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大腹皮为中药名,出自唐·侯宁极《药谱》[1]。是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果皮[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Pericarpium Arec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areca peel(《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大腹皮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主产海南、云南、台湾[1]。
8 性味归经
9 功能主治
下气,宽中,利水。治腹胀,泻痢,水肿,脚气,小便不利[1]。
10 大腹皮的用法用量
煎服:6~9g[1]。
11 化学成分
12 大腹皮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大腹皮
Dafupi
ARECAE PERICARPIUM
12.2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12.3 性状
12.3.1 大腹皮
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 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12.3.2 大腹毛
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12.4 鉴别
本品粉末黄白色或黄棕色。中果皮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15μm,微木化,纹孔明显,周围细胞中含有圆簇状硅质块,直径约8扯m。内果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88μm,纹孔明显。
12.5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12.6 大腹皮饮片
12.6.1 炮制
12.6.1.1 大腹皮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12.6.1.1.1 鉴别
同药材。
12.6.1.2 大腹毛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2.6.1.2.1 鉴别
同药材。
12.6.2 性味与归经
12.6.3 功能与主治
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12.6.4 用法与用量
5~l0g。
12.6.5 贮藏
置于燥处。
12.7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用到中药大腹皮的方剂
-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大腹皮30g、白芷30g、紫苏30g、茯苓30g、半...
- 赤茯苓散
八:赤茯苓散:别名:七气汤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
- 枳壳汤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3克大腹皮19.克(锉)百合牵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
- 前胡散
》卷七:方名:前胡散组成:前胡1两(去芦头),大腹皮3分(锉),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1两...
- 疏凿饮子
泽泻12g、赤小豆15g、商陆6g、羌活9g、大腹皮15g、椒目9g、木通12g、秦艽9g、槟榔9...
- 更多用到中药大腹皮的方剂
用到中药大腹皮的中成药
- 四正丸
木瓜90g、法半夏90g、厚朴(姜炙)90g、大腹皮90g、陈皮90g、白术(麸炒)90g、桔梗9...
- 玉液丸
5g沉香48g甘草96g阿胶78g莲子192g大腹皮25g山药126g川芎72g枳壳36g麦冬75...
- 暑湿感冒冲剂
155.9g白芷103.7g苦杏仁103.7g大腹皮103.7g香薷103.7g陈皮103.7g半...
- 养血调经膏
膝86g续断115g艾把360g生姜1300g大腹皮288g香附(醋炙)230g木香230g陈皮2...
- 灵源万应茶
0g木瓜2.5g泽泻(盐制)2.5g茯苓10g大腹皮2.5g柴胡5g陈皮(四制)5g丁香2.5g狗...
- 更多用到中药大腹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大腹皮
- 《张聿青医案》:[卷十一]肿胀
满辄甚。鼓胀根源,未可忽视。上川朴连皮苓建泽泻大腹皮炒于潜术草果仁炒枳实熟附片木猪苓炙鸡内金老姜衣...
-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臌胀水肿门
气化,俾得肺气宣通,斯风与湿自然而解。射干杏仁大腹皮苡仁茯苓泽泻桑白皮冬瓜子通草丝瓜络沉香琥珀枇杷...
-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及四时不正之气,疟痢伤寒等证。藿香紫苏桔梗白芷大腹皮(各一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浓朴(各八分)水...
- 《类证治裁》:[卷之三肿胀论治]肿胀脉案
卧,病在水分。法先分消,佐以通阳。防己、木通、大腹皮(洗)、猪苓、茯苓、薏米、半夏、砂仁壳、附子、...
- 《邵兰荪医案》:[卷三]泄泻
日。)猪苓(钱半)广藿香(二钱)仙半夏(钱半)大腹皮(三钱)泽泻(二钱)滑石(四钱)左金丸(八分)...
- 更多古籍中的大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