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次生维管束 (最后修订于2010/1/29 2:43:15)[共153字]
摘要:次生维管束指形成层内外新形成的维管束。向内形成的组织叫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的组织为次生韧皮部。因为是形成层细胞切向分裂所形成,所以形成呈辐射方向有规则的排列(尤其是裸子植物更明显),但是在双子叶植物中由于导管比其他细胞大,其排列不甚整齐。此外,它贯穿于形成层,跨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出辐射状水平伸展的髓射线。......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一届植物次生代谢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
6月8日-10日,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昆明植物所及云南植物协会协办的第一届植物次生代谢国际会议(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lantSecondaryMetabolism)在昆明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人类健康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如细胞解毒、物质作者:
- 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与昆虫共进化中作用获揭示
在日前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生态学》上,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研究组发表论文,阐述了昆虫利用宿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增强自身解毒酶活力,从而提高对农药等有毒物质耐受性的原理。同期杂志对此项研究给予高度关注,评论说:“该研究用一种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昆虫与植物共进化中的作用。”在植物—昆虫互作中,植食性昆虫给宿主植物造成很大危害。面对昆虫侵害,植物并非“坐以待毙”——
- 昆明植物所等在应激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领域进行探索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化机制,自然选择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化和产物多样性的驱动力,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学意义不仅仅是化合物具有什么样的活性,而在于植物在选择压力下,产生的化学成分对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反映。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晓东课题组刘亚平博士与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姚永刚课题组,云南省农科院张仲恺、浦恩堂课题组等合作,发现彝药臭灵丹(Laggerapte
- 植生生态所探索植物次生代谢物对昆虫对农药耐受性的影响
nhancedP450genepoolcontributestocottonbollwormtolerancetoapyrethroidinsecticid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述了昆虫利用宿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增强自身解毒酶活力,从而提高对包括农药等其他有毒物质的耐受性,揭示了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与昆虫共进化中的作用。同期杂志还发表了题为InsectP450s:mountedforbattleinthe
- 第一届植物次生代谢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
6月8日-10日,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昆明植物所及云南植物协会协办的第一届植物次生代谢国际会议(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lantSecondaryMetabolism)在昆明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人类健康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如细胞解毒、物质交流、信号转导、防御
- 科学家发现花蜜中次生代谢物质新功能
花蜜主要成分是糖,是植物诱导动物为其传粉的重要物质。但是,大量研究发现花蜜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与植物抗虫有关的次生代谢物质,并阻止了一些访花者拜访花朵。最近,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研究组、植物关系研究组和SmithsonianTropicalResearchInstitute的科研人员联合研究发现,花蜜中的这些物质在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增加蜜蜂对糖的需求,从而促进蜜蜂拜访花朵,为这些植物提供更
- 美研究:女性首次生育最佳年龄为34岁
2006年05月18日中新社8据美国侨报报道,一项针对3000名年轻母亲所做的研究发现,如果从女性的健康考虑,34岁是女人首次生育的最佳年龄。据介绍,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过早出现衰老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在女性的一生中,卵巢只有400个至500个卵泡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出。随著年龄的增长,卵巢内卵泡资源逐渐消耗,数量和质量均下降,生育力也随之降低;特别是超过35岁,下降速度会显著加快。即
- 茶树功能基因组和次生代谢学术沙龙在合肥召开
8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安农大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茶树功能基因组和次生代谢学术沙龙”在梅山饭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家从事茶学科学研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骨干和特邀专家60余人出席了此次沙龙,安农大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50余名师生列席了会议。沙龙开幕式由安农大副校长夏涛主持,该校校长宛晓春致欢迎辞。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 为次生燃料叫好
