- 紫雪丹
全者慎用。2.服用过量有损伤元气之弊,甚至可出现大汗,肢冷,心悸,气促等症,故应中病即止。药物相互作...
- 更多治疗大汗的中成药
大汗相关药物
- 吲哚美辛胶囊
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3)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
- 安乃近注射液
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⑤注射给药时偶致大汗淋漓,发生虚脱症状。【禁忌】对本品或氨基比林有过...
- 硫酸苯丙胺注射液
迷和死亡。外周效应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包括高热和大汗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血压、胃肠蠕动减...
- 吲哚美辛肠溶片
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3)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
- 吲哚美辛片
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3)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
- 更多大汗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大汗
- 《续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目不开,问之,则犯阴阳易。只与烧散连进二服,出大汗,两昼夜而愈。(阳易治法。)《衍义》治伤寒汗不出...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三]刺热篇第三十二篇
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邪去矣。所以麻黄不与桂枝同用。止能泄肺邪。而不至大汗泄也。观后贤之麻黄定喘汤。皆因之以立法也。千金方...
- 《伤寒论辑义》:[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微也。〔魏〕小汗出。小字亦须留意。意见正邪俱微。大汗流漓。必在所禁也。〔张〕首节。颇似小柴胡证。故以...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编
其人脉不微弱,无少阴证者,乃可与之。若误施之,则大汗淋漓,厥逆筋惕肉,必致亡阳之变,故又立真武一汤,...
- 更多古籍中的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