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常山

目录

1 拼音

dà cháng shān

2 中药三对节的别名·大常山

大常山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文山中草药》记载的三对节之别名[1]

2.1 别名

三台花、三台红花、三百棒、大常山、大罗伞[2]

2.2 来源及产地

马鞭草科植物三对节 Clerodendrum serratum (L.) Moon.或抱茎三对节C. serratum (L.) Moonvar. amplexifolium Moldenke的根或叶。分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2]

2.3 性味

苦,凉,有小毒[2]

2.4 功能主治

清热毒,祛风湿,截疟,接骨[2]

1.治风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肝炎,痢疾。煎服:9~15g[2]

2.治恶性疟疾。本品配胡椒、草果少许,于疟发前一小时煎服[2]

3.治跌打损伤,骨折,无名肿毒,以鲜品捣敷;黄水疮,煎水外洗[2]

2.5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2]

2.6 化学成分

皮含皂苷,主要苷元为齐墩果酸、栎焦油酸(Queretaroic acid)和三对节酸(Serratagenicacid)。根皮含甘露醇及其他多元醇物质。叶含α-菠菜甾醇、芹菜素、阿魏酸等[2]

2.7 药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在动物试验中有抗组胺作用。甘露醇有脱水作用[2]

3 中药常山的别名·大常山

大常山为中药常山的别名,见《云南中草药选》。

常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常山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气微,味苦。酒常山呈深黄色,略有酒气[3]

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肝、心经,具有涌吐痰涎,截疟的功效,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常山生用上行,有较强的涌吐痰饮作用,多用于胸膈痰饮积聚[3]。炒黄或酒炙后可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既可单用浸酒或酒煎服以治疟疾,也可配伍以祛痰截疟[3]

详见常山条。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
  3. ^ [3]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3-17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