近日,欧盟能源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一项关于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欧盟法律修正案。根据修正案,欧盟将大力发展次生生物燃料,同时将控制使用粮农型生物燃料,保护农田土地不受生物燃料发展的影响。欧盟的这一提案无疑给业界打了一针镇静剂,同时也为生物能源的发展树起了新的风向标,可谓及时必要。所谓次生燃料指的是使用生活垃圾、餐厨废油、苔藻及其他不与粮食、饲料作物竞争的生物原料生产的燃料。欧盟鼓励各国生产次生
- 2013国际植物次生代谢与代谢工程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发起并主办的2013国际植物次生代谢与代谢工程研讨会于7月5日至7日在武汉召开。植物的次生物质在维护植物自身的生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抗逆,抗病等,而这些次生代谢物质大多数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癌、抗氧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等作用的有效成分,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功能基因组、生物化学以及植物化学等手段,以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代谢调
-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生物合成机制”获批973立项
以南海海洋所张偲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申报的“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生物合成机制”获批立项,实现了该所973项目零的突破。目前,该项目正按科技部要求进行计划任务书和预算的编制工作。海洋微生物是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关乎海洋生物资源的国家权益保障、创新药物的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修复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项目围绕“海洋微生物的特有次生代谢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关
- 973项目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生物合成机制启动
12月17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承担的“973”计划项目——“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生物合成机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项目依托单位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常旭在讲话中向科技部、咨询组责任专家和专家组专家对海洋微生物科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保证将全力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南海海洋所副所长练树民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辞,对出席项目启动会的领导及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项目咨询组责
- 欧盟将大力发展“次生”生物燃料
欧盟能源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日前联合制定了一项关于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欧盟法律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欧盟在大力发展“次生”生物燃料的同时,将控制使用粮农型生物燃料,保护农田土壤不受生物燃料发展的负面影响。 欧盟能源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指出,“次生”生物燃料使用生活垃圾、餐厨废油、苔藻及其他不与粮食、饲料作物直接竞争的生物原料生产,既有利于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避免增加农田土壤荷载压力,有利于保持农
- 中德联合推动首次生物镁合金骨科产品临床实验
1月5日,以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国医用镁合金创新联盟与德国AAPImplantateAG公司生物镁合金研究团队,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2013年“中德生物镁合金骨科产品临床前研讨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樊瑜波教授和德国AAPImplantateAG公司副总裁Daniel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参会人员还有联盟理事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扬德教授,中国科学院金
- 人造皮肤技术获突破:可设定形状一次生长数厘米
据国外媒体报道,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近日成功通过将单个皮肤细胞置入凝胶状单片实现单片皮肤的生长,而且可以让皮肤生长为设定好的形状,比如形成字母。这种皮肤大面积生长技术(一次10厘米的程度),相对于目前人造皮肤技术来讲可谓是实现了一大飞跃。对于那些烧伤或其他皮肤损伤患者,他们的皮肤移植手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因为这项试验成果变得更加简单。 据专家介绍,科学家已经可以完美地模仿人类皮肤的生长过程,并且其精
- 南京地质专家:人类或正“制造“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正以自己的手“制造着生物大灭绝。12月26日,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远古的灾难--生物大灭绝》新书发布会上,研究员许汉奎对记者表示。发布会上,许汉奎梳理了地球地质史上共发生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并对人类或正经历的经历的第六次大灭绝进行解释。许汉奎指出,目前地球正处于两次冰川活动期之间比较温暖的间冰期,参考地质史上的类似时期,当前理应为物种复苏繁衍的一个“繁荣期。然
- 免疫细胞银行:备份第二次生命
