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大断下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大断下丸
3.1 处方
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 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大断下丸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3.4 大断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3.5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4 《杨氏家藏方》卷七方之大断下丸
4.1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4.2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七方之大断下丸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4.4 大断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4.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七
5 《是斋百一选方》卷六引史防御方之大断下丸
5.1 方名
大断下丸
5.2 组成
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5.3 主治
《是斋百一选方》卷六引史防御方之大断下丸主治滑泄。
5.4 大断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白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大断下丸
- 《普济方》:[卷二百九泄痢门]诸痢
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同煎去滓。空心服。大断下丸治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
- 《杂病广要》:[脏腑类]泄泻
加白芍。气欲脱者,真人养脏汤加附子,或四柱散、大断下丸(系辛热固涩之剂)、古蔻附丸(肉豆蔻、附子)香...
-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物汤加参、术、地榆、樗白皮;气分,真人养脏汤、大断下丸、灵砂苍榆汤。惟有休息最难禁,休息痢,经年月不...
-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益黄散,理中汤、丸,木香散;甚者,古姜附汤,或大断下丸去姜、附、榴、蛎,加砂仁、木香。痘出面复不出,...
- 《类证治裁》:[卷之四]痢症论治
神曲。因中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因脏寒虚滑者,大断下丸。〔风痢〕纯下青沫,苍术防风汤。寒痢白如鸭溏,...
- 更多古籍中的大断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