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虫皮炎

目录

1 拼音

cì máo chóng pí yán

2 英文参考

stinging caterpillar dermatiti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刺毛虫皮炎:是由于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后由毒毛释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常见的致 病毛虫有桑毛虫、松毛虫和刺毛虫。松毛虫皮炎的表现与桑毛虫相似,但可出现红、 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5 疾病描述

刺毛虫是刺蛾的幼虫,俗称“八角毛”、“洋辣子”。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引起的皮炎称刺毛虫皮炎。每年6~9月份是刺毛虫的盛发期。它属于鳞翅目刺蛾科。该虫种类较多,我国常见的刺毛虫有黄刺蛾及青刺蛾的幼虫。

6 症状体征

在刺毛虫繁殖的季节,于面、手、颈、前臂等露出部位,刺毛虫的毒刺刺入皮肤后,开始时感刺痒、灼痛,稍久即感外痒内痛,这为刺毛虫刺伤后特点。于刺伤部位的中心出现米粒大丘疹或黄豆大荨麻疹的皮疹,周围有水肿性红斑,6~7h后水肿性红斑消退留下中央的丘疹,皮肤发痒,手抓或触摸皮肤时又感皮肤疼痛,反复发作,丘疹又可转变为风团样的损害,约经1~2周才能完全恢复,偶尔可出现水疱。若在同一部位发生多数皮肤刺伤,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弥漫性红斑。如刺毛虫的毒毛散布在衣服内可引起广泛性的损害;如病变发生在眼睑可引起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如发生在口腔及唇部能引起口唇高度肿胀。患者全身症状较轻,但严重者也可致死亡。

7 疾病病因

刺毛虫喜生于树林、草地上,长约5~8cm,呈黑褐色。它的生活史分卵、幼虫、成虫、蛹四个时期。

8 病理生理

幼虫全身有无数的大量毒刺,毒刺为空心的导管,内含毛虫毒素(即斑蝥素),当刺伤皮肤后,其刺中的毒液即可进入皮肤而引起皮肤损害。另一种方式是毒毛污染其它物品,如晒洗的衣服、床单、被褥、尿布,当人接触这些粘有毒毛的物品时,可间接引起皮肤损伤。

9 诊断检查

在发病前有在树荫下纳凉或接触树上的刺毛虫及虫茧的病史,刺伤后皮肤发痒,不久即感外痒内痛的症状,根据这些特点一般不难诊断。在皮疹中央用放大镜检查常可发现刺毛。

本病应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相鉴别。

10 治疗方案

可用透明胶纸或胶布反复数次粘去皮肤上的毒毛,然后外搽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用1%~2%的明矾溶液冷湿敷,也可用鲜马齿苋或鲜半边莲捣烂敷于患处,或用鲜棉花桃切开取其果肉捣烂敷于患处可止痛消炎。如皮疹密集时,可用1%盐酸吐根碱溶液3 mL在患处的近心段皮下注射可立即止痛。有心脏病、低血压、肝肾功能不良者及孕妇、幼儿禁用。

若症状严重,可给予抗组胺药或止痛剂及皮质类固醇。有人采用自体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皮肤被刺伤后及时捉1~2条刺毛虫压碎挤出体液涂于患处,痒痛红肿很快消退。

11 预后及预防

在刺毛虫盛发季节可用5%~10%滴滴涕乳剂或用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树干树叶,以杀死幼虫。摘除有卵块的树叶烧死虫卵。夜间用诱光灯捕杀虫蛾。此外,加强个人防护,不要在有刺毛虫的树荫下纳凉,儿童不要在树下嬉戏,亦不要在有刺毛虫的树下晒衣服、被褥、尿布。不要用手直接摘有刺毛虫的树枝树叶。

12 特别提示

毛虫皮炎是指由于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后由毒毛释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性反应。在国内,常见的致病毛虫有桑毛虫、松毛虫及刺毛虫。

刺毛虫皮炎本病常发生于在树荫下纳凉或嘻戏的人们,以炎热夏季多见。发病前顷刻有刺毛虫接触史。

刺毛虫皮炎治疗为局部外搽止痛、止痒剂。用橡皮膏反复粘贴患处以拔去毒毛。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