在人体内普遍存在的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细胞),是人体内抗癌活性最强的免疫细胞之一,它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后,主要存在于外周血、肝脏、腹膜腔和胎盘中,在遇到肿瘤病变细胞时就会把它们杀死,同时也会刺激身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所以被医学界称为“抗癌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技术存储手段,将这道防线“拓宽”、“延长”,为癌症治疗和健康个体回输起到增强“防御”功效,及早地给生命做一
- 次生神经元的研究为治疗脑退化带来希望
中之一,它和记忆及空间感知相关。海马体细胞在哺乳动物成年和幼年期都持续产生,这些细胞如何和大脑其它部分的初生细胞发生联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这能帮助受伤和退化的脑部重新生成神经元,使病人恢复。为了找到次生和初生细胞之间是否存在功能上的不同,DiegoLaplagne,AlejandroSchinder和同事进行了比较。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区分这两种细胞,科学家使用了逆转录酶,将一种荧光蛋白导入
- 南海海洋所深海微生物资源及其次生代谢和遗传研究获进展
来自深海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备受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来自大于1000m深海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只有108个,对于这一战略新资源及其利用前景,人们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较早地开展了深海微生物的研究开发工作,2009年报道了两个放线菌新属的发现和鉴定,其中一个为来自南海3865m深处的一株拟诺卡氏菌科(Nocardiopsaceae)放线菌新属Marinactinospora(Xin
- 微生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研究获重大进展
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组合生物合成课题组研究员张长生领导的团队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完成了重要抗菌剂台勾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鉴定和关键酶的功能阐述。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据专家介绍,台勾霉素(tiacumicins)由放线菌
- 南海海洋所微生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组合生物合成课题组张长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完成了重要抗菌剂台勾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鉴定和关键酶的功能阐述。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1094
- 昆明植物所植物腺毛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功能研究获进展
腺毛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而演化出来的特殊结构,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地上部分的表面。植物腺毛是合成和贮存各种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细胞工厂”),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功能,在植物防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腺毛结构微小,难以准确收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植物腺毛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都还属于未知。 中国科
- 863计划“植物、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农药、研究和产品创制”课题工作交流及学术研讨会
10月13日,“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药物分子设计与产品创制”重大项目的“植物、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农药研究和产品创制”课题工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课题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四川大学等5家课题合作单位和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农药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科技部农村中心介绍了“十二五”863
- 植生生态所揭示植物挥发性萜类次生代谢调控的新机制
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植物萜类数量大、种类多,能吸引昆虫传播花粉和果实,直接或间接地防御植食性动物的侵食和微生物的侵害,显示了其重要的生理与生态功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受植物内源信号和外界环境的显著影响,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陈晓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植物挥发性萜类的生物合成通过MYC2转录因子受赤霉素GA和
- 川牛膝
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甜。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 皮层窄。 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 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疏导管分布。 薄壁细胞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六黄疸门]犊黄第三十二
治犊黄。舌两边先从后起。次生向前。两傍有赤脉。状如蚯蚓。宜急烙断。毒瓦斯贯舌。其状《普济方》明·永乐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
-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杨梅疮论第三十六
初起无头疼,筋骨不作痛,小水无涩淋,疮干细者轻。已生头面稀少,口角无疮,项下胸背虽多谷道无,可初生疮发下疳,次生鱼口,复作筋骨疼痛,疮发非祥。疮生红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泡生,害非轻浅。《外科正宗》明陈实功公元1617年
- 药用植物基础
药用植物根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 第一节 根的形态和类型识别 一、根的特征 二、根和根系的类型识别 三、各种变态根的特征识别 第二节 根的基本结构 一、根的初生结构 二、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 第三节 常用药用植物根的内部结构观察 一、药用单子叶植物块根的内部结构观察 二、药用直根内部结构特征观察 三、药用根皮的内部结构特征 四、根的异型结构观察 第四章
- 植物所在大豆果实驯化生物学研究中取得突破
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利用多种手段试图找到这一性状的控制基因,但均未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印政研究组针对栽培大豆果实裂荚抗性这一关键驯化性状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首先发现果荚腹缝线维管束细胞壁剧烈增厚的纤维帽细胞(FiberCapCells,FCC)是决定栽培大豆果实裂荚抗性的关键细胞结构,而离层细胞在野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们进一步开展了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定位、激光
- 分娩方式与此后的生育问题
2005年09月21日AmJObstetGynecol.2005Jul;193(1):169-77.37芬兰赫尔辛基国立福利与健康研发中心的HemminkiE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分娩对此后生育问题的影响。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科研人员使用了73,104名于1987至1989年初次生育并于1987至1998年再次生育的母亲的登记数据。他们共进行了以下三项分析:(1)通过初次生育的不同分娩方式研究第二次生育
- 马蓝叶混淆品(3)——疏花马蓝(Shuhuamalan)
皱缩卷曲。每对叶明显不等大,完整叶片呈椭圆状、长圆形或卵形,长3-13cm,宽1-5cm,边有疏齿,苍绿色;两面均无毛,上面有条形钟乳体,侧脉每边4-6条。叶柄极短或近无柄。纸质。气微,味淡。 [鉴别] 1.腺毛的腺头2-4个细胞,腺柄1个细胞。无非腺毛。维管束外韧型,小维管束4个与大维管束成环状排列。草酸钙结晶为蔟晶或针晶。 2.按48页板蓝根鉴别项2的试验法,无蓝色、紫红色斑点。作者:
- 天麻伪品(3)——蕉藕(Jiaoou)
-4cm,略扁。顶端有灰褐色的芽和叶痕,基部无疤痕,表面灰黄棕色,常见白色粉霜,环节不明显。质柔软,断面褐棕色,角质样,散在众多小白点。气微,味甜,嚼之有粘性。 [鉴别] 1.皮层内可见外韧型维管束,散在。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排列成帽状。内皮层和中柱鞘明显,中柱鞘内侧有一环排列整齐的维管束,中柱维管束排列散乱,可见大型分泌腔,胞腔周围常见大型菊糖结晶。无石细胞和草酸钙结晶。 2.按天麻鉴别项
- 骨碎补习用品(2)
骨碎补习用品(2) [来源]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植物光亮密阿蕨Phymatodeslucida(Roxb.)Ching的干燥根茎。 [性状] 圆柱形或斜切成薄片,长10-20cm,常有趾状分枝。表面灰棕色,残存的鳞片浅棕色。质硬,折断面略平坦,灰棕色;断面可见众多散在的棕色小点,维管束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微涩。 以上均以条粗大、色棕褐者为佳。作者:
- 马蓝叶混淆品
,长3-13cm,宽1-5cm,边有疏齿,苍绿色;两面均无毛,上面有条形钟乳体,侧脉每边4-6条。叶柄极短或近无柄。纸质。气微,味淡。 [鉴别] 1.腺毛的腺头2-4个细胞,腺柄1个细胞。无非腺毛。维管束外韧型,小维管束4个与大维管束成环状排列。草酸钙结晶为蔟晶或针晶。 2.按48页板蓝根鉴别项2的试验法,无蓝色、紫红色斑点。 来源:http://www.zhenliao.com/作者: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运气易览]大运主运太少相因歌
先分大运过不及,大运五音生岁音。五音生己例推上,太少相因逢角寻。角初羽终起岁运,太少次生复下临。木岁角初同大运,太少次生亦下侵。当年大运为主,将岁主运,上下因之,名太少五音。假令太宫为大运,上见太征火,火上见少角木,则岁初运自少角起,下生至少羽水终。惟木阳年初运自太角起,阴年自少角起,下生亦以太少随之。五运邪正化度歌∶五运太过唯一化,正乃阳兮当勿差。克己己生同化度,运如不及却为邪。度,日也。一化,
- 肉苁蓉与其易混品管花肉苁蓉的鉴别
istanche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性状鉴别]呈横切的扁圆形或类圆形片,直径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肉质鳞叶。切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或排列成条状而散列。质硬有柔性,气微,味甜微苦。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含0.5%盐酸的乙醇8ml,加热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节至中性,蒸干,残渣加1%
- 药用植物曼陀罗黄萎病
学名Daturastramonium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花、叶、种子均可入药。分布在全国各地。症状染病株叶片侧脉间变黄,后逐渐转褐,从叶缘起枯死,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萎,横剖病茎,维管束呈暗褐色。有的仅1—2个分枝发病。发病重的不能结果。病原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old称黑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分隔,黑色。分生孢子梗直立,
- 枇杷叶伪品—一大花第伦桃(Dahuadiluntao)
15cm,顶端圆或钝,很少短尖,基部楔形,边有疏离小齿;上面暗棕褐色,仅叶脉稍被短粗毛,下面棕色,被锈色短粗毛;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15~22条,稀达40茶。叶柄长2~4cm,被锈色粉毛。革质。气微,味微涩。 [鉴别] 叶中脉横切面下表皮的中脉具单细胞非腺毛,多顺直,长达780μm。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中脉由7~10个维管束排成环状,维管束外韧型。作者:
- 罗布麻叶
周壁平直,表面有颗粒状角质纹理;气孔平轴式。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外壁凸起;叶肉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上表皮内栅栏细胞多为2列,下表皮内多为1列,细胞极短,海绵组织细胞2~4列,含棕色物;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维管束周围及韧皮部散有乳汁管。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 归肝经。功能与主治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肾炎浮肿。用法与用量6~12
- 丝瓜络
中药名称丝瓜络拼音名Sigualuo英文名RETINERVUSLUFFAEFRUCTU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性状本品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 表面淡黄白色。 体轻,质
- 三七伪品(1)——莪术(Ezhu)
。表面灰黄至黄棕色,有明显环节,节间长3-8mm,节上有圆形凹下的须根痕或有残留须根,无明显瘤状突起,或有人为伪造的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黄绿或棕褐色,具角质样蜡光,可见内层环和淡黄色的点状维管束。气微,味微苦而辛。 [鉴别] 横切面木栓层8列以上,有的附有表皮和单细胞或2-3个细胞组成的非腺毛。皮层约占半径的1/4,,薄壁细胞中含有糊化的淀粉团块。分泌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黄色油状
- 天仙藤
ontortaBge.的干燥地上部分。 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状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 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褐色,基生叶脉明显,叶柄细长。 气清香,味淡。鉴别 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
- 高良姜
节长0.2~1cm,下面有圆形的根痕。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 气香,味辛辣。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非晶形物。 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外韧型。 内皮层明显。 中柱外韧型维管束甚多,束鞘纤维成环,木化,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 肉苁蓉
科植物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鉴别 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 管花肉苁蓉呈扁圆柱形,扁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多扭曲,密被略呈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上部密下部疏,鳞片先端多已断落。体重,质坚硬,难折断,断
- 牛膝
50cm,最长可达90cm,直径0.4~1cm。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2~4轮。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较窄。 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最外轮维管束较小,有
- 昆明植物所沈月毛小组寻找强生理活性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沈月毛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过进化生物学途径从植物共生放线菌中寻找强生理活性化合物”通过结题验收。该项目于2005年立项,旨在以“次生代谢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为理论依据,开展植物共生放线菌宏基因组学研究和宿主植物化学成分对共生放线菌次生代谢途径的影响研究,从次生代谢的角度探讨植物——微生物的共生和协同进化机制。据介绍,放线菌是广泛分
- 绵马贯众
直径4~8cm。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 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 气特异,味初淡而
- 一枝蒿种植栽培
性,花长约2mm。果倒圆锥形,长约1mm。全株具特异芳香,味微苦。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菲薄的角质层,可见丁字形或叉状非腺毛;皮层细胞3-7列,间有裂隙,在茎的棱角处常存在圆形的外韧型维管束;内皮层细胞大而明显;维管束约20个排列成环,射线细胞1-2列,每个维管束外方为中柱鞘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型,纤维和导和均木化,形成层不明显;髓部薄壁细胞较大,壁部薄壁细胞较大,壁木化,具纹孔,中央
- 石斛
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 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 味苦。鉴别 本品横切面:环草石斛、黄草石斛表皮细胞1列,扁平,外被鲜黄色角质层。 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近似,有壁孔,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3~4圈。 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缘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木质部有1~3个导管较大。 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 马鞭石斛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略增厚
- 一枝蒿种植栽培
性,花长约2mm。果倒圆锥形,长约1mm。全株具特异芳香,味微苦。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菲薄的角质层,可见丁字形或叉状非腺毛;皮层细胞3-7列,间有裂隙,在茎的棱角处常存在圆形的外韧型维管束;内皮层细胞大而明显;维管束约20个排列成环,射线细胞1-2列,每个维管束外方为中柱鞘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型,纤维和导和均木化,形成层不明显;髓部薄壁细胞较大,壁部薄壁细胞较大,壁木化,具纹孔,中央
- Nature:植物不同部位有不同生物钟
花期的生长调节剂。科学界认为,植物的生物钟与动物一样,都是以约24小时为一个周期,但是一直不清楚植物生物钟的机制。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助教远藤求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拟南芥的叶片进行了实验。他们采集叶片上维管束(又称为叶脉)、叶肉、表皮等部位的细胞,详细分析了各部位的生物钟基因。他们发现,各部位生物钟基因发挥作用的节律有很大差异。研究人员借助超声波和酶,大幅缩短了分离植物组织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对各组织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